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市管理人人重要范文

城市管理人人重要范文

时间:2022-04-18 09:14:32

城市管理人人重要

在城市管理中,人、财、物、信息、生态、空间、城市文化等都是管理对象,惟有人,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主体。城市管理的价值在于通过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最活跃的人的因素同其他各种物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从而满足人的各种生存和发展需要,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衡量城市管理水平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看它是否满足了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是否保证了人的公正、平等和平衡发展。

基于对城市和城市管理本质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城市的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以期通过对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论述,推进对城市管理本质问题的深层次认识。

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的辩证关系

城市的人本管理是指以“社会人”为基础和前提的管理理论,是在反对传统的以“经济”为目的的物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把个体的人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强调个人和社会利益的同构;它重视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重视人性的因素,尊重人的个体行为,强调对人的情感的关注。

能本管理理论是现代城市管理的最新理论,它的理论根源是现代人的最高理想在于追求自我实现,因而能够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创造力,把自己塑造成“能力人”。能本管理研究如何激发和激励管理人员和普通市民主动投入到管理中去,从管理对象成为管理的参与者和主人。据此,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的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人的工作能力,营造一个能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就成为“能本管理”理论的重点。

城市的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是城市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环节,既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又各自具有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呈现出不同的要求。

首先,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都是以人为唯一的管理主体,把人的精神需要提升到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以物的管理为核心,都反对重物轻人,反对把人当作工具来管理,反对单纯实行物质刺激和金钱刺激。

其次,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又相互区别,不能把两者看作同样的管理理论。一是产生的历史阶段不同。人本管理理论的产生早于能本管理,是西方第二代管理理论,与城市管理学科的成熟和科学化相关;能本管理是西方第三代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随着城市管治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的出现而出现并发展的。二是管理的具体主体有区别。尽管都以人为管理主体,但是人本管理以城市政府为主导,城市政府采取立法和行政管理的手段,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意愿管理市民,这时人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能动性和创造性还是一种潜能。能本管理中,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市民之间是平等、协作的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并成为城市管理中的最终决定力量。二是管理方法不同。人本管理更多地考虑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的建立,用严密的制度约束人;能本管理则从人的知识文化和实践能力出发,培育人的素质,强调自我管理。另外,能本管理还强调社会的学习气氛,着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短短20年的时间跨越了西方好几个世纪,城市管理理论也具有极大的跨越性,工业化时期的管理理论和后现代时期的管理理论混杂在一起,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特征并不是特别明显。本文在作一般性区别的前提下,将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都作为当前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来考虑和研究。

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以人为本原理

以人为本原理是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最基本的原理,是其它原理建立的理论基石。它以城市社会中的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城市管理作为人的主体行为,使城市建筑、城市设施等物化形态成为人类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熟练驾驭的工具,使城市在物质财富不断堆积的同时促进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多彩,使城市最终成为人类文明的居所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以人为本,一要遵循“人性化”。即尊重人的存在和价值,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我国在城市管理中,重点解决人的居住问题、就业问题,这是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和国力的。二要追求“人格化”。把城市中静止、机械、毫无生气的符号赋予生动的人文色彩和特色风范,产生独特的魅力。三是注重“主体性”和“自为性”。人类不必一味迁就经济和技术限制,要按照自身的成长特点和需求变化来设计城市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平等原理

平等原理保证“以人为本”原理得到落实。平等观念是随着民主化意识的加强而出现的,在现代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下,公民享有平等地参与城市管理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强调平等并不意味以个人管理代替全部城市管理机构,也不等同于城市管理者和市民之间毫无差别。我们倡导的平等,一是指全体市民有权利平等地获得城市政府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的条件,城市政府制订公共政策时,不能忽视每一个市民的正当要求。二是全体市民拥有平等地参与城市管理的机会,城市政府要公开管理信息和资源,积极创造市民参与的机制,畅通各种参与的渠道,保证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三是全体市民共同享有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不管是物质成果,还是精神成果。

三、讲究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原理

城市管理是一种规范的法治管理,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基本原则,实施制度化管理,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要坚持依法管理,杜绝管理的随意性,杜绝以人言、习俗、道德代替法律;要坚持严格管理,掌握法律的尺度不能此一时彼一时,不能忽轻忽重、忽紧忽松。

当然,城市管理所要禁止的违法行为,许多是市民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气,这就要求城市管理在合法的同时,还要合乎情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强调自由裁量权的适应范围,强调司法救济原则,体现了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的根本精神内涵。

四、共情原理

“共情”又称“共鸣”。把“共情”应用到城市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理论上,具体指的是城市管理者和市民之间由于在管理城市的情感认识上的高度一致,引起了双方彼此认同的情绪,进而引导双方共同采取方法管理城市。共情原理对管理双方提出了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首先,城市管理者要把自己当作城市普通的一员,把法律赋予的职责当作服务的手段,而且关键要模范遵守用来管束别人的法律制度,服从和服务于法律的强制力。第二,作为市民的一方,要有城市主人翁的意识,拥有管理所需的系统的知识,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当然,具备了这些条件,并不等于双方之间一定会出现共情现象,还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触发双方的情感,使共情在瞬间的沟通、交流中实现。

五、价值体系一致性原理

又称为“互动原理”。其理论基石是管治思维和知识管理。城市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尽管管理是多元的,多元主体的需要也是不尽相同的,然而,建设好共同的家园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在城市管治时代和知识管理时代,市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渐树立和发展,市民的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自觉和加强,市民日益把城市管理当作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市民与管理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双方角色相互交流、相互转换,消弭了管理者和市民之间对于城市管理认识的差别,使双方价值体系逐渐趋于相同。市民以各种形式,从各种渠道全方位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新闻媒体上越来越多地出现市民关于市容市貌的反映,市长的电子信箱上越来越多地收到要求改善环境的呼声,各种提案、议案,各类对话、座谈、咨询节目,构成了互动管理的平台。

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的实施措施

一、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让城市政府担当城市管理组织者和协调员的角色

在传统的“经济主导型”城市管理模式中,城市政府承担了太多不该管、又管不好的社会职能。一方面造成政府机构的臃肿庞大,窒息了社会活力;另一方面,又因未履行公共职责而影响了城市社会的发展。进入“社会主导型”城市管理阶段,城市政府要自觉转换角色,从无所不包的垄断者转变为城市管理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要实现城市管理职能内涵的根本转换,一是逐步加强公共行政职能,依法调节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社会成员之间的权益和行为,运用有限的行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要。二是对社会职能进行分类管理。社会群体的利益多元化,社会发展的公共需求和公共保障多样化,使政府对社会生活的管理既不能包揽一切,又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缩小直接管理的范围,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各种自治组织和中介自主依法开展独立活动,壮大市民社会,提高市民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管理手段上,要从采取行政命令式的直接干预转向以协调、引导为主的间接管理,在管理权限上,要从直接参与微观管理转向以宏观管理平衡为主,做好服务工作。

二、还权于民,使城市管理公共行政权力更多地向中介机构和市民社会迁移

一是简政放权,把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权力交给市民组织和市民社会。要根据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要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改变政府管理主要依赖审批管理方式、忽视后续管理和服务的弊病。

二是权力下移。城市管理重心要向下移动,赋予各个管理层级相应的权力,使城区、街道、社区都有管理权,权责利相结合。近年来,我国城市管理体制开始打破垂直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把管理权下放到城市市区和街道等基层单位,还重新梳理了城市管理行政审批权和处罚权,在行政处罚方面实行相对集中制度,对城市管理权力的分散和下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三、树立亲和管理理念,实施柔性化管理

亲和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具体的管理方法。城市管理者在提高自身素质和形象后,在依法进行管理时,从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出发,采取疏导、劝说、服务的手段开展工作。“亲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而实现管理目标必须依赖“亲和”这一方法。

要树立管理者平民化的亲切形象,这是亲和管理的起点。一要坚定“亲和”管理理念,正确认识法的严肃性和执法的服务性之间的关系,消除“亲和”管理体现不出管理、执法机关威严的思想,树立“亲和”管理观。二要提高管理人员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等各方面水平,从控制、管理转变为服务、保障,适应亲和管理、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要开展柔性服务活动,对管理对象和颜悦色,耐心细致做说服工作。在管理中,可以主动“示弱”而不“逞强”,坚持以理服人、以法服人。要通过有关管理部门建立疏导帮困机制,对社会弱势群体,在教育的同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四、选择市民参与的切入点,建立健全参与机构和制度

(一)建立公众参与机构

培育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实施管理的新载体。随着传统“个人—单位—国家”管理模式的削弱,“单位制”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逐渐消失,城市居民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地与其所在的社区发生紧密的联系,城市社区因此成了社会整合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自治组织和中介机构的增加和完善,最终形成与政府、市场鼎足而立的市民社会。

建立专业的民间管理机构。现代城市管理领域广泛,分工相当细致,管理的专业性很强,单个市民不可能具备管理所需的完整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独立的、拥有一定的决策和管理权限并受到法律保护与支持的民间机构,是非常必要的。这种专业的民间管理机构可以直接受理市民的维权要求,负责代表市民与政府机关交涉,为市民提供法律援助。

(二)完善市民参与制度

教育引导制度。要参与城市管理,市民必须是“能力人”。城市政府应该形成一套教育体系,将城市管理知识渗透到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中,通过书本、专家咨询、媒体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使市民拥有必备的管理知识,成为城市管理方面的“能力人”。

公开互动制度。全面、全过程的公开是参与的基础,城市管理工作的每一阶段都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市民做出选择,以达成最后决策,坚持公开,就是要通过信息渠道,及时把决策内容告诉市民,同时,建立反馈机制,让市民把自己的个人经验、价值取向及合理化建议反馈给政府,在互动中逐步达成共识。

被举报文档标题:城市管理人人重要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ggsygllw/56469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