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探究范文

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探究范文

时间:2022-11-08 04:36:30

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探究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舆情及公共政策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的阐述,从信息源、监督与实施、局限性三方面对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网络舆情能够在公共政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网络舆情;公共政策;影响

一、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

(一)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的作用下,民众针对社会性的中介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之恶表达自己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价值观等。网络舆情是大多数民众对周围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情绪等情感的总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全球范围的普及,网络舆情也随着迅速形成,其传播速度、范围不断变大,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变得巨大,可以说,网络舆情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中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社会舆情大多存在于民间街头巷尾的日常议论中,在获取舆情过程中难度很大,只能通过明察暗访、民意调查等方式来进行,效率低下,且获取的数据结果也存在偏颇,耗费也较大。但网络舆情与之相比,在获取舆情上就相对方便很多,而且获得信息也较为准确,只需采用图灵舆情网络自动抓取技术手段便可获得,效率高,也省时省力。

(二)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为了某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的实现多采取的整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换句话说,公共政策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称。从公共政策的概念上看,可以具体解释为,公共政策的主体部分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等机构;公共政策的本体是行为准则,但该准则尽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有效,也就是公共政策具有时效性;公共政策的客体就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即公共政策具有公众性。

(三)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公共政策的最终接受者就是民众,公共政策能否做大服务于民众,帮助民众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实现公众目标及公共利益等,使民众处于一个和谐社会环境之中,都需要政府相关机构与民众的互动与沟通,以便了解民众对社会的态度、意见、信念、情绪等。而网络舆情,则是政府获取社会舆情最为直接、最为真实的民意的途径之一。因为网络的信息共享性、传播迅速、涉及面广、互动交流等特点,使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加强,政府对于民众的利益诉求、民意反馈等也更为了解,也更便于政府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评价等。

二、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一)网络舆情下关于公共政策的信息源

事实上,政府机构就是一个信息的生产、分配、消费的组织,而政府官员就是一个将信息转换成政策的工作人员。所以说,对政府信息政策的考核几乎就是对政府本质的考核。传统的公共政策决策体制中,“精英决策”色彩较浓,缺乏制约性,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信息具有绝对的掌握,但难免会出现因自身偏好及信息来源的有限而出现判断上的偏差,进而制定出不符合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造成决策上的失误。而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共政策的这种局限性。网络的信息共享性的特点,打破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局面,鼓励民众主动参与,勇于自我表达,也改善了传统政府公共政策体制中信息来源和信息传导偏差的弊端,进而使政府官员能够真实、全面地掌握信息。网络舆情具有对民意集合扩散的效应,它将加快社会问题向政策问题的演变,进而使政府合理的声音与民众利益表达的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个时候“公共问题”也就形成了,也就是说,政府对公共政策问题的体察和认定拓宽了,“政策窗口”也就打开了。

(二)网络舆情下关于公共政策的监督与实施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公共政策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互联网上连续出现涉及政府公共政策的负面消息,并集中凸显了这类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引发了网络舆情对政府公共政策的监督要求。首先是改变了政策架空、政策夸张、政策缺损、政策替换、政策贪污等“政策失真”问题。这些“政策失真”问题之所以出现,都是因为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上的缺位造成的,虽然有政府各机关、新闻媒体等监督,但因缺乏民众的监督,使国家的公共政策监督停留在事后监督的层面。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使政府公共政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这可以使“政策失真”现象得到及时纠正。其次,政府公共政策的监督信息反馈渠道可以得到简化,传统的监督信息反馈渠道流程繁琐,需要层层通过,在过程中难免被人阻隔。而互联网的公共政策信息反馈是通过网络直接表达民意,实行民众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反馈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失真。

(三)网络舆情下关于公共政策的局限性

一般来说,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在多方利益达到平衡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在强调民主自由的今天,政府应该更加倾听民众的意见,进而增强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网络舆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民众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度、评估、监督等方面的参与性和民主性,但因为网络上言论的错综复杂,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意见,只能代表一部分民众的意见,无法达到全社会全民的共识。因此,网络舆情虽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但其所表达的民众意见,并不完全真实可信,有的甚至会造成民众利益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冲突。具体表现在:一是网络舆情带有的情绪性表达对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公共政策事物的理性判断造成影响。通常舆情都带有一定的情绪性,网络舆情更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而使民众更为直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出现激烈的情绪表达,这些情绪有些可能是理性的,而有些则是带有非理性的成分在内。若是这些非理性的情绪表达在网络舆情中占主导,就会给政府公共政策相关部门造成干扰。尤其是对于一些民众并不了解的复杂事务上,因为民众长期对政府信息不对称而缺乏的信任感,使民众片面理解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影响对政府公共政策事物的处理;二是网络舆情形成的价值导向将会对政府管理造成冲击。网络舆情常常会对社会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造成导向作用,而这些导向作用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若这些导向作用无法起到积极作用,将会给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带来困难。网络上常常出现一些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的观点并不都是客观公正的,有些与事件的真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就是这些观点往往能左右一些网民的判断,并最终引导舆情的走向。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民众利益并不总是客观真实的,与社会的真实情况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偏差。但网络舆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很容易给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造成误导,或者增加政府公共管理的难度。

三、结语

网络舆情的发展以及利益多元化的大趋势下,民众对于利益的表达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希望能够有一个渠道可以参与到政府公共政策领域当中。传统的公共政策体制存在着渠道狭小、程序繁琐、信息失真等问题,使民意无法充分的反馈到有关部门。而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使得民众对于政府公共政策的意见表达找到了一个“窗口”,进而使网络舆情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阶段。然而,网络舆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公共政策的民众参与性差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的存在,将给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实施公共政策事务时带来困扰。因此,规避这些局限性,保证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的科学合理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方法对策,来尽量避免网络舆情所带来的弊端,如发展舆情表达平台,拓宽舆情表达渠道、加强网络教育,提高网民素质、合理监管和引导网络舆情等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网络舆情给政府公共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关聪,曾彦婷,等.网络舆情对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的影响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4):25-28

[2]仲苏杰.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其对策[J].青春岁月,2013,(9):442-443

[3]张苗苗.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分析[J].商业文化,2011,(1):353-354

[4]金新,刘堂灯.论网络舆情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影响[J].学理论,2012,(7):149-150

作者:王乐轶 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ggzclw/69953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