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质量工程的高等院校建设范文

基于质量工程的高等院校建设范文

时间:2022-05-08 03:25:45

基于质量工程的高等院校建设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生命线,是高校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任务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涵建设,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在各高校全面推行“质量工程”建设。

新建的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新建时间不长,办学条件较弱,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学术带头人等与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存在有较大差距,在贯彻实施“质量工程”建设进程中存在不少的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促进“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一、科学定位、合理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明确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在学校类型上,定位于应用型、多科性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在学科定位上,学院应坚持以优势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服务面向定位上,学院应定位于立足经济较发达地区,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在办学水平和特色定位上,学院应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形成技术型本科院校个人独特的办学特色。

二、健全机构,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在技术型本科院校创建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健全机构。要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高校教学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由院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学院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建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完善教研室建制,制定和实施《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科研和学术活动的作用,增强教研室职责和活力。继续发挥教务处在教学管理中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服务的职能,加强系部、教研室两级管理,将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建设一支较成熟的教学管理队伍,使各项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学校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全面展开学习,分类组织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相关文件,学习、贯彻教育部教高[2007]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制定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工作进展及计划,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三、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新建本科院校要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请有经验、教学水平高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帮助教师转变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此外,还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教职员工进行基本素质培养,如教师规范培训、信息技术培养、教师顶岗实践等。为激励教师,学校还可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教学名师的评比等,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积极扶持教学团队建设,实行老中青相结合,组织重大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动学校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四、坚持以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试点专业为重点,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全面推进教育质量工程,创建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

可采用课题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课题研究小组与院系改革工作小组,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大学生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

学校可从优势学科中选拔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实力,适应“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学科专业,将教育部提出的专业建设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和“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的要求作为实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支撑,坚持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设置课程的成功经验,培育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形成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品牌。

同时以一些特色专业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带动本科各专业教学改革,可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特色专业。

(一)构建“平台+模块”、“专业+专长”人才培养方案和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努力构建“平台+模块”、“专业+专长”和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本科一、二年级,可按学科门类设置通识课、按专业设置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向前延伸,二、三年级开始按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坚持突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注重基础与应用课程,设置通识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和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模块。通过宽口径专业课教学,使学生获得较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宽泛的专业知识。通过模块化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特长,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做到“专业+专长”。

设置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大力弘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通过整体优化,设置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营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平台。精心打造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与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形成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二)加强特色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

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立项进行本科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重点建设一批精品教材、配套实验(训)教材、相关选修课教材,建设一批能反映学院学科与专业特色,并确为教学所急需的教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国家精品教材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形成以统编优秀教材为主和自行编写优势、特色专业课程教材为辅、各课程辅助教材齐备的教材体系。

(三)加大实验场室建设,加强教学和校内外实训建设,按“专业+特长”建构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校内实验基地建设,设立专项重点建设机械实验、汽车实验、电子实验等示范实验教学中心,新增投入建设、扩建各项实训场室。加强院内实验教学管理,完善校内实验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提高场室的使用效率。

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和健全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和考核制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加强毕业实习的指导和巡查工作,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责任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事故处理制度、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等。建立院、系(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由院内外专家、管理人员和教学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队伍,负责随机抽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情况,重点核查学生反映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和督促职能部门、系(部)认真执行各项教学制度和规范,定期向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反馈信息,提出建议。

加强教学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工作,加快开发和完善教务管理软件系统,实行从培养计划、选课、排课、考试到学籍全过程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教学管理系统,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

五、按“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塑造职业品性”三位一体方针,加强本科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

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学习实际开展课外活动,各种社团、竞赛和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形成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严明学习纪律,严肃考场纪律,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院纪律的学生,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形成从严治校的氛围。

(二)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邀请国内外专家为本科生举办讲座,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实和完善第一课堂。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并对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学院每年举办“科技节”集中展示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竞赛,力争有较多的学生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含)以上的奖励。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于质量工程的高等院校建设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clw/zlgclw/59969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