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市创新人才培养范文

城市创新人才培养范文

城市创新人才培养

一、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

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是在世界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的经济,也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奉行知识就是力量的新年不同,“知识就是资本”的信念更加深入人心。知识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其一是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否则其就会陈旧而失效。一方面人们需要不断创新知识,另一方面知识的存量和拥有者的实力对比时刻都在变化,此消彼长或相反之,所以需要不停地创新,以便保持自己的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二,是知识的无限增殖性,也就是知识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知识,用的越多,产生的新知识越多,这是知识要素特有的非线性倍增效应。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如下:

(一)经济促动要素的转变。蒸汽机技术和电力技术曾是工业经济的促动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人类社会正迈入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大门,作为高新技术发展依托与被依托的只是信息,以及生产、传播和运用知识信息的人力资源,业已取代了技术、资金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动地位,知识信息和人力资本已成为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促动要素,成为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经济时代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同时,服务业的比重大大提高,整个产业的知识、技术含量提高,即实现轻型化、边缘化饿知识信息技术密集化。汽车本来是传统行业,但它是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也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办事效率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不要汽车,而是提高其电子信息含量。1970年美国汽车电子装置的价值为25美元/辆,1990年已上升到1383美元/辆。制造业的核心是装备业,虽然是第二产业。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快速发展,即使高级技术产业也需要它来装备,只不过其知识含量提高更快而已。

(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增长论经济学家罗默、卢卡斯等人指出,由于知识可以通过“外溢效应”在几乎不增加额外投资的前提下反复利用,因此知识可提高投资回报,并反过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将由外延增长为主向内翰增长为主转化,即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投资和就业的增加而是靠技术和知识的投入。”这种转化将导致物质生产方式由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化、集约化、综合化和标准化,转向多元化、灵巧化、专门化、柔性化和分散化。

(四)经济效率标准的转变。工业经济时代的效率标准时劳动生产率,知识经济时代的效率标准则是知识的生产率,即知识生产、传播和转化速率与效率,它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效性,缩短新旧知识的更迭周期。

(五)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工业经济时代80%的劳动力是生产一线操作工人,以美国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型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数字已被知识阶层或从事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的人数取代,传统意义的工人阶级队伍正在萎缩,这种转变将引发政治领域的链锁式反应。

综上所述,与过去社会发展时代相比,知识经济时代所具有的诸多前所未有的特征预示着社会发展范式将产生全方位的转变,这种转变将依赖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完成。

二、创新人才具备的条件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曾对创新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创新是指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首次应用,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或应变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宗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可见,创新意味着开拓、批判和推陈出新,意味着人的智力活动比体力活动更具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杰出人才的创造性智慧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大,它可能影响一个产业,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开辟人类的未来。比尔·盖茨在信息革命方面的贡献,不仅是他个人财富连续四年蝉联世界首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关系的认识,改变了世界经济、产业的发展观念和就业结构,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杰出创造性的发挥可能超过一个政府、一支军队、一场战争的作用。所以能发生这样的奇迹,是因为知识的创新和创造性的知识运用,使得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可以不依赖原料、资金,使经济发展具有低成本性、迅速扩展性、跨国性和广泛的影响性。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敏锐洞察经济走势、准确分析市场、善于创造、及时把握与合理应用新知识、科学决策与调度等能力的人才。在这类人的能力结构中,智力要素占主导地位,属于智力型、理论型和管理型人才,而非体力型、经济型人才。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创新人才应有多元价值观、自我实现的人生观、民主化的政治观、强烈的竞争意识、紧迫的危机感、开放灵活的处世态度。表现在心理素质上,创新人才应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具有创新思维的习惯或思维定势,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开朗活泼的性格,具有丰富、善良、真挚的情感。表现在身体素质上,创新人才应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适时进行自我保养。表现在能力结构上,多方面能力相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包括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意见与文字的能力,规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应用数学逻辑思维的技巧和能力,一级结合实际情况应用技术的能力等。表现在知识结构上,在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中,理论知识是基础,应用知识是关键,有形知识是基础,隐形知识是关键,专业技术知识是基础,信息传播知识是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者、决策者和管理者个人基本知识要求:①高等数学;②计算机基础知识;③研究开发某一领域的实践经验;④现代管理方法;⑤法律、经济、经济史和本国历史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三、城市培养创新人才的举措

(一)营造创新人才辈出的环境。观念在创新系统中起着引导和驱动的作用。首先要认识创新的意义,创新能力是人类应付各种挑战的需要、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必须使创新意识扎根于每个人的头脑。其次,提高承受创新的心理能力,正视创新对传统构成的挑战,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一切创新倾向。再次,确立创新理论的指导,要研究创新的意义,研究创新的条件、创新组织以及如何构建完善的创新系统,预见未来的走势等。

(二)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创新系统以后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创新人才应当是健康的人文精神、丰富的科学素养和活跃的创造力的统一体,必须具备系统而完备的知识结构,拥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熟悉多种研究领域的前沿。要求教育内容是综合的、系统的,方法要不断更新,不断补充各领域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当务之急是调整、革新教育内容,增强学科之间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应该进通常的教育方法,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其新的想法,营造平等的人际关系,发展师生间的合作。将先进的通讯、信息处理技术引进高校,并普及网络技术,改善教学手段,盘活教育资源。

(三)完善教育创新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制度创新是建立创新系统的前提,只有制度创新才能解放教育生产力,为其他具体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在微观方面,必须给教师、管理者更大的自主权,给教师试行新的教学法、选择新的教学内容的权利。给教师、管理者公正的评价,保持和激发创新积极性。改革现有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竞争机制和流动性用人制度,保证真正具有创新能力者人尽其才,保证先进思想不断涌入教育机构。

(四)在宏观方向构建一个终身教育体系。知识经济引发的知识爆炸性增长,已使任何人都无法将某一阶段学习所获得的有限知识成功地运用于整个人生,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为此,每个城市必须:第一,从立法上保证终身教育的实施,规定接受终身教育史市民一项基本权利;第二,从制度上保证终身教育的实施,建立综合性的学习网络,除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外,还应发展各种民间的学习活动、体育活动以及信息产业活动。学习地点是多样的:家庭、学校、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艺术馆、企业、职业培训中心等。有必要建立终身教育、学习系统,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整合教育资源;第三,发展成人教育。加强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等教育形式,使人们容易活的学习机会;第四,开展各种不同学历的可比性认证评估体系,以使非正规的或间断性学习所获得的文凭具有合法的效力。

(五)建立多元化的高考制度,即多种标准、多种形式、多种时间、多种机会的高考模式,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状况。考试录取的主体不再是教育部而是合格的高校。高校直接接受考生的报名,根据培养目标、专业要求,组织单独或联合考试。考生可从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出发,选考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学校和专业,可以同时报考多所学校,彻底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局面。考生不必再猜题、押题,而是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不变应万变。教育行政部门不再组织考试,转向对考试标准的确定、考试质量的评价、考试过程的监督等。

(六)建立弹性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化是教育发展成熟的标志,但它时常与教育标准化相伴而行,对于促进教育大众化和提高教育效率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标准化不等于平均化,甚至平庸化。人的才能和潜力并非各种因素简单相加,尚无一套能突破平均化的人才选拔标准,我们特别需要增加教育制度的弹性,让具有各种特殊才能的人有充分的发展机会,如跳级制、“三明治”学制(即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学校学习)、真正的学分制、校际保送制度等。还要建立一种特别制度,给予被认为有超常发展潜力的学生一种特别的权利和机会,经过认证程序后,具有超常潜力的学生可不受现有制度的束缚,脱颖而出,走出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