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准则制定范文

会计准则制定范文

会计准则制定



一、会计准则制定的动因和它产生的前提条件

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投资者。企业主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完全由其自身决定,社会不需要对其是否提供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进行规范。而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者不再进行经营活动,但又因其自身利益而不得不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这时他便成为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而企业的经营者则主要履行提供财务信息的职责,于是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就出现了分离。会计准则的出台也就有了其必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它需要规范信息提供者的会计行为,以得到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站在提供者的角度,它要约束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无限的要求。



二、会计准则及其特性

会计准则是在总结会计惯例的基础上,在会计原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指导下,由会计管理部门或会计专业团体制定的有关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的集体处理规范。可见,会计准则只是会计规范的其中一种形式,我们不能把对会计实务进行规范的全部责任都归于会计准则,它仅是规范财务信息生产和传输的标准。

其特征如下:1、技术规范性。会计准则首先应该是从技术层面上作出的,是对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基准方法的确定;2、社会性。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涉及到各相关利益团体的利益之争,准则自然成为了“社会选择”的结果;3、整体性。各项会计准则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前后一致,形成一个会计准则体系;4、发展性。会计准则的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它随着会计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完善,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5、权威性。权威性是会计准则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

三、会计准则制定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公开性原则

在准则的研究和准备阶段的公开,不仅有利于社会各界极早地关注、参与到准则的制定中来,而且能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准则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判明自己是否要采取必要行动来干涉准则的制定。这样制定者就会充分了解各方意见,以免在制定中有失公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所制定的准则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客观性原则

在准则制定的研究和准备阶段,要充分考虑对各方利益的影响,但在正式的准则制定过程中,准则的制定者应该不再受外界的影响,而应始终保持一贯的立场。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中曾指出:尽管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关注“经济后果”可能是重要的,但不允许因他们影响准则本身。

(三)价值取向上的用户优先原则

在制定准则时,外部用户优先于报表编制者考虑。从两权分离的责任框架来看,经理人和投资人的目标不一致,经理人更倾向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其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公允性缺乏保证,而不可靠的财务信息在资本市场泛滥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

(四)以原则为导向

1.更能突出经济业务的实质。会计域秩序总是处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由于人的知识的有限性,即便最初制定的规则极为详尽,也难免会有遗漏或考虑不周。原则基础模式强调的是会计处理的原则,并非具体方法,这样就可以防止公司在会计实务中会一味迎合会计规则中的具体条文进行账务处理,而不顾交易的经济实质和基本会计原则。

2.更能保持会计准则的相对稳定性。分析美国的会计准则,不难发现其不少准则只是应急性地从现有的会计处理方法中加以选择和认可,因此,它们必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修订、补充,稳定性差。相反,原则基础模式制定的会计准则大多是原则性规定,因而容易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比规则基础的会计准则更能经受得住时间演变和交易创新的考验。

(五)强调概念框架在准则制定中的作用

1、保证会计准则的逻辑一贯性

在准则制定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事先约定的概念框架作为参考指南,那么不同的准则制定组或者负责某一具体准则制定的个人,将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探讨其中所涉及的相同的理论问题。而且还常常会出现各准则之间约定的不一致性,或者所依据的概念基础不能相容,那么所制定出的具体准则难免就会出现相互的矛盾和不一贯。

2、减少会计准则的过分具体化

具体会计准则是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但由于经济生活中交易和事项千差万别,会计准则就难免会繁杂和冗长,事实上也很难做到“百密而无一疏”。如果会计准则未对新的事项作出规定,会计人员就会无所适从。然而,概念框架所提炼的是存在于会计实务背后的共性基础,那么它是可以反过来指导实务的。这样概念框架不仅可以起到弥补具体准则疏漏的作用,而且可以对新的事项的处理提供指南。正如FASB在其概念框架中所指的“在缺乏使用的权威性报告的情况下,(概念框架为)分析新的或正在出现的财务会计和报告问题提供某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