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范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范文

时间:2022-06-18 04:38:48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

1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新趋势的创新能力教育,已延伸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第一素质,创新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的首要能力。美国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的本科生研究计划(URDP)和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导师制的人才孵化站”计划认为引导本科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科研团队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1]。组建大学生科技团队、建立大学生参与科研的机制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对当今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国内外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大学都在进行不断的探索。纵观国内外研究,多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团队互动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就创设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鼓励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80年代,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也开始系统地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目前该校已设立了由分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生命与物质科学范畴的两个“本科生研究中心”。Hackman提出了团队有效性三类指标:任务绩效、合作满意度、团队存活力,团队有效性的这三个指标在团队研究中广被采用[2]。1997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后收效显著。耶鲁大学为本校部分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了指导研究项目。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训练,注重科技知识的应用,传授包括如何将一个创意转化为具有竞争力产品的技巧、能力等广义知识,培养了大批具有工程师资格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我国学者对创新团队建设作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周源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要素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工作原则、人才、经费、科研基地、管理等五个基本要素[3]。研究表明基于团队协作的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开展重大科技研究的主流形式,但科技创新团队在跨领域联合创新、可持续创新等方面的建设仍在起步摸索阶段。蒋永荣等以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独立科研立项为依托,建立导师指导下的本科生科研创新团队模式,研究与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4]。华中科技大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性人才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并认为Dian团队培养模式不但是对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对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5]。

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高校对创新素质教育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如开展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设立课外科研班、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常设机构和科研基金、制定假期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等,为我国科技创新培养模式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然而,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如低水平的虚团队多,高水平的实团队少;短命团队多,长寿团队少;自下而上形成的团队多,自上而下形成的团队少;学生积极性高涨,教师却兴趣缺乏等。与其他理工科专业相比,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科技活动参与率较低,目前的科技团队建设也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培养模式,使得这些活动基本上还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情,没有形成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规模和团队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水平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内外大学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和材料化学专业的办学特点,研究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团队模式和方法,以培养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并为其他相关专业的科技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2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构建的实践与成效

近几年来,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依托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学科优势平台,紧密围绕培养创新人才这个核心任务,初步构建了从专业认知、动手实践、创新训练、科学研究四个层次逐步推进的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既重视打牢创新思想基础、倡导创新诚信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又重视发展创新学院文化、完善创新竞赛机制、营造创新人文氛围,体现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形成的渐进过程,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该体系的科学建构为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以专业基础入门熏陶为起点,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材料化学的学科历史文化、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鼓励学生追求卓越目标、献身材料事业,学院经常邀请校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以及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导师介绍材料各学科研究方向、方法及成果,并向学生全景展示材料化学领域科学进展,拓展学生视野,积分学生创新意识与热情。同时,学院还设立本科生导师制,通过“本科生——导师”双向选择,导师从专业思想引导、科学作风养成,科学研究训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培养。自2011年以来,先后有200余名教授、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担任本科生导师,1000多名学生直接参与导师科技创新项目活动。

2.2以院级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学院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理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形成了“管、选、助”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成立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引导,强化责任,规范管理,做好政策宣讲,加强选拨和指导;同时,对立项项目,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在这一机制的指导下,我院本科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申报与获批的数量逐年增加。2014年,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经过初评,共有20个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学院资助。

2.3以导师各级科研项目为支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导师的各级科研项目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理学院以导师的科研项目为舞台,鼓励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本专业导师各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践,鼓励导师每个科研项目建立一个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涵盖研究生、大四、大三、大二等四个层次的学生,充分利用导师的科研平台和研究生及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构建可持续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同时,学院加大对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奖励力度,对有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导师发表的研究论文进行额外的奖励。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导师和本科生的参与科研团队构建与实践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2013年以来,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发表的研究论文达30余篇。

3结语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积极作用,也是塑造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载体。通过组建科技创新团队让大学生参与导师科技创新活动是变革大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有助于科技创新,为大学生提供了进行科技实践活动的平台,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更有利于为我国将来提供大量的科技创新的后备人才;可以为高校和国家加强和提升我国综合科研实力创立了良好的发展模式,并提供较为可行的科技创新机制和经验;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有益尝试,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作者:郑明涛 刘应亮 罗颖 卢其明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clw/kjcxlw/67407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