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营企业竞争力论文范文

民营企业竞争力论文范文

时间:2022-01-29 04:02:00

民营企业竞争力论文

1构建区域民营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1.1构建我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文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民营企业外部层面分析政府政策、经济能力,从内部政策分析生产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经营能力几大主要影响因素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2评价方法的选取民营企业区域竞争力的测定是在对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整合的基础上做出的综合评估。本文将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对民营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整合处理。因子分析是在用于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和测定时,运用主要因子来描述经济系统某一方面特征和状态。因子分析的实质是研究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2实证分析

2.1研究对象和数据收集

由于全部民营企业的数据很难获得,因此用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的数据来替代。从2010~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相关数据收集到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国有企业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经过各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关数据减去国有工业企业数据计算后得到。为了消除指标之间数量级差异过大和具有量纲的指标,使各指标在同一层次中具有可比性,须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2.2因子分析过程

2.2.1外部因素因子分析为了使指标具有可比性,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的数据服从(0,1)标准正太分布。本文将全国各民营企业按省市划分后逐一进行标准化处理。(1)KMO及Bartlett检验。当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合适进行因素分析,根据Kaiser(1974)的观点,如果KMO的值小于0.5时,较不宜进行因素分析。本研究中KMO值为0.76,且Barlett’s的卡方值为0.000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内部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较多,适合进行因素分析。(2)求解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调用SPSS的因子分析程序进行指标数据的处理,可得到相应的相关系数矩阵和解释方差综合,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X1的特征值为4.635,大约占去方差的57.937%,X2的特征值为1.977,大约占去方差的24.718%。基于过程内定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Factor过程提取了前两个成分,两个成分的特征值共占总方差的82.655%,此外,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第三个成分后面线条趋于平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成分提供了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3)选取公因子和因子负荷。对提取的两个主因子建立因子负荷矩阵,通过这个系数矩阵可以用原变量写出因子表达式,以便了解因子的含义。由此可知,X2、X5、X7、X8在政策环境和贸易环境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命名第一个因子为政策贸易环境,X1、X3、X4在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命名第二个因子为政策经济环境。(4)计算因子得分,综合评价值。通过SPSS统计软件数据处理后,自动产生了F1、F2两个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这两个因子得分可以代替原来数据的82.655%的信息量。用因子得分系数乘以对应指标的标准化值,就可以得到各个因子值。为了对全国民营企业外部因素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可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对因子值进行线性加权平均求和,计算全国民营企业外部因素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公式如下。其中Fo为全国民营企业外部因素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因子值系数为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与累积贡献率的比值。通过计算得到全国民营企业外部因素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如表4所示。广东省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是最高的,尤其体现在其政策环境、贸易环境和经济环境,企业在政策环境、贸易环境和经济环境等竞争力因素贡献较大。在这些影响因素方面都存在明显优势。在中三角地区,湖北外部环境因素得分最高,安徽次之,湖南第三,江西得分最低。湖北得分较高要归功于有较高的政策贸易因子,这与湖北是全国发达商业中心之一有关,但政策经济因子得分较低,与湖北的财政投入、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得分较低有很大的关系;江西综合得分较低,与政策贸易因子得分低有较大关系,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R&D经费支出、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比等方面得分比中部其他省份都要低。

2.2.2内部因素因子分析(1)KMO及Bartlett检验。本研究中KMO值为0.76,且Barlett’s的卡方值为0.000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内部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较多,适合进行因素分析。(2)求解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调用SPSS的因子分析程序进行指标数据的处理,可得到相应的相关系数矩阵和解释方差综合。由表5可见,X1的特征值为6.391,大约占去方差的37.595%,X2的特征值为3.597,大约占去方差的21.157%。基于过程内定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Factor过程提取了前6个成分,6个成分的特征值共占总方差的92.473%。(3)选取公因子和因子负荷。对提取的六个主因子建立因子负荷矩阵,通过这个系数矩阵可以用原变量写出因子表达式,以便了解因子的含义。由于出现个别变量在其中两个成分的负荷超过了0.5,所以需要进行因子旋转,选转后得到旋转成分矩阵,如表6所示。(4)计算因子得分,综合评价值。通过SPSS统计软件数据处理后,自动产生了F1、F2、F3、F4、F5、F6六个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这六个因子得分可以代替原来数据的92.473%的信息量。用因子得分系数乘以对应指标的标准化值,就可以得到各个因子值。为了对全国民营企业内部因素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可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对因子值进行线性加权平均求和,计算全国民营企业内部因素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其中Fi为全国民营企业外部因素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因子值系数为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与累积贡献率的比值。通过计算得到全国民营企业外部因素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如表7所示。江苏省民营企业的外部竞争力目前是最高的,尤其体现在其规模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方面。企业的规模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竞争力因素贡献较大。江苏省样本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在规模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优势。

3研究结论

江苏省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是最高的,尤其体现在其规模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对全省整体样本企业的规模能力、盈利能力等竞争力因素贡献较大。在中三角地区排名中,湖南综合得分最高,湖北次之,安徽第三,江西排名最后。从综合排名来看,湖北民营企业综合排名领先于安徽,落后于湖南,湖北位居12,处于中上游,说明湖北省的竞争力处于中上游水平,且高于平均水平,说明湖北省的整体竞争力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湖北与前一名湖南的差距低于与后一名安徽的差距,说明湖北赶超先进水平的前景较为乐观,被后面省份超过的危险性不大。另外,湖北政府的支持,生产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表现体现了竞争优势,经济能力及经营能力影响了排名的进一步向前。因而说明,民营企业内部能力与外部影响两方面均衡发展是提高其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就外部影响因素而言,从外部因素的因子分析来看,湖北的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及RD经费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对竞争力影响贡献大,说明湖北在财政政策支持上表现较强;湖北第一主因子得分为0.07642,第二主因子得分为0.93908,均高于安徽,可以看出湖北民营企业的区域竞争力高于安徽,说明湖北民营企业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较为乐观,这是湖北民营企业竞争力外部得分高于安徽的最主要的原因。总之,湖北民营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力整体水平处于中上游,有待进一步提高。就内部影响因素而言,湖北民营企业评价的得分落后于湖南。这主要是因为,在第四主因子上湖北得分为0.07245,湖南得分为0.10986,表明湖北的生产能力和投资能力低于湖南。究其原因,从指标值来看,主要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相关指标较差,根据指标含义表明湖北民营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益不高,人均固定资产投入效果不理想。虽然湖北在第四主因子上得分落后于湖南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第一主因子的得分稍微领先于湖南,为8.52353,这个得分较高说明湖北民营企业的规模能力和投资能力略优于湖南,应该大力挖掘。

4建议

4.1湖北民营企业应坚持政府推动和内生驱动相结合坚持政府推动和内生推动相结合,促进湖北民营企业持续跨越发展。各级政府要始终围绕全省民营企业竞争力发展的工作目标,深入发动,鼎力扶持,扎实推进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应有重点地支持民营企业科技的发展,政府应设立民营企业专项科技发展基金,将高新技术和先进生产力应用于企业。(1)以高点定位的目标激励民营企业竞争力跨越发展。(2)把民营竞争力作为发展民营经济新的突破口。(3)切实提高民营经济的自发性增长水平,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向政府推动和内生驱动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要通过宏观调控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外部性干预或者使企业的外部性内部化。

4.2湖北民营企业应坚持进一步改善外部环境针对湖北民营企业竞争力状况,提升湖北省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外部环境的改善。(1)加大财政科技拨款,改善民营企业的技术环境。湖北省政府在制定全省宏观发展战略时,应把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内容,提高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R&D经费支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关注民营企业发展,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民营企业的政策环境。

4.3湖北民营企业应着重提高生产能力,加大投资力度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新工艺流程的能力。(2)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3)提高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和劳动组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经济管理方式。(4)提高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

作者:陈鹏田涛单位: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民营企业竞争力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qyjzllw/66456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