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科研管理探析(4篇)范文

高校科研管理探析(4篇)范文

时间:2022-06-07 10:04:24

高校科研管理探析(4篇)

第一篇: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追求创新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主要准则。作为创新型国家,我国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国家的新形式下,为保证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发展高校科研工作的创新性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新形式;管理机制

引言

目前,我国的高校的科研成果竞争十分激烈,各大高校都在使出浑身解数致力于科研研究。高校是我国的科研产品的主要研究点,我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并且高校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新形式下,高校科研工作依旧存在大量的问题,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也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制约。因此,为促进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高校必须摒弃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并且激发高校在科研工作方面的潜力。

一、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

从客观上来说,在我国市场经济、信息经济等的基础上,创新是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重点。目前,我国经济属于知识型经济,故而需要重视知识创新、知识转化等方面。在我国的科研创新市场上,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占据主要地位,为促进我国科研成果与生产力之间的转化,需要强化科研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思想。从主观方面来谈,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在高校科研中必不可少。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包括收集知识、传递知识、价值评估等,提高科研成果的创造价值。知识管理方面的创新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主要方面,其影响了知识管理系统和高校的内部管理。根据高校的知识需求,科研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综合管理技术管理科研成果,并且估测知识经济的价值,然后按照估测结果设计有益于科研管理工作的管理机制。

二、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目前,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准确有序地处理较大的信息量,为合理组织和调控庞大的信息,高校只能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前,我国高校的数据管理并未标准化,故而无法进行数据共享,这制约了高校科研管理决策的准确性,造成科技成果鉴定准确率低。

2.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理念落后在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下,高校开始轻视管理,而重视科研。科研管理工作在高校中处于被动状态,其忽视乐社会与管理目标的有机结合,而过分追求科研项目的难度。除此之外,高校工作人员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导致高校的科研成果丧失知识产权。

3.高校科研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缺乏合理的高校科研机构,并且高校内部的科研管理部门间的权责划分不明确。除此之外,部分高校的科研管理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导致高校科研工作的决策过程繁复,影响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由于高校科研工作与多个部门相联系,故而当科研工作出现一定问题时,没有管理职责的部门也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会影响科研工作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新形势下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1.高校科研工作的知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盛行,高校科研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转变创新观念,以便适应知识经济的高要求。高校科研教学模式需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并且将知识创新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主要观念。知识、信息、人才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三个流派,其中知识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足够的人才资源能够促进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而市场信息主要为科研工作人员提供自我管理的信息,保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中,管理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机构引进高质量的管理人才,才能够保证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有效进行。

2.高校管理工作创新的相关内容

知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必要前提,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理念的提出离不开知识基础。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需要依照知识创新的成果来进行,而知识产权就是劳动者在科学技术、文化、医学等领域依法拥有的劳动成果。高校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传统的知识共享观念在科研管理机构中必须摒弃,科研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并且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高校需要提出相应的科研管理机制,保护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并且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展科研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高校需要增强科研工作人员的市场经济观念,并且增加工作人员相应的科学技术能力,以便科研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科研管理工作的相关创新理念。技术成果的提高、产业化管理新知识、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等都是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体现,工作创新增加了科研人员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而高校合理分配智慧、技术及管理工作,则增加了高校的经济收益,体现了劳动者智慧的价值和贡献。笔者为保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进行,提出以下五点措施。第一,建立合格的高校科研师资队伍,并且师资队伍需要将知识发展作为基础。即强化科研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帮助科研人员树立现代科研管理的相关观念。第二,建立智慧型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队伍。第三,使用项目管理的模式管理各大高校的科学研究项目。第四,建立完善合理的资金投入机制和人才吸引机制。第五,建立市场化的高校管理模式。

四、结语

目前,我国处于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要求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并且加强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保证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丽颖,安钰峰.浅议高校科研管理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32-33.

[2]易丽平.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探析[J].价值工程,2010,11:186-187.

[3]陈刚,王海军,张可勇等.高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

[4]曹威,王东明,赵会晶等.转型时期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3(18)

作者:黄方今 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第二篇:科教融合视域下构建完善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探讨

摘要:科研管理系统是科学研究管理的重要平台及阵地,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是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助推高校科教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现有科研管理系统的发展及现状,明晰科研管理系统及工作面临的问题,展望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从设计研发、维护、管理、使用、功能等相关方面提出了完善科研管理系统及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科教融合;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是高校科学研究管理的重要平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要“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1]“十一五”以来,高校的科学研究得到进一步的重视,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科研活动经费、相关的数据统计都在日益增加。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压力也随着科研信息量的不断增长而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作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其比重不断加大。科学研究既是我国高校三大重要职能之一,也是科教融合内容的两大支柱之一。高校的科研人员在肩负科研使命的同时,也承担着教学任务。高校的科学研究活动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素材,使教师的教学不断推陈出新,进而提升了高校的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在高校办学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科研无处不在。[2]因此,如何对高校的科研活动及科研信息实施科学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以提高管理质量及促进科研活动的良性发展,进而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助推高校科教融合,给科研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基于网络等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管理系统逐渐成为科研管理的工具及平台。

一、科研管理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科研管理系统是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笼统称呼,形成于管理信息系统被引入科研管理领域后。[3]它既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通性,又具有科研活动及科研信息的申报、评估、记录、查询、统计、处理、管理等特性。现代化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及应用是科研管理系统开发的基本前提。所以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普遍被认为是始于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20世纪80年代。[4]随着现代化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Excel、Word等相关办公软件成为科研管理的工具,用于记录、查询、统计、管理相关的科研活动及科研信息。伴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现了网络全覆盖。大部分高校为了能更加准确与及时地掌握本单位的科研活动及科研信息、充分展示本单位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能力、加强对本单位科研活动及科研信息的管理、减少数据重复采集等目的,通过购买或者自主研发了符合自身特点、基本满足自身需求的科研管理系统,进而基本实现了本单位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现在科研管理系统的使用,提供了相对精准全面的科研数据、实现了科研数据的部分共享、加强了科研数据的简单关联性、简化了科研数据的查询流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为教师的科研以及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帮助。科研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同样使得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得以提高,有助于高校科研的发展,也为领导决策层提供了更全面的科研发展规划的依据,进而在无形中推动着高校科教融合的发展。

二、科研管理系统及工作面临的问题

1.科研管理系统不能完全切合并体现相关高校的需求及特色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绝大部分都是由非从事科研管理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完成的,他们主要是依据某些特定政府管理部门或者重点高校的需求为模板,开发出一套系统后,就直接推广,没有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及特色。

2.科研管理系统更换快、维护费用高科研管理系统维护费用较高,导致部分高校鉴于信息化的要求,不得不采用科研管理系统,但是后期不堪费用的重负。合同期满后,开发商和用户之间因费用问题而解约,用户寻找新的开发商,开发商为了挽回损失,进一步提高维护费用,如此恶性循环,既造成了开发商和用户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高校的信息化及发展。

3.科研管理系统数据对接不全面科研管理系统数据需要对接多部门数据:人员信息需要对接人事数据;经费信息需要对接财务数据;科研业绩奖励需要对接绩效数据……不同部门的数据管理都有各自的管理系统,如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等。现阶段,众多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是自成模块,数据相互之间很少对接,或者对接不全面。这就可能导致了相关数据的不一致、统计的重复繁冗、资源的浪费等。

4.科研管理系统数据不能完整记录科研情况早年纸质版的材料,因没有随着网络的发展而电子化,造成了科研活动及科研信息数据的缺失及不连贯。科研管理系统的更换,导致了科研活动及科研信息数据的丢失情况严重。不同高校因需求及关注的重点不一样,在数据记录保存方面侧重点不同,导致了高校的科研活动及科研信息数据不全面。[3][5]由于以上及未提及的诸多原因,造成了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记录的科研活动及科研信息数据没有被连贯、完整、全面地记录,进而不能全面反映学校的科研现状。

5.科研管理系统信息不能共享、传递速度慢大部分科研管理系统主要侧重于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的统计,即管理部门能全面的看到本校的相关科研活动及科研信息。但是科研人员只能了解自己的科研信息及少量的科研管理信息,这导致科研人员不能够及时地了解及获取本校的科研动态、信息以及资源,科研人员之间也不能及时地交流与沟通,不能快速及准确地促进科研信息的传递,从而造成科研人员精力及智力的浪费,不能实时、有效地反映高校科研现状。

6.科研管理系统缺乏专业化管理大部分的科研管理系统在开发完成后,开发商经过短暂的培训,就将管理任务交给了系统使用单位,这就导致了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缺乏及时专业的解决方案。

三、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建立普及科研管理系统是高校科研管理及科教融合的必然趋势。科研管理系统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及科研人员自我管理的得力网络化管理工具及平台,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和高校的认同,也将会成为更多科研人员及科研单位的选择。

1.更智能化的科研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是高校科研管理实施信息化的重要举措。[6]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未来的时代更是网络信息化的智能时代。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智能化将是科研管理系统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2.体现需求差异化的科研管理系统个性化的科研管理系统是不同使用者需求的体现。每个高校具有不同的需求及特色,不同应用层面的人员有不同的应用范畴,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建立体现需求差异化的相互独立又关联,涵盖针对不同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决策者层面的科研人员管理系统、管理人员管理系统、决策管理系统的科研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不同层面人员的工作效率,这将是科研管理系统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3.完整专业的科研管理系统完整专业的科研管理系统是发展及科教融合的必然选择。不同的统计及决策,需要不同的数据。完整专业的科研管理系统才可能提供全面反映学校科研现状的始终一致、准确、完整、全面的数据记录。才能保障使用者作出最终决策的依据是始终可靠的。

四、完善科研管理系统及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作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既是我国高校三大重要职能内容,也是科教融合的两大支柱内容。构建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就是在搭建一个促进科研和教学、促进两者进一步融合的共享大平台。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能为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决策领导者,提供具有稳定可靠、全面系统、专业具体、快速有效、开放灵活等相关特性的现代智能化管理与交流平台。它是教师(科研人员)科研活动及教学创新的记录者和源泉者,是管理人员工作及存在价值的体现者和承载者,是决策领导者评估判断及发展决策的依据者和引导者。鉴于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科研管理系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完善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议:

1.组建专业的团队设计、研发、维护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决定了它将来所具有的功能。科研管理系统的研发不是朝夕间能完成的事情,开发商要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智力、精力等资源。系统开发后的维护及升级,需要切合实际、满足需求、体现特色、长期坚持。既需要专业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又需要对科研管理工作深入了解的科研管理人员,所以,组建一支由一线软件开发员、科研管理者、科研人员构成的长期稳定的专业设计研发、维护团队必不可少。这样的团队,在应对科研管理系统突发状况时,才能既具有最新的需求分析能力,又有过硬的系统设计技术支持能力,以确保科研管理系统不被淘汰和及时更新。

2.建构系统化的功能模块高校科研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负责学校的科研相关人员及团队、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平台基地、科研活动、科研服务、学科等方面的工作记录。通俗地讲,科研管理可以看作是记录管理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成绩的过程,而科研管理系统,是承载这个管理过程的一个平台。所以,科研管理系统首要必须具备以下功能模块:科研相关人员管理(教学人员、科研人员、教辅人员)、项目管理(申报、立项、中检、结题)、成果管理(论文、专利、著作)、学科管理、平台管理、活动管理(学术会议、受聘讲学、社科考察、进修学习、合作研究)、科研服务管理、绩效考评管理等。除了数据记录功能外,科研管理系统,还要负责科研相关的对内对外的统计、数据对接、发展规划等。这需要满足包括对内的相关不同职能部门及使用管理人员的要求,对外的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不同的要求,需要的数据字段及范围不一定相同。因此,对内:科研系统只有与人事、财务、教务、外事、绩效系统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相关数据管理系统资源的关联,实现数据共享,即全校系统数据资源互通,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统计数据、对接数据的可靠准确性,才能为科研人员的科研业务提供全面的指导,为管理者的审核提供可靠的依据,为领导的决策规划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对外:科研系统要包含上级管理部门的系统数据字段,这样,面对各管理部门的各种统计及报表要求时,才能快速有效准确地实时完成。

3.构建多维度的管理过程过程决定结果,控制过程才能控制结果。因此,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统,除了系统本身,还要重视科研管理系统管理过程的控制。第一,要确保科研管理系统持续稳定和及时更新。持续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一个持续稳定的科研管理系统,能翔实全面地记录学校的科研信息,全面反映学校的科研状况;能帮助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减轻部分工作量;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以及经费、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精力的浪费。系统只有及时更新,才能确保最新的数据,才能确保提供数据的准确性,才能使决策领导者、管理者、使用者及时准确地掌握全校科研工作的总体情况。第二,要确保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全面、开放。高校的科研管理具有特殊性,涉及人员及部门多而广,而不同的人员及部门具有不同的需求及诉求,只有系统记录数据全面,才能实现真实、全面数据的有效快速查询、统计等,从根本上解决查询结果不全面、统计重复不便利、决策依据不可靠等问题。这既需要科研人员将科研情况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又要求管理人员及时补充、完善、审核相关材料,确保科研管理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对沉寂在档案室的纸质科研材料,也要逐步实现信息化,并将其并入现在的管理系统。在确保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全面的同时,还要实现科研管理系统信息不同层次的公开。针对不同的使用者,开放的内容尽可能的多,但是只能查看,不能修改。第三,确保科研管理系统的安全便捷及差异化。科研管理系统是解放劳动力的平台,是彰显高校科研服务水平的阵地。因此,一定要确保科研管理系统的安全便捷性。安全方面要注意数据存储及传输的安全性,更要确保网站的安全性。通过自动识别转化、分类保存、归属统计等途径,尽可能地将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面对不同的使用者,根据需求的不同,通过使用者的自定义选择,显示不同的界面及内容。总之,要通过简便操作、安全应用、方便维护的手段,来增强提高科研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事务的效率。

五、结语

更智能化、差异化且完整专业的科研管理系统,是有效提高不同层面人员工作效率,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科教融合的重要管理平台及阵地,其推广和普及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要实现科研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及建构,既需要一支长期稳定的一线人员构成的专业团队来支持,又需要科研管理系统本身具有全面的功能,还需要稳定及时、全面开放、安全便捷及差异化的过程管理。

作者:王恩燕

第三篇:基于高校科技统计与加强科研管理的研究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高校科技统计在高校科技工作中的“两个基础,两个依据和一个来源”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科技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科技统计;科研管理

为实施我国“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实现2020年我国跻身世界科技强国前20的目标,近年来,国家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体到科技产出的重要机构——高校,科学研究这一社会功能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高校展开了激烈的科研竞争,科研项目不断增加,科研经费跨越式增涨,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但这些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率有多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科技统计,特别是高校的科技统计,涉及的范围广、门类多、内容复杂,需要规范的科技统计。科技统计是现代化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做好高校科技统计,对高校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的作用

(一)科技统计工作是搞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 高校科研管理是高校执行国家政策的一项复杂工作,这个工作包括组织申请立项、执行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实验、总结研究成果、推广研究应用等一系列环节。所以,科研管理工作者不仅要贯彻国家的科研工作政策和文件,更要理解和懂得科技活动的过程和规律,这一特点就决定了科技统计者要按科技统计的要求来获取和积累各种科技资料和信息,有针对性、按规律做好相关资料的积累工作。这样,才能做到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二)科技统计工作是科技评价的基础任何一项活动,特别是科技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这些投入加上科技管理部门的人员劳动及有效管理,就会产生效益。而对其效益的评价需要以科技活动的各项统计指标及分析为基础来检验投入的效益,这样才能客观的评价各项活动,为制定种种激励政策提供依据。

(三)科技统计工作是科技调控和决策的依据  开展科技统计工作是为了更好的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运用科技统计工作积累的各类资料和提供的丰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揭示科技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从宏观调控来说,这可以为国家和各级领导机关制定科技政策、科学规划和科研发展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而对于基层科技单位而言,科技统计提供的大量信息可以用来评估现状,能够预测前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样,各单位不仅能够正确的从宏观上认识本单位科技工作的情况,也能够科学的管理和监督科技工作。

(四)科技统计工作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供依据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是高校科技处的重要工作。日前,随着国家对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视,高校科技处的职能已经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工作有人做,更需要的是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从而利用有限的资源组织更多的项目。科技处不仅要考虑组织什么样的项目,还要统筹规划如何协调这些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多少经费,什么人合适做这些项目,安排多少人去做这些项目,什么人合适做项目负责人,项目成员如何协调等等⋯⋯这些工作,都有赖于有效的科技统计。

(五)科技统计工作为科技人员提供有效科研信息来源全面的掌握各项科研信息能够有效的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科研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各类科研动态、科研信息的掌握程度。科技处是高校管理科研的职能部门,它应该是各类科研信息、科研资料、科研动态的地和集散地。科技处有责任为本单位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有效的科研信息和最新的科研发展动态以及科技发展的前沿预测等等,其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基础研究,还应该要有实用技术、前沿信息、产业化前景的预测信息等等。这将能科学的指导研究人员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

二、高校科技统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科技统计工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起步,对其认识和理论研究都有待于深化,由于理论和经验上的缺陷,我国科技统计工作面临许多问题:

(一)统计指标的科学性有待考究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根据其统计需求所建立的统计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地再现科技活动,包括科技投入、活动的执行、产业效益等。科技投入主要是反映该研究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科技活动的执行过程体现的是高校科研机构的构成情况,承担科研项目情况,以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科技产出是指科研成果。但现在不少学者对科研统计指标体系提出了质疑,认为人力资源的统计和经费的统计有不完善的地方,对于科技成果统计中的著作和论文的层次统计上存在问题,对鉴定成果的统计也比较模糊。

(二)统计工作的时间安排需更合理当年12月至下年3月是各高校的科技统计时间,但高校因其特殊的工作周期,这段时间正好跨越学期末、寒假及学期初,寒假高校放假,学期末高校工作最集中,各种考试、各类总结;学期初,各高校又忙于安排整个学期的工作。因而,每年各高校的科技统计工作都是在忙乱中仓促完成,不能说统计工作做得特别到位,因为正常的管理工作、科技工作才是各高校科技管理部门迫在眉睫的工作,再加上诸如人力、时间紧张等其它因素,致使科技统计工作中问题不断,从而影响科技统计的结果。

(三)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高校二级单位的基层统计工作一般由所在单位的科研秘书承担,二级单位的科研秘书在基层科技统计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掌握着科技统计中最原始的数据和最真实的情况,是科技统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负责沟通、汇总基层科研统计数据。但目前,科研秘书不是专职岗,大多数由办公室的行政人员或教辅人员兼任,因为是兼职,所以二级基层单位的科研秘书经常变换,人员极不稳定。不仅如此,这些兼职人员本身对科研统计工作也不了解,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因此,统计中的错误是难免的,甚至有些工作直接被忽视掉了,或是应付交差解决,很难谈得上有质量和效率。此外,由于人员频繁更换,很多工作就会在交接的过程中遗漏或是中断,严重的会出现数据丢失,导致最终的统计数据失真。

(四)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赖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要依靠基层统计的原始数据。根据上面的分析,由于统计时间的特殊性和统计人员的原因,很难避免部分统计数据开始就失真。另一方面,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对科研人员的各类数据采集,很多科研人员一方面不屑于填写各类表格;另外,他们平时也尚未养成积累数据的习惯,很难正确填写表格;此外,他们平时还有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时间紧张,种种因素导致采集的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采集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而且基层统计人员也非专业统计人员,也很难核实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样,就导致统计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缺失。

(五)统计分类要稳定科技统计工作因为起步较晚,因此统计工作中有些分类不稳定,经常变换;统计标准也不一致,有的甚至还未量化。加上基层统计人员并非专业人员,导致他们对统计的要求认知不一样,理解也不相同,从而导致统计结果与预期需要统计的方向和维度出现偏差,从而严重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因此,细化、规范、稳定统计分类是当前科技统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统计工作自身的复杂性科技统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这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与经济统计、社会统计相比,它具有渐进性,且其统计内容比较隐匿,统计对象也随机,统计分组较模糊,从而统计工作的难度加大,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三、改进高校科技统计的策略

以上问题在各高校科技统计工作中较为常见,如何改善科技统计工作,提高科技统计工作的水平,促进科技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其在科研管理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设计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对于统计指标上的问题,应该从理论研究上不断加强,并通过充分的、科学的、合理的实践论证对某些指标进行合理的修改以适应现在发展的需要。如引进现代信息化统计手段,建立系统的科技人员数据库,形成科技人员资源统计的存量统计的同时即时形成流量统计,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我国科技活动的变化发展情况。

(二)合理调整统计时间为了避免时间上的冲突导致的工作上的失误,在统计时间上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如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高峰期,在高峰期加强对有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期在高峰期后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当然也要加强定月、定期累计统计,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年底和年初的统计工作量。

(三)稳定统计队伍对于统计人员,科研部门以及各有关领导应给予重视,确定其应有的地位,并且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而不应视其为勤杂工。其次,科技统计人员尽量做到专职专岗,使统计人员达到专业化水平;如若确实条件所限,短时间内无法做到统计人员专职专岗,亦要做到统计人员相对稳定;同时,加强对科技统计人员的培训,在提高其科技统计的专业知识之余,尽量加强其对科技统计所涉及的学科知识的认识。这样使他们既熟悉业务知识,又能掌握管理工作,使其对工作产生轻松感、愉快感和满足感,热爱自己的工作。

(四)完善科技统计工作框架各高校的科技统计工作不论是专职人员完成还是兼职人员完成,首先均应建立完善的科技统计工作框架;根据科技统计工作框架制定明晰的科技统计工作流程及时间表;在学校内部管理中明确科技统计工作的层级关系,确定各层次科技统计工作人员和负责人。这样有利于层层收集科技统计信息,提高科技统计工作的效率;处处统计相关资料,保证科技统计工作不遗漏、不拖沓。提高科技统计质量,完成科技统计工作。

(五)采用先进的科技统计方法要提高高校科技统计水平,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目前,不少高校建立了自己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能完成简单的日常科技管理,但无法与科技统计系统衔接;但因为采用信息化技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因此,较少有高校在这方面采取实际的措施;另外,采用先进科技统计技术也要注意各类统计标准的一致性以及和人事处、财务处、外事处等部门的对接,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管理,也成为制约各高校采用先进科技统计方法的重要原因。

(六)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科技统计工作综合性强,牵涉的人员众多,涉及的部门广泛,需要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地完成。但是,现在仍有少数领导没有认识到科技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由于科技统计工作不会直接影响对高校科技工作的评价,因此他们潜意识当中认为科技统计工作可有可无,忽视了科技统计工作对国家、对社会、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弱化了统计工作的意义,致使科技统计工作处于边缘地位,从而导致科技统计工作难以按时、保质、按量的完成,统计失真。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关系到高校科研的发展,还关系到我国科技实力的整体提升,它面临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大军等.加强科技统计推动院所成果转化[J].农业科技管理,2013,(4).

[2]马元三.科技统计与技术创新管理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

[3]汪兰芳.高校科技统计有关指标的改进[J].统计与决策,2004,(4).

作者:周训梅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第四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探究

摘要:高等学校是我国的人才聚集地,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而以研究型高校更为显著的科学研究活动,在大量优秀的科研人员、先进的仪器设备、雄厚的科研经费支持外,大量的科技情报也是支持其高效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多信息的科研管理,才能使整个科研系统达到正常运转和最佳配合,才能输出最佳的科研成果。同样条件下,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大小、转化效果和产出效率,因而,一支素质过硬的科研管理团队,是支持高校有效组织和领导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升

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普遍现状

近年来,在结构层次和总体素质上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都有显著提升,不过就其对高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性而言却尤显薄弱。对于美英等发达国家,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与素质提升早已不是研究热点,其全国性、专门性的科研管理协会早在1959年和1991年即已成立,不仅为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提供有利资源和便捷条件,在推动国内科技研究和创新方面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与国外相比,我国最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立过两个群众性学术团体,目前虽然也有一些专业化组织,但因身份的独立性较低和我国教育管理体制集权式的限制,其实际意义并不显著,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也无明显效果。同时,对于国内高等学校而言,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才是重点建设和改革的着眼点,但在科研人员个人素质的强化和提升上却常常忽视或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高校两级甚至多级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和积极性。

1.高校多级管理体制的限制性。“校-院”、“校-院-系”的多级管理体制被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所采用,这就形成了具有双重身份的二级院系科研管理人员,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分别由学校和所在院系负责,这样的双向领导使得二级院系的科研管理人员在掌握本院系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并没有各项工作的决策权、话语权,总是忙碌的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被动完成工作,没有主体感,更难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创新性和带动性;而对二级院系不够了解的校级部门,也不能够及时准确的针对不同院系做出具有前瞻性、指引性的决策。

2.科研管理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目前一些非研究型高校对科研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不科学,认为单纯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并不需要太高的素质和学历要求,因此从招聘环节即产生甄选偏差,导致科研人员总体学历结构不合理、工作能力不强、创新能力薄弱。另一方面,早在1981和1993年,麻省理工大学和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就已成立科研管理专业学科及硕士学位点,可见科研管理已从单纯的行政管理范畴发展为以培养高层次科研管理人才、有效促进高校科研发展和社会科技进步的专业性学科,多学科相互交融、知识涵盖广泛是其主要的学科特点。当然我国目前还很少有人攻读此专业,因此专业性人才较少,以至科研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化程度不高。这就使得“管理即是服务”和“服务即是管理”的工作认识多有产生,部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偏颇的进行管理,打击了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管理人员只顾尽心服务,未意识到自身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开拓意识。而这些都会钳制高校的科研步伐,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科研管理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部分高校对科研管理队伍的管理理念为“重使用,轻培养”,即对科研管理人员不够重视,认为这就是一项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没有过高的甄选招聘门槛、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单一僵化,使得众多科研管理人员对岗位没有正确合理的认识,很多人对长期从事这一工作感到没有前途、单调、乏味,这就导致此类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不稳定,岗位调换频繁,多以年轻人员为主,没有良好的传承。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升途径

1.加强思想建设、提升政策水平。高等学校虽以教授青年学生为基本使命,但同时也是国家科技系统的重要部分,尤其在科研创新方面,不仅能提升国家科技软实力,更能增加国家经济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转批国家教委、科委文件中重点强调了“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保证力量,抓好、抓严”,“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也是对科技管理队伍的具体方针和要求。作为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对上至国家、下至本市、本学校的科学事业方针政策、具体规章、路线都要全面熟悉掌握,这是科研管理者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同时还要加强思想建设,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做到忠诚,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学习、理解国家有关的政策方针,确保本单位保持正确的科学研究方向,引导科研人员遵循党的科技方针,顺应社会发展。

2.建立培训机制、加强技能培养。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涉及到众多领域和学科,了解这些学科的专业知识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在对课题申报、结题、成果评审等方面无法开展组织和有效审核。同时,在一些科研成果推广转化过程以及日常实际工作中,还应对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进行学习和培训,如英文专业术语、档案学知识、知识产权法、计算机知识等,这就要求学校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使培训计划在组织上得到保证。还要建立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注重实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另外,要以严格的培训制度避免流于形式的学习,做到培训有考勤、定期有考核、成绩有奖励,切实保证培训的连续性、有效性。

3.提升信息管理能力,掌握信息潮流。对信息高度敏感,能够在大量信息中进行选择、采集、分类、整理是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其工作能力的部分反映;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科研管理人员应熟悉情报检索查阅有关材料、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成果推广评审会、学术研讨会等交流活动,随时了解最新行业信息,掌握科技前沿动态,以自身不断更新的“信息库”随时为本校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决策提供高效服务。

4.完善竞争机制,促进科研管理队伍发展。竞争机制灵活完善是促进个人和科研管理队伍整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权责分明、奖惩明确才能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荣誉感和危机意识,从而迸发出把工作做好的强烈责任感;只有激励制度多元化,才能营造出部门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让大家有尊严的、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同时,竞争机制在学校招聘、甄选人才上也应有所重视和体现。“素质冰山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1973年提出的素质理论,以此为基础,部分高校运用BEI访谈法、文献综述法等对其内部的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素质调查,通过T检验和因子分析,得出组织引导能力、创新前瞻能力、决策协调能力以及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等五项素质为胜任特征,这一结论对高校考核人才、制定人才甄选标准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鸿雁.美国与英国高校科研管理专业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10-13.

[2]魏海燕,郭宁生,郅艳.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模型构建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06:133-135.

作者:侯健俣;张凤娇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科研管理探析(4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kygllw/71504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