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物流运营优化范文

企业物流运营优化范文

企业物流运营优化

一、引言

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国外传入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总体上表现为缺乏协调发展,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规划布局与高效的综合运输网络;缺乏整体的、科学的、流畅的业务流程,很难体现整体经营效率。2002年以来的中国物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期。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企业实行资产重组和流程再造,加速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二是一些著名工业与流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采购系统与物流系统的流程再造,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得到普遍关注,这是最可喜的进步;三是涌现了一批颇具规模与水平的物流企业,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命名的两个示范基地:海尔物流和广州宝供物流;四是跨国物流公司加速进入,它们与国内企业的合资与合作给中国物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信息化系统;五是国际大型零售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使与采购相关的物流业快速起步。



二、我国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第一,物流企业自身观念能力和素质低下。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企业物流的全面理解。目前,尽管许多企业都在关注物流问题,但是只有少数企业真正意识到高效的企业物流是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他们对物流问题的认识尚处于知晓阶段,仅限于通过对国内外理论与实践信息的了解而随波逐流,并非认识到它是企业的客观需要,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二是缺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理解。目前,就多数企业而言,对物流的理解仍囿于传统物流范畴,认为物流不过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且仅仅是这一流动过程中的运输、仓储等行为,没有感悟到现代物流还包括信息技术、统筹观念等现念和高新技术等新内容。

第二,现有体制上的限制。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是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不同的经济和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和管理方面的条块分割状况比其他产业和部门更为严重,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旧体制的影响和约束。企业要实现物流系统化,重新配置资源,调整管理权限必然要涉及权力的重新分配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同时因为企业物流发展有可能导致原有的在职人员失去工作,成为企业的冗员,在当前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尚不十分完善和健全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意采取物流方式,而采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

第三,关于物流的立法的缺位。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企业物流向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物流专业化、网络化程度不高,物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很少有企业能提供全国性或世界性的物流服务网络。目前企业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和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电子商务物流法规,只有一些地方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法规,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等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我国物流业尽快适应加入WTO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没有相关法规的建立,制约了我国企业物流发展和现代物流模式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第四,物流格局设计的盲目化和物流专业功能管理不科学。

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并未考虑中心仓库、集中仓储和配送比较困难等问题,企业生产节奏难以协调,车间暂存库存量较大,而且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四流结合并不紧密。相对比较成功的部门物流成本也相对较高,如销售部门和服务部门是整个企业中运作较为成功的部门,由于库存控制尚未达到最佳状态,分销商、供货方供应周期长,检验时间长造成库存加大以及信息管理分散,各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进行计算机管理,尚未采用统一的ERP系统,这些都导致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物流专业功能管理不完善。一方面企业外租库存较多,仅仅具备存放功能,而其他分装、拆装、遴选、配送、信息管理等功能均不具备,外租库分散于各处,不便于集中管理,库位使用率不高,增加了仓储和运输费用,外租库存没有办法纳入企业系统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木的工作—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并没有完全做到。另一点是物流人才的缺乏。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物流从业人员系转行而来,缺乏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专业化物流人才十分紧缺,这也是造成企业物流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三、我国企业物流优化运营的对策

第一,树立客户服务的观念。物流企业市场化运营的核心是客户服务,这个观念必须加强。在客户服务中企业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掌握好客户满意程度。客户满意与客户服务不同,客户满意是指客户通过对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感知效果与他们的期望值相对比之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从市场组合要素来看,顾客满意反映了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满意的全方位评价。所以顾客满意是比顾客服务更广泛的概念。客户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客户满意程度。客户满意程度是衡量物流企业运营状况与客户需求差距的最好办法,也是企业定位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第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物流的总费用如库存维持费用、运输费用、信息订货费用及物流系统设备投资折旧,这些费用都是企业在顾客服务上的开支即物流成本。物流企业经营宗旨是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实现一定的服务水平。如增加物流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投入,将使企业服务水平得以提高,换来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客户,同时也提高了物流成本。在物流企业经营中就是要权衡好这种投入与由于服务水平的提高带来收益与损益间的关系,使企业物流服务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过程中。

第二,强化物资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物流是由采购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与废弃物流等组成的,生产物流是中心,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是生产物流的外延,要更好地实现生产物流节点内的转换,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节点间的连接,没有好的基础物资管理工作是不可能的。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标准化工作,核心是建立健全物资管理的规章制度,因为物资管理工作不但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之间有密切联系,而且与企业外部有密切协作关系,所以在例行性的物资管理活动中,员工应共同遵循有关规章和准则。其二是信息工作,即要保证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和反馈,这只有利用计算机来完成,所以,从基础性工作来说,就是要做好物资分类与编码及原始记录与统计工作。物流企业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络等技术,建立一个统一有序的物流信息沟通平台和信息交换机制。

第三,建立健全物流立法的法律法规。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涉及物流业的法律法规有3万多件。不可否认,这些法律法规对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部门或地区保护色彩。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木上无统一的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法律法规的修订有一定的滞后性,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当前,面临经济全球化、物流一体化、商务电子化的现代供应链模式,对现有的物流法律法规必须进行审理、修正、补充或废除,对相互矛盾或冲突的法律文件加以合并和统一。另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我国物流市场运作还不规范,物流市场没有实现法制化等。因此,中国物流业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以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尽快修订、完善相关物流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使物流市场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第四,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功能。政府应鼓励物流企业走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引导运输业兼并整合,产生几个有实力的集团,实现网络化、高效化经营,建立由服务提供方支持的全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形成物流联盟,就是以第三物流机构为核心,众多的中小企业签订契约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率;整合大中型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组建或与外方、国内的法人实体组建中外合资或国内的股份制物流公司。

第五,加强人才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由于企业物流工作是经济性与技术性相结合,人与物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一个称职的物流管理人员应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应掌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业务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较高的组织纪律性和强壮的体质。发达国家的企业非常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现代管理的权威性协会和教育培训机构.为了使接受培训的专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有一个统一的标准,APICS开始实行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对我国企业而言,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一方面可到有关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到企业中来;另一方面可通过培训方式提高现有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二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入世后将直接面临外国来华公司的竞争,政府应在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做出努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公司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集中体现,是公司区别于竞争对手,融知识与资产为一体的文化体系。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包括:第

一、业务创新。在建立客户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开发,选择培育核心客户群,通过对现有客户进行细分,可以扩大业务量。并进行新的保险品种的开发。第二,差异化策略的实施。其基木体现是:一是业务特色;二是行业特色。第三,必须有高远的目标并将这一目标根植于公司成员的意识深处。再通过内部奖惩机制的设立,对每一成员施加竞争紧迫感的压力,给予创新性思维及创新性行动以激励、引导、总结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