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探析(3篇)范文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探析(3篇)范文

时间:2022-01-12 05:15:36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探析(3篇)

第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

摘要: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具有发电功能,还承担着防洪、灌溉等职能,必须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平,这就需要掌握相关的施工技术与良好管理方法。文章就在简要概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基础上,分析相应的管理措施,希望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分析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电能需求持续增加,为保证电能供应充足,在传统火电之外,水电也得到更多的开发与利用,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及管理会直接决定工程质量与功能,因此,加强对其研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整体水平,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

1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概述

1.1混凝土面板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面板对坝体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其技术要点主要有:按照从中心到两侧的顺序浇筑跳仓,使用自卸车运输混凝土并经U行槽槽进入到仓中,通过人工摆动溜槽的方式来使混凝土分布均匀;在卸料时,卸料口与滑模上端间距不能超过1m,每层布料厚度要控制在25-30cm;在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到混凝底部5cm以下,间距在40cm以内;在完成一层混凝土施工后,同步、匀速滑升模板,滑升速度、高度分别控制在1-2m/h、25~30cm;在脱膜后,还需要通过抹平、压面等措施修整混凝土表面,并要通过保湿、洒水以及流水等措施做好各个阶段的养护,保证混凝土面板质量。

1.2坝体填筑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坝体填筑,施工技术内容与要点主要有:第一,制定可靠的施工计划,确定填筑流程、技术标准,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坝体铺筑材料、填筑面积等;如果施工季节为冬季或当地气候温度偏低,要对作业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材料流失过多热量影响施工质量。第二,根据施工设计、工程作业方向、坝体面积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满足工程施工需求,避免施工中断等意外情况发生。第三,对于坝体流水作业面划分关键施工环节,需要根据大型碾压设备技术参数来设定,一般来说,宽度范围是10-20m,长度范围是40-100m,应当以满足机械正常作业为划分前提[1]。

1.3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各种工程中常用的技术,主要有预应力岩锚、混凝土预应力拉锚固两种,对于提高工程结构稳固性有着突出作用,将其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控制部分施工位置受力荷载,避免过大荷载造成的裂缝、沉降或者损害邓情况,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具体来说,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预应力锚固技术要点有:第一,了解工程坝型、稳定性以及施工强度等信息,结合工程上部结构类型、规格、设计标准等内容,选择合适标准、规定的技术;同时,根据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施工标准,确定预应力锚固的角度,计算需要的锚杆数量以及相应的锚固荷载等数据。第二,结合应用其他先进测量技术,比如GPS技术,根据测量结果以及设计要求,对锚固位置、深度以及方向等进行准确的调整,控制锚固效果,将预压应力施加到对应的基岩、工程结构中,有效改善受力情况,增强结构稳定性。

1.4围堰导流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都是在水流条件下进行的,为创造良好施工环境,减少水流给工程施工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施工成本、难度,保证施工安全,围堰导流技术十分重要。围堰是一种临时挡水结构,在应用时,首先要考虑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确定围堰设计不会影响工程正常施工,且能够有效导流;然后,收集工程场地的地质水文、气候环境等资料,根据水流、地质特点,科学设计围堰方案,若是自然、场地条件允许,从技术性、经济性角度出发,应选择分期围堰导流方法[2]。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2.1完善施工技术管理相关体制

良好的管理体制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也不例外,在管理体制完善中,应当考虑到与技术相关的各个方面,对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比如合同签订环节,应当对施工合同细节进行仔细分析,确认采用的技术是否可靠、合理;在具体施工环节,需要对施工技术的标准、技术章程等严加审核,确保施工技术应用到位,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2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

施工技术人员是技术应用的直接负责人,加强对其管理,有助于提高施工技术应用水平,具体管理措施有:第一,做好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对各项技术的掌握水平,了解技术难点、关键点,并组织相关活动、考核,丰富技术人员经验,加强对技术问题的发现、解决能力,确保施工技术应用达到预期效果。第二,建立责任机制,明确划分施工技术人员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承担的具体职责,激发技术人员的责任心,认真对待施工的各个环节,确定技术细节不会出现疏漏、偏差,有效保障施工技术的正确运用,提升工程施工质量[3]。

2.3做好施工设计方面的管理

施工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指导,设计合理与否会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极大影响,也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施工设计管理中,其管理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比如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施工进度等等,因此,需要综合各方面内容,使用先进管理方法,对施工设计进行优化,改进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设计经济性、技术性。此外,对于施工机械设备,应加强管理,保证性能可靠、运行状态良好,对于复杂的施工环节,需要从组织实施、技术改进两方面共同进行管理,在确保不影响工程质量基础上,减少施工环节、降低成本并有效缩短时间。

2.4严格施工图纸的审查管理

施工图纸准确、可靠与否会对施工技术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管理,具体措施为:第一,在开始施工前,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审,审查图纸是否有设计不合理、数据缺失等问题,在总工程师会检确认并签字后,才能应用到施工中,作为施工的指导依据应用。第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更改情况经常发生,在更改时,应将更改方案需要提交总工程师审核,并及时传达更改意见,严禁擅自更改或者发生脱节情况,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2.5重视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技术交底中,应当以书面形式将相关内容交代给施工技术人员,交底的内容包括工程工期、施工方案和技术标准、施工质量要求等等,都应当一一阐述明确,对于存在疑问的情况,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问清,避免技术交底不到位影响施工质量。同时,技术交底应当进行适当分级,将不同种类的技术内容分别交底给对应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由专人负责专项技术,保证施工技术各项要求被良好落实,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良好[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会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场地条件、气候环境等等,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运用施工技术并做好有效管理,就会造成混凝土脱落、裂缝等质量问题,给工程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深入了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及管理,将其落实到实际建设中,对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盛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1:111-112+115.

[2]申建波,陆勇.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9:129-130.

[3]路浩勇.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策略[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2:122-123.

[4]何东明.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201.

作者:李浩权 单位:广州从化良湖水电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第二篇:水利水电工程堤防护岸管理浅探

摘要:

水利水电工程的堤防护岸工程是防洪的屏障,堤防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保护区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堤防线长面广,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及损坏,因此堤防护岸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堤防管理不仅包括工程技术层面的管理,还包括社会层面的管理,只有将这两方面巧妙的结合,才能保证堤防的安全性、稳定性、牢固性,才能发挥堤防护岸的实际功能与作用。

关键词:

讷河市;水利水电工程;堤防护岸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兴安岭山脉向平原过渡的山前高平原,嫩江中游东岸。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市总面积6674平方公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且干旱少雨;夏季温暖多雨,阳光充足;秋季低温,霜冻较早;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降水量450.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747.9小时。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嫩江、讷谟尔河、老莱河、南阳河、石底河,泡沼169处。截止到2012年,地下水总存储量约为2.2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全市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水利堤防护岸的建设管理,巩固并提高堤防防御能力,是水利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

水利堤防工程事关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一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城市堤防工程不仅具有防洪防汛的功能,还具有生态、环保、休闲娱乐、景观美化等功能。要提高河流的综合利用效率,就离不开水利水电工程、堤防护岸工程。水利堤防工程是防洪工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防御洪水的能力和防御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水利堤防的防洪抗灾能力是能使该防区免遭洪水危害的作用能力,减少因洪水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水利堤防护岸必须要具备很强的承受洪水威胁的能力,使其自身不因洪水的侵袭而出现溃堤、漫顶,保证堤防安全、防区安全、城市安全。

水利堤防护岸工程不仅具有抵御洪涝灾害的作用,而且在改善城市生态、水资源和居住条件,在美化城市环境,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工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确保堤防工程安全,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工程的防御功能、生态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城乡居民提供优美、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服务。堤防工程在自然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下,其状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工程的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必须要科学、合理、严谨、及时、到位。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如疏于管理、运用不当,极易给堤防工程埋下不安全因素,影响抵御洪涝灾害及美化城乡的功效。

堤防工程是由堤基、堤身、堤顶、防护工程组成。堤身是堤防工程的主体;堤基处于水下,起着防洪、防汛、抗洪、航运的作用;堤顶可用于交通运输。堤防工程的管理范围,包括堤身,穿堤、跨堤交叉建筑物,附属工程设施,护岸控导工程等,还包括管理单位的生产生活区建筑。护堤地范围,要根据工程级别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堤防工程或重点险工险段,应根据工程安全和管理运用需要,适当扩大护堤地范围,以保证工程安全和运用安全。

护岸工程管理范围,除工程自身的建筑范围外,还包括邻近堤防工程或与堤防工程形成整体的护岸控导工程,其管理范围应从护岸控导工程基脚连线起向外侧延伸30~50m。但延伸后的宽度,不应小于规定的护堤地范围。河势变化较剧烈的河段,根据工程安全需要,其护岸控导工程的管理范围应适当扩大。

水利堤防护岸工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要确保工程安全,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发挥出工程应有的功能和效益。对堤防,要做到“不渗漏、不滑坡”,防备出险和决口。堤防护岸工程出现隐患主要是在江河水位较高时。在水位正常期,由于缺乏巡视、维护和管理,使存在的小问题、小毛病、小隐患(如裂缝、孔洞、软弱带等)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修理和维护,使小毛病逐渐转变成大隐患,最终河岸出现险情,甚至造成决口决堤,导致巨大的危害和损失。产生隐患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建设堤防工程时多采用分段逐年填筑的形式,而且多是就地取材、施工技术差,使得土堤内部空隙裂缝多,碾压不实。堤防周围土地的开发利用,使得部分护堤林带或河滩也被利用,给堤防护岸工程的安全性也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进一步加强水利堤防护岸工程的管理,防止缺陷、隐患的发生和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强化对堤防护岸工程的管理,是促进河道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因此,水利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大对堤防护岸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相关部门、单位、各站所的工作人员切实认识到自身的任务和职责。彻底转变工作作风,严于律己、严格管护、认真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堤防护岸的安全及正常功能的发挥。另外,还要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并对人才结构和技术技能与实际工作、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组合、合理搭配。

同时,要采取相应的宣传手段,如报纸、广播、电视、条幅、标语、图片等多种形式加以宣传引导,不断提高防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市民的觉悟和认识,使人们真正认识到自身的爱护行为、破坏行为直接影响堤防的安全性、稳固性,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水利工程的公共性、公益性,使人们真正认识到爱护堤防、保护堤防的重要性,维护堤防护岸工程的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还要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鼓励群众对故意破坏、肆意损毁堤防护岸工程的行为要适时制止、及时举报,在全社会营造出保护水利工程、维护堤防安全的良好的氛围,减少为了一己之利的个别企业、个别人的破坏堤防护岸工程的行为,对违法违规的人或单位要严惩不贷,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堤防护岸是城乡防洪抗洪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长期以来在维护城乡社会的安全中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水利堤防护岸工程的管理,对堤防护岸工程的管理形成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保证堤防护岸工程的整体性、安全性、稳固性,保证防区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确保一方百姓的平安,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对当地城乡经济、城乡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超,王馥丽.基于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民营科技,2012(6).

[2]刘伟业.水利工程中的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4(1).

[3]喻麒,朱睿婷.水利堤防工程软基处理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

[4]马以超,王鑫.平原生态河道设计思路.杭州: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3):51-52.

[5]钟菲菲,杨彦宇.基于某水利工程堤防土方填筑施工方法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4).

[6]雷发志.浅谈水利工程堤防护岸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7).

作者:郑宝林 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孔国乡水利站

第三篇: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教学研究

摘要:

为了解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本文对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水利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水利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开放教育;水利专业;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0引言

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是国家开放大学为满足水利水电生产一线需求而开设的专业。目前已形成以水力学、水利工程测量为基础,以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等为专业延伸的体系,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但是,纵观教学全过程,发现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非常不乐观,鉴于此,文章针对水利水电专业的教学现状作了深入调查分析,寻找问题所在,并就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1开放教育水利水电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为便于学生自学在编制教材时专家团队比较注重知识的结构化,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但在内容上仍偏重介绍理论知识而忽略工作的实际问题[1],学习时易感到枯燥、乏味和困难。恰恰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学生是来自整个水利系统不同工作面上有需求的人,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势必存在差异性。譬如:水利专业的《水力学》、《水利经济学》等课程,其内容理论强、公式多、案例少。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快速入手,获取知识;但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基层单位,他们的知识基础薄弱,在学习时会感到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学生尽管可通过教材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很难将抽象的知识应用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知难而退”。

1.2教学设计缺乏引导性

通过对水利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过程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最大特点是“有教无育”。即水利专业不同课程的“教”都没问题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合格率一般都很高;而“育”是有问题的,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做课程实训、毕业设计时都是直接复制网络文献,不会自己思考如何运用所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归根结底,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譬如:《水力学》、《水利经济学》等课程是基于教学设计进行授课的,而这些课程的教学设计多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迁移,缺乏能够引导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难以让学生获得学习经验、难以形成专业的知识库,遇到问题时仍是纸上谈兵[2]。

1.3教学方式虽多但成效不高

目前,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教学方式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与学的行为方式,常见的有面授教学、网络教学、论坛答疑等,切实为学生实现了“开放式”教育。然而,作为水利专业的责任教师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观察学生学习行为发现:水利专业的教学方式虽然很多,但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例如:《水资源管理》等课程设置的网络课堂、论坛答疑的学生参与数量很少;《水力学》、《水利水电造价管理》等课程的视频教学多是对概念、公式的“灌输式”介绍,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参加答疑仅是为了应付差事而没有就实质性问题交流。长此以往,教学就只是成为了一种形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起到作用[3]。

1.4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教学是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在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下,教师不再单纯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者”,而是要注重角色的转变,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时刻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启迪、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经调查发现,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教师队伍中不乏经验老道的资深教师、也不乏新进高学历的优秀年轻教师,尽管这样,仍存在“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的问题。比如:资深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习惯了“知识灌输者”的身份,难以实现从“板滞的经验者”转变为“教学的创新者”;年轻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理论功底虽扎实,但由于缺乏工作、教学经验,其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稍差一些、不能及时的将新技术新应用与课程结合,对于学生的实质性问题就不能很好的指导,久而久之就使教学工作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4-5]。

1.5教学资源缺乏时效性、利用率低

教学资源是开放教育水利专业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工具,是开放教育难以取代的教学手段,其已广泛的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了。自1999年开设水利专业以来,电大已根据培养目标陆续构建了相应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文件、教学辅导、视频课堂、IP课件、考核说明以及模拟试题。调查发现,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资源虽然都比较完备,但多数仍是枯燥的文字、单调的视频、内容陈旧以及更新的滞后等,这就导致学生在自学过程不会主动利用学习资源,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6]。

2开放教育水利水电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2.1教材内容要“理论、实践”两手抓

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教材设置时应以实用性为前提,在明确教学目标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首先,教材应收录水利工程与管理有关的理论知识,且理论知识在编写时应力求简单易懂,以便于学生自学。比如:《水资源管理》包括水资源形成及水文测验、水文统计方法、径流分析计算、洪水分析计算、水库兴利/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水库调度、水资源配置等,从章节内容看,此教材的内容太“全”,公式太“多”,学生在自学时对内容都是泛泛了解,不能透彻理解;故我们可以考虑借鉴一些优秀的教材的思路,重新编排可能教材,让教材包含的知识点、难易程度都适当,真正适合电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其次,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电大转型之际,就有学者敏锐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将成为推进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抓手’”。所以,教材在编写时应加大实际案例分析,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开放教育的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水资源管理》中“径流分析计算”内容安排时,不仅要介绍如何进行计算,还要进行案例分析,即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分析,清楚地告诉学生在工作中为什么要进行径流计算、怎么进行计算、计算的结果有何用。

2.2教学设计要“引导、内化”

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育”,即要“教”,也要“育”。也就是说,既要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也要引导学生会获取知识[7]。因此,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教学始终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我们的责任教师对所授课程进行解构,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将课程内容按下图所示的教学设计步骤进行有序安排。为什么学:水利专业的课程都要从“为什么学”入手,通过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带领学生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开始建立知识体系。怎么学:开放教育水利专业主要是针对在职学生的,他们平时工作较忙,能够利用的学习时间不多,为达到学习目的,水利专业的责任教师在授课时应锻炼学生如何利用书本、电大资源、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什么:结合“为什么学”以及教学目标,对水利专业相应课程的章节内容分析,划分不同的知识点,并按照难易程度、基础专业之分,将水利专业相应课程建立成“知识树”或者“知识金字塔”等,引导学生扩建知识体系。

2.3教学方式要“灵活、整合”应用

通过观察发现,水利专业的责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效果极为不理想,这与教育的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的经验和策略”背道而驰。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综合分析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既不能一味的延用传统教学方法,也不能一味的追求主动学习;因为,教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能实现90%的知识转化。只不过水利专业责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认真研究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困难,灵活整合各种教学方式,设置相应课程的授课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责任教师可以将授课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首先,通过阅读、讲授、演示等被动学习方法向学生讲解水利专业相应课程的知识点;第二,采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合作探究、项目应用等主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最后,设计与课程知识相关的议题或实训内容,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内化知识、应用知识。

2.4教师队伍要“下沉、拓展”

自身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所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是教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据调查分析,开放教育水利专业的教学质量一般,其中就不乏教师队伍存在“规模偏小”、“角色难以转变”、“工作质量低下”等原因。因此,我们也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鼓励教师“下沉、拓展”自身。所谓“下沉”,是对工作状态的一种描述,它鼓励教师“下沉”到教育最前线,从学生、教师的角度深入了解当前教育状况,发现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所在,并找出改善教学现状的办法。那么,如何实现“下沉、拓展”自身呢?第一、促进校企合作,让水利教师到企业参加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第二、重视培训,让水利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第三、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理论、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水利专业的责任教师;第四,其他方法,主要通过网络、媒体、书籍、人际交流等方式进行自我素质拓展。

2.5网络教学资源要“及时、新颖”

网络教学资源是开放教育水利专业学生自主的重要辅助工具,与教材同步的资源,能使学生快速明晰重点知识、增强学习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重点解决水利专业出现的缺乏资源、资源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第一、对于《水利经济学》、《水资源调查实训》等缺乏资源的课程,应加快资源建设步伐,补充必要的文本资源、视频课堂等;第二,对于《水资源管理》、《水力学》等资源更新不及时的课程,应及时匹配教材,做好资源同步工作;第三,责任教师要综合分析所授课程,完善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资源中,教学文件、教学辅导模块基本都是单一、枯燥的word文档,且内容不完整,为了吸引学生,责任教师可以考虑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手段“微课、MOOC”,将课程的教学设计框架、重难点辅导制作成相应的微课、MOOC;视频课堂、IP课件或缺乏或陈旧,不利于学生的在线学习,为了满足学习需求,责任教师可以考虑课程网站甚至是精品课程的建设等。

3结论

结合上述研究,笔者以《水资源管理》课程为主,从授课内容选取、授课框架设计、授课方式以及课程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BBS论坛沟通学生数量逐渐增多、沟通的内容逐渐实质化,且部分学生在做毕业论设计的时可根据选题直接进行论文设计了。总的来说,经过相关教学改革,锻炼了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以及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的教学质量有了提升,让学生感觉水利专业课程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培养具有水利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本次试验并非整个专业课程的改革,下一步主要就根据本次试验的经验,不断改进,摸索出一条适合开放教育水利水电专业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张灵军.基层电大开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开放教育研究,2006(2):38-40.

[2]祝智庭,闫寒冰,魏非.观照MOOCs的开放教育正能量[J].开放教育研究,2013(6):18-27.

[3]蒋瀚洋,涂昊等.成人教育计算机师范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14(9):58-60.

[4]闫丽新.电大开放教育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27):133-135.

[5]张倩.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3(23):120-121.

[6]凌玲,刘超球,等.开放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东电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例[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92):10-14.

[7]罗新兵.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6):50-51.

[8]吴建英.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9]侯京民.树立新人才观抓好水利高技能人才培养[J].中国水利,2005(04).

[10]王美生,欧阳球林.应用型水利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作者:李倩 李伦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河南省水利厅农田水利技术推广站

被举报文档标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探析(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clw/slsdgclw/70158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