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及措施(3篇)范文

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及措施(3篇)范文

时间:2022-07-05 05:02:27

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及措施(3篇)

第一篇:中小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及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目前的统计,在中国所有企业中,有90%是中小企业,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业、招聘和社会保障至关重要。但是,中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往往只关注短期利润,却忽略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尤其是很多企业在日常发展中缺乏风险管理策略和专门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此外,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运作不够规范也导致会计混乱,信息错误,管理不善,资本管理不受控制,增加交易成本和资金投入等风险,最终造成的结局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中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是私营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和外资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由于员工人数少且缺乏高技能、高科技的劳动力,因此很难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总体而言,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风险管理是现代业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对预防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投资回报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中小企业;社会生产力;内部环境;管理

1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概述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风险管理的出现是必然的产物。风险管理框架以原始风险管理框架为基础,并且是原始风险管理框架的扩展和细分。在新的、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此,针对风险管理的模型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企业风险管理已从被动变为主动,并已采取主动措施。由于企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风险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正越来越多地集中到管理中[1]。COSO委员会研究了“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以了解企业经营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包括4个风险管理目标和8个风险管理要素。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之一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财务报告,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以及完善企业的战略目标。

2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

首先,目前我国的整体市场发展繁荣,尤其是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渐趋完善,具有组织多样化、工作效率高和适应性强的优点。但是,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有自身的缺点,例如缺乏资金,缺乏管理和寿命短,企业家族色彩浓厚以及所有权的完全分离。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加剧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并给中小企业的长期经营带来麻烦。为了确保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和持续运行,企业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督。多数企业设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师,审计率达到70.51%[2]。但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他们可能认为内部审计并不重要。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管理。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实施风险管理方面可能会遇到延迟或不一致的情况。总体而言,统计数据表明,有62.82%的中小企业经常根据具体情况更改风险管理系统,这一比例表明中小企业对风险管理和监督保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其次,统计数据显示,有62%的中小企业领导同时担任总经理和董事会主席。如上数据表明,在中小企业中,一半以上的企业已经实现了经营管理的合理化与规范化,尤其是经营与管理的分离方面,相对发展趋向完善化。如此,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更加合理化与完善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波动。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尚未分离财产和管理权,这也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的特征。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这种模式可能会限制企业的发展[3]。中小企业形成了一系列行为准则,这些项目始终遵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社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套由经理批准并由所有员工项目批准的行为准则。这也表明了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希望拥有可以规范其运营和使用的系统。最后,在风险管理实践方面,中小企业的实施效果相对较好。在资金、采购、结算、销售和征收项目中,严格执行的企业数量超过六成。这表明中小企业没有大企业的标准和正规的制度环境,与大企业相比,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还不错[4]。但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电子控制,建立全面、及时的风险管理系统,管理资产并引入有效的风险管理,超过50%的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措施仍然尚未落实或实施效果很小。

3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风险管理意识欠缺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这与风险的管理和实施直接相关。通常包括治理结构、机构结构、内部审计、人事政策、企业文化等。在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加,中小企业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领导人由于其管理水平较低和缺乏创新思想,忽视对日常的经营风险做出即时的监管[5]。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而言,很多的经营者所关注的往往只是短期阶段的利润,而对于长期的发展和健康运作视而不见。这对风险管理的理解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对他们而言,风险管理只是仅供参考的内容,他们认为风险管理不能为企业提供直接的财务利益。因此,企业领导者无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放弃规划良好的风险管理,只片面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一些业务主管虽然知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没有在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上考虑风险管理。此外,企业领导者的想法和决定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精神。因此,如果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不注重风险管理,企业的员工就不会在意风险管理,这将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不利。

3.2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系统。风险通常是由不确定性引起的,并可能导致业务损失或损害。中小企业在当前市场和经济环境下面临的主要风险如下:(1)中小企业通常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撑。与大企业相比,这对资本管理和技术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破产率有所增加,破产风险不断加大[6]。(2)运营波动性差,治理薄弱,竞争力和运营风险增加,整体组织实力薄弱,以及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不善。(3)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低。很难获得最新的准确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问题的重要信息。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混乱。财务报告和账目不完整,风险管理薄弱,甚至有多个账册,其财务信息可能失真[7]。(4)技术和市场风险。据有关统计,中小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和设施为204万元,仅占大型企业的24%。因此,中小企业的技术要素低,耐久性差,没有长期的技术利益带来的技术风险[8]。(5)行政风险。政府的不当干预和对中小企业公共政策的不稳定。(6)法律制度不健全。风险特别大的中小企业,在缺乏相关健全法律制度的环境运作下,其日常经营将长期存在很大的问题,很难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且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保护[9]。(7)道德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和企业信用的概念薄弱,因此中小企业通常具有很高的道德风险[10]。并非所有这些风险都在企业的控制之下,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并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技能,提高其生存能力和竞争力。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企业应当使风险管理系统发挥原始作用,它可以识别企业的风险,在企业内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

3.3风险管理监督不足

风险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有效预防业务风险,确保企业资产和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增强业务管理的效益。风险管理中,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非常重要,因为风险管理是一种自律系统,可以有效限制企业的经济活动。而有效的风险内部监督可以确保内部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4完善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4.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构建完善企业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企业经营秉持的精神。中小型企业可以拥有与企业家价值观和技能紧密相连的企业文化。因此,中小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文化有很好的了解。及时创建和应用组织文化非常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小企业必须做两件事:首先,了解和定义组织文化,充分理解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文化的领导者,并整合组织文化的精神[11]。并且,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贯彻性的将风险管理的意识自上而下传递到中小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中。不仅是中小企业的企业主自身需要秉持、形成对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意识,包括员工在内,也需要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并形成企业的整体价值理念[12]。通过言行,中小企业可以将企业价值传达给所有员工,并激励和鼓励所有员工形成企业文化的典范。其次,使用激励机制来激励所有员工并帮助建立企业文化。企业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因为建立企业文化不仅可以规范企业风险意识,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为员工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激励。涉及激励措施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企业文化的热情和主动性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13]。

4.2建设风险预警机制,规范风险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所依赖的经济环境以及可能面临的不同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对于风险评估而言,其重要性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言而喻。尤其是涉及财务风险的管理,更是关乎企业经营的关键内容。对此,中小企业必须构建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完善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14]。一是,中小企业应提供一种发送和收集财务信息的系统,建立全面的财务警报数据库是公司提供财务警报机制的重要步骤。警报数据库源是原始警报源提供数据的结果。公司各种财务报表与处理相关交易的各种信息的数据库的来源,不同的政策、法规、有关宏观经济状况的信息以及其他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信息[15]。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得到了改进,以确保数据库中的信息可以系统、可预测、动态和基于现实的方式平稳地传输。预警数据库是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由此得出经济分析、原始数据信息和监测策略[16]。因此,在某些活动中必须以必要、及时和有效的方式维护数据库。这样,可以及时、动态、准确、高效地使用金融预警系统的数据,从而可以有效地分析业务的当前状态。二是,中小企业应建立评估财务风险的系统,这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检查信息系统中的所有信息,确定可能对公司构成威胁的事件和潜在威胁,以及潜在威胁的种类和级别。执行详细分析以获得特定模式。一个有效的早期金融风险机制需要开发分析指标和类似的数学模型。分析指标主要包括自变量指标和一般指标变量。

4.3完善风险管理监督机构

建立管理和监控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机制是中小企业改善其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选择。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是改善金融风险管理和监控的组织。建立金融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组织结构是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第一步。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和监控的组织结构相对灵活,中小企业可以建立一个拥有风险管理和监控的组织,或者可以从其他企业管理服务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组织,例如内部审计部门、财务机构。在具体的成员内部,涉及成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就需要结合财务风险管理与监督管理知识等财务知识,进行专业的培训与技能训练。此外,还需要进行审计知识和企业管理、行政、法律、评估等知识的培养与学习。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应独立于自己的业务运作,而又不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和管理,以使业务更好地运作。

作者:范蕾 刘慧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第二篇: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摘要】中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日趋发展,使得国家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内企业为了扩大贸易市场,使企业实现从国内企业到国际企业的转变,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其会选择进行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实现外国资本与国内企业融合的最直接方式。但企业跨国并购存在极大的风险,由于风土人情、地域法律、人文历史的不同,国内企业很难得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掌控权。论文结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对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究管理与防范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跨国并购;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1引言

伴随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国家的日益强盛,GDP跃升全球第二位,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然而中国企业的国际知名度与国家经济地位不匹配,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竞争力,许多企业选择进行跨国并购。跨国并购对国内企业的生存带来诸多好处。首先也最重要的是注入灵活的资金,促使资金周转方面不必太过胆怯或犹豫;其次是进行跨国并购后,国外的企业中原有的技术归国内企业所有,因此,在技术方面,非常容易推动技术的发展及进步,甚至于上升到产业的升级。

2跨国并购概述

2.1概念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呈现出明显缩小的趋势,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跨国并购成为很多企业的首要选择。所谓跨国并购,主要是指并购企业为达到既定目标,借助相应的渠道及付款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购买下来,对另一国家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实际或者完全控制的行为。

2.2特征

对于并购的形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往往会选择股权收购的形式;在跨国并购模式逐步优化的过程中,并购行业日益广泛;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主要是将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作为主体;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会出现;在并购支付方式方面,中国跨国企业通常会采用现金支付的手段。

3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

在跨国并购中,因多种影响因素的存在,极易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信息不对称、缺乏中介机构、存在“技术陷阱”、易出现财务危机等,直接影响跨国并购的成效,并且降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因此,需要正视多种问题,以便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3.1信息不对称

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通常都会进行非常仔细的市场调研,以此来掌握国外将要被并购的企业的信息,包括债务情况、资产情况、技术利用情况、股权分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税务上的问题。在进行信息调研后,国内企业开始筹备进行跨国并购的方案。往往方案制定完成之后,在与对方企业进行交接时,发现国外企业内部情况与所调研的情况并不相符。这就会导致国内企业制作好的方案成为废弃方案,并不能再使用。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外企业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并没有把完整的信息上传,或者国外的市场有一定的保密机制。我国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并没有获得完整的目标企业信息。在进行企业跨国并购时,我国企业作为主导方本应占据主导地位。但仅仅因为信息搜集不完全,导致方案出现差错,在两方进行谈判时,我国企业将会因为方案的差错处于不利地位。这不仅代表国内企业出现的具体问题,还不利于我国企业国际地位的提升,对于企业跨国并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甚至使得并购活动难以推进。除此之外,信息的获取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但仅因为国外企业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或故意披露错误信息,又或者因为国外市场的保密机制等,使得国内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制作的方案不完整,或者出现差错,也会造成国内企业的损失。首先是花费的人力、物力;其次是投入的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的投入就代表了一定资本的投入。如果企业跨国并购并没有成功实现,那投入的人力、物力及资本将会被市场吞没,不利于企业的升级发展。

3.2缺乏中介机构

企业跨国并购在国内已经掀起了一股潮流,但国内市场对于企业跨国并购并没有相应的举措和制度。在国家并没有相应措施的背景下,国内关于企业跨国并购的中介资源匮乏。中介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两边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关于上文中所说的信息不匹配现象,在中介出现后能够得到有效减少。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没有中介在中间充当“润滑油”的角色,企业直接与被并购的国外企业相沟通时,因为语言交流存在障碍,可能会出现语义上的歧义,造成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在信息共享方面,中介发挥的作用应当是向国内企业提供国外企业全部的信息,包括债务问题、内部股权问题及人员调动问题,中介的作用不仅是为国内企业收集完备的被并购企业的资产信息,重要的是国内企业在与国外企业进行谈判时,中介可以将双方的意图进行更好的转达与交流。因此,中介机构的缺失,阻碍了国内企业跨国并购的进程与脚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但相应机构与设施还不够完善。因此,应该在适度范围内健全关于企业跨国并购中介机构的有关制度和措施。

3.3存在“技术陷阱”

有些国内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目的在于获取对方公司中的核心技术。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不能被泄露的,这关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国外企业,鉴于当地法律和制度模式与国内截然不同,因此,在得到对方核心技术的为数不多的方法中,企业跨国并购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国内企业在经历了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企业跨国并购,在拿到对方企业的核心技术后,为了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更好的升级和发展,国内企业可能会急于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生产。但不可避免的是国外的科技发展模式与国内不同,甚至有些国家的科技发展领先于国内,因此,技术相对应的科技设备、装备及操作方法等,可能国内并不具有。但因为领导者急于求成,就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跨国并购的“技术陷阱”。在努力向国外技术和新技术靠拢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放弃了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而此时发现国外的核心技术并不能应用于国内,那此时该企业便陷入两难的困境。当前,“技术陷阱”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跨国并购中都会出现的问题。但为了得到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此方法也不失为一个冒险的好方法,但国内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关注规避“技术陷阱”的一些方法准则,使得企业跨国并购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

3.4易出现财务危机

一些国内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并没有对外国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因此,在准备并购资金时并不充分,或者对国内外的汇率调查不完备,甚至在汇率突然变化时,没有应对措施,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自身出现财务危机。国内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通常选择的支付方法有3种:①现金支付;②股权变卖进行支付;③贷款进行支付。这3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弊端。首先是现金支付,大量的现金汇聚起来去进行跨国并购,虽然这种支付方法能够最快速度地完成跨国并购的交接,但是这种方法会导致企业自身内部流动资金不足,甚至需要变卖不动产去凑足现金,公司一旦出现大额度订单,则公司将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去进行订单的完成。其次是变卖股权进行支付,这种支付方法不涉及现金,但是这种方法弊端非常大,它会使企业内部的股权出现非常大的变动,企业内部一旦不稳定,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此时的企业跨国并购无疑对企业自身是没有助力的。最后是贷款进行支付,贷款进行支付,既不会涉及现金,也不会涉及股权变动,但其会使公司出现许多外债,如果贷款逾期而没有及时付清欠款,企业将产生信誉问题,如果企业被纳入信誉黑名单,企业在国内将举步难行,对企业跨国并购带来难度。很多企业可能都会面临财务危机这种情况,但针对决定进行跨国并购的国内企业,一味地进行跨国并购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即使为了获取对方公司的核心技术而尽最大的努力去进行并购,但一个企业能够结合财务情况灵活运用它的资本才是最明智的做法,要学会合理进行融资。

3.5文化差异明显

在资金充足、各方面调研又非常完整的情况下,企业能够成功地将跨国并购活动完成。此时,外国公司的管理将成为大问题。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首先,要向外国当地的法律部门进行申请,必须符合当地法律法规中的要求,否则不能进行跨国并购;其次,正常情况下外国的人文历史与我国相比差异较大,所以双方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并非易事。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缺少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认知,对于中国人说话的方式、做事的方法以及经贸谈判的方式并不十分了解,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后,对外国企业的员工要采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如可以应用柔性化管理代替强硬化管理,在管理推进和深入的过程中使国外员工了解中国文化、熟知企业文化,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在进行跨国并购后,国内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将相关手续和证件办理齐全,同时,深入了解当地员工的工作模式,因为国外与国内的某些工作环境是不相同的。以法国为例,法国人普遍追求生活上的舒适与自由,因此,他们会秉持一种自主性较强的态度进行工作。企业管理者应根据这一特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流程与目标,以期最大限度挖掘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面对上述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加强信息整合及共享、建立并完善中介机构、对新技术进行充分研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使跨国并购的实效性充分展现。

4.1加强信息整合与共享

对于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相对应的防范措施中,应从完善国外企业的信息开始,因为国内外企业信息的不完整,导致国内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国际世贸组织应制定相应的规则与制度。首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的信息包括债务情况、股权分配及人员调动等应在国际世贸组织中留有备份并随时更新,使得企业信息保持透明度。其次,对于国外有些经济市场有严格的保密机制,针对主张恶性竞争的企业,这种制度确实对国外企业有保护作用。但这也给国内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造成了困难,因此,国外的经济市场应该及时调整,针对国内某些企业进行的跨国并购,应分享给这些企业他们所需掌握的国外企业的信息,以求两边的合作共赢。信息的共享有利于国内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降低风险。

4.2建立并完善中介机构

国内已经产生了许多行业中介,如房屋中介、工作中介等,但对于企业跨国并购方面的中介,尚未得到大力支持和实现大幅发展,但顺应时代的潮流,企业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因此,企业跨国并购的中介行业也应该顺势而生。首先,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文件鼓励行业发展,对于国内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等方面有关的服务业,应该给予支持态度,并明确表示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其次,市场的调控功能应该发挥作用,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内,与企业跨国并购有关的制度并没有得到完善和改进,使得国内有些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孤身奋战”,这样不利于国内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难以提升,因此,国内的经济市场应该对企业跨国并购与中介服务制定相关的制度与政策,使得国内某些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能够减少手续的办理流程,降低烦琐程度,鼓励国内企业将市场拓展到国外。

4.3对新技术进行充分研究

“技术陷阱”在原则上来讲是可以成功规避的,但是现在仍然有许多国内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陷入“技术陷阱”。主要原因就是国内企业在应用对方的核心技术时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调研和详尽的试验,因此使得自身的产品出现问题。规避“技术陷阱”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国外企业继续应用此核心技术时,国内的技术人员仔细观摩与学习,不但要学习此技术的使用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这种技术的核心要求,即懂得如何在已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改善和有效应用技术。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应该懂得设备的使用,因为国内设备与国外设备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应用此项核心技术时,国内应具备与国外完全相同的设备与设施。技术人员不但要懂得如何使用此设备,更要懂得如何进行修理与维护,这样才算真正地掌握了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

4.4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国内企业成功完成跨国并购活动之后,应该在企业内部进行员工培训,虽然国内企业的目标不是改变他们原有的工作方式,但应该向他们传达清楚自己公司的工作理念与价值目标,对于国外公司的产品输出不能以强硬的手段进行,否则会引起当地人的抵触情绪,了解当地法律体系避免触碰法律红线,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因此,应该遵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5结语

企业跨国并购实质是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表现,我国企业在做好运营管理、使产品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进行跨国并购,不仅拓宽了海外市场,打响了企业的知名度,也使更多人认识到了我国本土企业的产品,因此,国家对于企业跨国并购持支持的态度。但对于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风险,国内企业并不能很好地规避与化解。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应制定一个透明的有关企业跨国并购的市场制度。在制度的调配下,国内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能够实现零损伤、零风险,成功实现企业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宫一丁,陈岩.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5):58-60.

【2】易兵,蒋淑玲,范润卿.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56-61.

【3】张鹏.浅析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正负效应及风险防范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19(15):21-22.

【4】周永.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6):27-28.

作者:李鹏 单位:通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第三篇: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与措施

【摘要】科学的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防控对提高建筑企业经营活力、建筑企业市场价值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论文对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问题、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阐述,得到了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防控的有效措施主要有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建立内部财务审核制度、科学选择核算方法的结论,期望对科学构建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处于盲目、缺乏引导目标的发展体系中,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者没有有效地发挥财务的管理作用,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参考信息,导致企业管理者决策不科学,无法实现建筑效益的有效提升,甚至还由于财务工作不到位、不专业,引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这对形成科学、良性的建筑企业发展体系极为不利。

2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的风险与问题

2.1财务人员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

首先,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所以导致招聘难度大,很难招聘到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其次,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仅仅是基本的账务核算工作,属于基础的财务工作,但是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财务工作者不仅需要做好基础的财务工作,还要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做好企业相关数据的分析,为建筑企业领导者提供数据参考,以此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最后,财务工作和国家新的纳税政策、企业政策、法律知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财务管理者只有培养不断学习的能力,才能做到知识体系的更新,为减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提供保障,但是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学习意识缺乏,因此,其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做好企业增值税风险管控[1]。

2.2管理模式落后带来的风险

建筑企业的经营注重效益最大化,注重整体建筑施工进度和整体建筑施工质量,因此,大部分建筑企业的工作重点都放在了建筑施工方面,而对于财务工作而言,很多企业认为这是后续的工作,并不重要,应先保证建筑项目的整体进度,所以导致财务管理出现了懈怠的不良现象。但是对于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应与建筑企业项目同步,应涵盖所有的经营业务,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建筑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来做好财务规划工作,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保证建筑企业利润最大化。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很多建筑企业管理者并未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将财务管理部门定性为凭据的审核人员、建筑企业中资金流向的统计者,因此,很难有效发挥财务管理者对企业成本的控制作用,导致出现建筑工程资料超额购买的问题,这对有效规避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极为不利。

2.3会计核算方法多变带来的风险

企业的增值税核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税务结果也不同,对增值税税收风险的影响也不同。对此,对不同的核算方式所带来的税务管理风险问题进行了归纳、汇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针对建筑项目的会计核算方式具有多种可选性,尤其是对于一些清包项目、老项目而言,既可以选择简单的计税方法,也可以选择一般计税方法,这2种计税计算方法不同,税率点不同,因此,产生的增值税计算结果也不同,如果没有经过科学的研究,就会导致企业产生多缴税的风险;第二,建筑企业中的劳务费用和材料费用所适用的税率点不同,应进行分开核算,但是一旦财务管理者没有进行区分,就会产生税收增加的风险;第三,为减少增值税纳税金额,建筑企业可以采用进项税抵扣的方式,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无法在有效的时间段内获得销项税的有关票据,导致无法实现扣减,进而也引发了增值税风险问题。

2.4合同内容模糊带来的风险

不同的建筑企业合同,所采用的税收核算方式是不同的。对此,在财务核算中,应做好建筑企业合同的区分工作,以此来科学地选择财务核算方法。通常,一些建筑企业不仅提供建筑服务,进行基本的施工工作,还会涉及建筑材料的销售工作,而在会计核算体系下,建筑服务的核算和销售性质的核算是不同的,如果不进行严格的界定和区分,就会导致增值税率不同,进而产生纳税风险问题。此外,在一些建筑合同中,没有针对合同内容进行经营业务的分类,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判断并进行合理的区分,因此,会产生采用同一种核算方式进行核算的现象,而这也会导致建筑企业增值税风险问题的发生[2]。

3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

首先,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应全面地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的日常财务事宜,对建筑企业经营业务、日常财务管理等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具体的情况来开展科学的财务管理,减少增值税风险问题的发生;其次,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需要掌握法律、国家政策等相关知识,对此,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这一点,设置不同主题的专项培训,以此更新财务人员知识体系,为保障财会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3.2建立内部财务审核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纳税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循的一项规定,国家针对此也设置了严格的审查制度。首先,为减少增值税管理引发的风险问题,建筑企业应从企业内部来进行优化,构建建筑企业内部审核管理部门,对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审核、管理,并定期对完成工作情况进行审查,以此保证财务工作高质量地完成;其次,应对现存的财务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避免增值税风险问题的发生;最后,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发挥其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要求财务人员认真审核每一项资金往来内容,发现金额不符合的现象,坚决予以驳回,以此有效地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避免增值税风险问题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3.3做好票务管理,科学选择核算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建筑企业在一些建筑项目中可选择的核算方法较多,对此应做好核算方法的比选,以此减少增值税风险问题的发生。财务管理者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能够做好不同项目的业务类型区分,保证核算方法的科学。此外,销项票据可以抵扣增值税,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鉴于此,应做好票据管理。一方面,要求供应商出具增值税发票;另一方面,为避免产生增值税抵扣不及时的现象,应尽早索要增值税发票,以此保证资金的应用价值。此外,在获得增值税发票时,应及时展开票据认证工作,以此保证销项税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抵扣[3]。

3.4做好建筑合同管理工作

为减少增值税风险问题的产生,应重视建筑合同财务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合同签订过程中,应明确各项重要的事宜,如合同中的业务类型,是建筑服务类型,还是销售业务类型,还要明确票务的提供情况,以此减少增值税风险问题的发生。此外,合同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通常需要专业的人员在场,从而保证合同内容明朗化,有利于建筑企业的财务核算。因此,为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在合同签订时,应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的财务人员参与,以此减少由建筑合同引发的财务风险问题。

4结语

目前,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问题主要有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落后、会计核算方法多变、建筑企业合同内容模糊等,导致建筑企业面临增值税风险问题。鉴于此,应针对目前建筑企业存在的增值税管理风险问题来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构建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并做好票务管理、核算方法管理等工作,以此形成科学的增值税管理防控体系,为降低建筑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保障支持。

【参考文献】

【1】莫嘉华.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会计师,2020(5):64-65.

【2】房颖森.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探究[J].当代会计,2019(4):147-148.

【3】周静.浅析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财会学习,2019(5):11-12.

作者:尤晓琰 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及措施(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qyfxlw/75036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