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范文

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范文

时间:2022-08-20 09:20:41

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也需要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融入其中,以更好地发挥专业特色,改善教学成效。本文就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理念融入的误区进行分析,进一步对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策略进行探究,旨在促进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创新创业;理念融入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的开展,要致力于紧随时代形势,将“创新创业”理念科学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专业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这对于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在此种情况下,对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理念融入的误区

(一)并未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就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并未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实际上很多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需要校级组织承担,比如校团委、校学生会等,而并未在专业课程领域进行合理纳入,仅仅是将“创新创业”工作看作是学生放松的一种课外学习活动,这就无法保证“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效落实,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也并未得以规范化、高效化推进。就高校教育来看,公共管理学科所关注的是受益社会全体的实物以及国家机关与公共企业等,以群众和事物作为探求对象,往往与公共服务和公共财货存在一定关系,对利益全面覆盖的公共部分进行贯彻落实。公共管理学科的特性在于不能够将人类创造财富直接实现,所接触范畴大多具有非市场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管理人才与创新创业相脱离,创新创业对于公共事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激发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促使其共同创业,以确保市场机会提供的全面性。但在专业教育中,并未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其中,这就极易对学生的发展形成制约。

(二)公共管理课程与“创新创业”理念相脱离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学实践往往与学生专业知识存在密切联系,所开展的专业模拟大多是在仿真实验室内进行,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创新创业”理念在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将学与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不断强化,对学生未来职业领域的开阔形成启发。新时期下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不到位,存在相互脱离的情况,教学落脚点也存在一定差异。

(三)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并未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强化为主要目标“创新创业”理念在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不可局限于校内实习培训,而是要整合已有资源,推进专业知识研究,并开展多元化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发现创业良机,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当前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并未对学生创新、社会实践等能力进行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探寻“创新创业”改革方针对于高校来说,在公共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要立足公共管理课程教学的现实情况出发,对传统教学方式加以转变,探寻“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方针,明确专业教育的升级就在于“创新创业”教育,将其看作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专业化教师人才为支持,明确教育综合,探寻有效的育人策略,以促进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成效的改善。

(二)贯彻落实教学改革,将创新理念融入传统教学“创新创业”理念在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要贯彻落实教学改革,将创新理念科学融入到传统教学中,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立足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的现实情况出发,对原有课程方式进行调整,将“创新创业”相关学分纳入到学分统计方式中,丰富学生学分体系,将“创新创业”学分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这就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公共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对知识体系进行合理的扩充和革新,以更好满足教学需求,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专业知识体系中,可以通过模拟教学或者课程单独设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契机,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动机。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调整,以“创新创业”理念作为关键点,增进知识交流,为学生提供跨院校、跨专业选择课程的机会,这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教学方式上,要科学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便于学生更好地就知识展开交流,并且学习活动的开展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交流更为便捷化与高效化。在教学评价方式,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积极性的激发,将“创新创业”理念科学贯彻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对评价体系进行合理建构,令学生感知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参与其中。

(三)全方位落实社会实践,凸显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理念在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落实社会实践,将专业特色展现出来,以学术研究、实践项目等作为入手点,以激发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其创新意识。高校教育过程中,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众多,涉及范围较广,但对于学生来说,正是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一个良好的机会,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全方位落实社会实践,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到专社会人才需求缺乏了解,培养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着理解误区,认为校企合作育人只不过是为学生寻找一个实习的岗位,学生不过是解决企业劳动力短缺的一种临时办法,不能够认真对待校企合作。此外,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协同育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会快速给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对协同育人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够。

(三)缺少符合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规划地方高等院校一般都是从传统的专科院校升级新增成为本科院校的,这就使得传统的学科和专业结构得以延续而未能够重新按照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得以重构。建立符合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专业结构需要及时地跟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而科学的专业规划与调整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及专业教师的投入,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专业调查与论证,而许多地方高校缺少进行这项工作的能力基础。

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政府政策调控机制政府、企业、高校合作人才培养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企业和高校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功能各不相同,但是二者之间通过人才需求与输出又密切相连。政府在政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协调资金的使用与分配、提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政策环境、促进产教融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政府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财政政策是完善的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保障。政府必须通过建立严格的政策调控机制,规定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才能够保证合作育人的顺利进行。例如完善校企合作考核体系,出台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和融资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实施细则,逐步实现集宁师范学院与区域内企业合作从松散、短期的合作转向紧密、长期的合作。

(二)建立互惠互利的动力机制互惠互利是联合人才培养长期动力。企业乐意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动机在于可以获取高校教育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并且通过联合人才培养将企业的文化以及必要的工作技能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而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为地方企业提供合格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实现转型发展,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了保证这一互惠机制的平稳推进,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搭建有效的合作平台,促使校企合作的快速发展。

(三)改革传统教学制度,建立交互式、开放式教学管理系统传统教学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结合一定比例的实践学时,当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进行集中综合外出实习。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轻实践,导致学生短期实践当中根本无法胜任岗位要求,留给企业能力欠缺的印象。改革传统教学制度必须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地方经济文化相融合以及特色产业相融合;必须将企业所需的技术以及技术创新融入到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学院在课程的设置、课程的教学以及学习成绩考核方面引入企业的岗位技术标准和人才考核标准,校企联合教学改革。例如,邀请与课程相关行业内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且参与相关技能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晓芬,史宪睿.“内外协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8(3).

[2]马帅旗.基于协同创新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2).

[3]杨光祥,杨峰,屈建华.校地合作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2).

[4]李滨.试论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府主导型战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作者:孙晓丽 单位:山东现代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ggglzhlw/73943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