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究高职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范文

探究高职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范文

时间:2022-07-11 10:11:29

探究高职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高职院校必须不断调整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应对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面对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新的思路,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培养。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附加专业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逐渐融入了全球化发展的浪潮,经济增长强劲,贸易往来频繁。中日之间由于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两国间贸易发展尤为迅速。随着中日两国经济交流日趋深入,社会急需一大批既有扎实语言功底,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应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满足社会需求,成为目前我国高职日语专业面对的主要课题。各高校也围绕着这一课题,开展了许多教学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工作,总结出了不少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罗世平老师总结出目前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有:外语加专业知识、外语加专业方向、外语加专业、外语加外语、专业加外语和双学位等。与之相对应的目前高职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日语加商贸、日语加旅游管理、日语加英语、日语加电子商务等。本文联系我国高职日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教学改革现状,从新时期经济发展对日语专业人才实际需求为出发,对如何改进高职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议。

1.高职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难以兼顾,顾此失彼中国高职院校实行三年学习年限的学制,学生进入三年级便立刻要准备顶岗实习与就职活动,课堂教学时间与实际的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再加上硬性要求的公共课程以及非专业选修课程的挤压,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几乎都面临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专业课程的课时量非常有限。在“日语+附加专业”这种培养模式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日语与附加专业之间的教学比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单从教学时间安排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增加任何一方教学时间的投入,都意味着另一方时间的减少,即加强一方的教学效果必然造成另一专业教学效果的削弱。我们要么找到那个使两者的教学效果相加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割点,要么改变思路,另辟蹊径,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中去寻找突破。

1.2专业课程线性叠加,缺乏关联受制于师资,一般附加专业的课程都由非日语专业的教师承担。学生在学习完这两门专业(日语与附加专业)之后,并不清楚它们有什么联系。他们既不清楚如何将日语知识应用到附加专业中去,也不知道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附加专业为什么需要日语的提携。学生专业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将会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日语专业教师与附加专业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也缺乏沟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这既不利于制定更有效的课程计划,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综合评价与反馈,进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专业课程之间只是简单的线性叠加,没有相乘效果。

1.3附加专业课程设置一窝蜂现象严重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定位都决定了它的每一个专业都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适应当地产业的需求,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各有特色,且瞬息万变,这也就要求各所高职院校的专业必须要具备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必须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但现实是大部分日语专业都以“日语+对外商务”或“日语+旅游管理”的专业设置模式为主,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就业方向狭窄。并且一种模式一旦确立,短期内很难改变。造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成本因素的考虑:模仿别的学校现成的教学模式比自己重新设立一个要节约大量的成本,这其中包括创新成本和为了设立新专业而必须进行的企业调研成本;另外对专业调整也是需要成本的。以上理由造成了高职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单一,没有特色。

1.4复合型方向专业学习浅尝辄止,缺乏深度复合型专业中的附加专业,似乎正如“附加”这个词所表明的那样,很多日语专业教师也会将其视作“多余的”、“边缘化的”存在。而教授附加专业的教师也出于同样的考虑,对附加专业的重视度是不够的。学生往往也不重视附加专业,对附加专业的学习投入也很有限。实际上,在教学计划中对学生附加专业的学习要求往往也不会定的太高。虽然脱离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来谈究竟应该让学生对附加专业掌握到什么程度,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在日语专业教师、附加专业教师、学生三方对附加专业都不重视的情况下,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复合型人才,达到企业的实际需求是很困难的。

2.高职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以上的4点问题是高度相关的。它们交织在一起,你既可将它们视为一个“更大问题”的不同表现,也可将它们看成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关于这点本文并不做进一步的讨论。我们只需意识到必须把这些问题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虽然问题被单列出来,但那只是出于叙述的需要,我们的解决方法也肯定会“单列”出来,但在其背后一定要有共通的原则,唯有此,才能一起推动根本问题的解决。所以在寻找方法之前我们必须要先讨论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2.1自主性这里的“自主性”主要指在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要以学生为本。附加课程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与日语专业课之间如何平衡,都必须要考虑日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未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学生目前的知识基础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都应该是整个教学模式建设中最首先被考虑到的因素。其实上文提到的四点问题的产生或多或少都与学生自主性的缺失有关。

2.2灵活性学生的个性是丰富多样的。如果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那么就必须考虑学生的这种多样性。在课程设置、学制安排以及成绩评估中要做到可调整与可兼容,也就是要做到能灵活应对学生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而且灵活的教学模式也可以使人才培养计划更好的适应产业发展带来的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灵活性是自主性的补充。

2.3相融性复合型专业结合了两个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为了避免两门专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交集,那么必须要利用专业领域的课程拓展,通过两门专业课程内容的综合,做到相关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产生相乘效果。两门专业在课程体系内的相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一原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改进高职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1教学模式的改变为了体现专业的相融性原则,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浸泡教学法”,即以日语为媒介讲授附加专业课程。这样学生在修得非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作为副产品又可习得日语语言知识课程,更好的体现日语与附加专业的有机结合,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高职复合型人才往往采用“日语+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改变还包括鼓励和提倡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可以更好的实现前文所提的“浸泡教学法”,虽然这对日语专业教师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但随着中国教育国际化的深入,这必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教学模式的改变当然不仅仅限于教学方法上的改进,还包括对学分制度、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3.2设置多样化选修课程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应该体现灵活性原则,在课程设置上更加合理、多样。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给学生创造更好的选课条件和更多自主学习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可更好地解决附加专业设置单一的问题,学生根据社会的真实人才需求以及自身的条件选择自己的附加专业,可更加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3加强教师培训,优化师资结构为了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作为日语教师首先必须是复合型人才。而且随着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变,教师非日语以外的专业知识必须不断更新,调整。这无疑对日语专业教师而言是个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要指定一套系统、长效的教师培训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教师的培训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海外研修、去企业锻炼等等都是非常高效的方法。为了优化师资结构,还可以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有相应专业背景的外籍教师,至少在短期可解决对复合型教师的需求,而且能使教学模式更灵活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罗世平.也谈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界

[2]甘丽华.新形势下高职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吴湘.高职高专院校复合型专业课程建设与思考[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4]王欢.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新西部

作者:胡谦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探究高职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rcpylw/71624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