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宏观经济运行金融工程范文

宏观经济运行金融工程范文

宏观经济运行金融工程

一、金融工程产生的原因

金融工程是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导致其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为金融工程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了浮动汇率的时代,汇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各经济主体的经营风险;加上中东石油危机等原因,各国物价、利率、股息率等一系列相关变量也处于极不稳定的波动之中,使市场参与者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为了控制风险,转移风险,降低经营中的不确定性,需要在已有的金融工具和手段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的避险工具和手段。同时,这种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也使金融市场的投机利润超过传统的机会,寻找新的获利机会,减少不确定性,成为金融工程发展的动因。

(二)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和金融监管的滞后,为金融工程产生提供了内在的推动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直接融资的广泛发展改变了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传统银行服务的吸引力不断降低,脱媒现象导致银行经营举步维艰,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银行首先引入金融工程的方法,对传统业务进行重新组合,并创新出更多新的服务方式和营销产品,来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同时,由于经济金融的发展,使投融资活动日益复杂化,金融监管的滞后,制约了银行营销空间,各银行不得不通过金融工程创新出新的品种和服务方式,来既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又不违反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

(三)现代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金融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电子通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量资料的处理与传输变得十分便捷。许多需要复杂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分析的模型计算成为可能,也使许多理论模型获得了得以实际运用的条件,并能模拟实验,这从技术上为金融工程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金融理论的发展,为金融工程的创新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进入20世纪以后,金融学的研究进入新的领域,学科交叉研究成为热点,金融学与会计学、金融学与数学、金融学与计算机信息学及金融学与工程学等学科交叉应用取得了较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了许多新型金融理论,为金融工程学的探索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金融工程的运作原理与功能

(一)转移和规避风险

风险具有双重性,即风险既有蒙受损失的可能,又有获取收益的可能。市场主体对风险的看法和要求不同,大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希望能规避、转移风险;而少数的风险偏好者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而愿意承担风险。利用金融工程的方法,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和优化设计技术,创造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和风险管理方案,使原有的风险在不同主体间重新分配,风险厌恶者以支付一定费用方式将原来承担的风险转移到风险偏好者身上。于是各方风险偏好都得以满足,根据这种原理设计出如远期协议、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等。

(二)绕开不利的规制限制

企业、银行及各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总会受到法规制度的约束和限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各微观主体的经营会产生许多新的需求,为了扩大经营空间,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新需求,巧妙地绕开法规制度限制,利用金融工程的方法,使许多业务改头换面,如货币市场基金账户、自动转账账户、零息债券、欧洲货币等;又如,政府对不同行业税收政策的差别,使不同企业可以利用纳税基数的区别进行套利,通过债权、股权交换,双方都可获利,等等。

(三)增加经营中的流动性

各经济主体在经营活动过程中,都追求资产的高流动性和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以应付各种支付的需求,并在追求流动性的同时,使资产效用最大化。金融工程运用不同流动性含义创造了许多新产品,比如,货币市场基金、现金管理账户等,一方面使暂时不用的现金投入运用,另一方面保证最大限度地获取现金;另外,利用金融工程的方法设计的各种证券化的产品,使原本没有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可以买卖转让的资产。等等。

(四)比较利益互换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经济主体由于所处的市场不同,所占据的资源不同,广泛存在着比较利益优势,利用金融工程,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发现各经济主体的相对比较优势进行互换,从而实现各经济主体社会效用最大化。比如从融资的角度,利用经济主体筹资机会的相对比较优势,以商定的条件相互交换不同的币种或不同利息的资产或负债,从而获取以常规方法较难得到的币种或较低的利息,最终实现筹资成本最小化。

(五)宏观领域货币供求均衡管理

宏观领域货币供求均衡,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大致保持平衡。这是各国经济运行中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与这种状态相反的是货币失衡,货币失衡有两种状态,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有很多不良后果,都会破坏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正常秩序。运用金融工程方法,寻找影响货币供求的经济变量,建立模型,用来测度货币供求态势,比如货币供应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货币需求量增长率。在此基础上,据以预测未来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货币需求增长率和货币需求量,进而确定应有的货币供给增长率和货币供给量。从而保持宏观领域货币供求均衡。

三、中国发展金融工程应以宏观领域为主

从各国金融工程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来看,目前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金融工程研究和应用主要是在微观金融领域。即从投融资的角度,研究如何使融资成本最小,使投资风险最低、投资收益最大,增加经营中的流动性及绕开不利的规制限制,扩大经营空间等问题。这是金融市场高度发达,投融资日益复杂的需要。由于在这些国家,经济金融高度发达,社会财富积累比较高,资本过剩带来了投融资的复杂化,需要微观方面的创新服务,金融工程在微观领域的迅速发展是市场需求决定的。同时,这些国家经济金融高度市场化,也为金融工程在微观领域创新产品提供了可能,在需求与可能的互相作用下,金融工程得以快速发展。中国目前经济金融市场化率比较低,政策扰动的因素仍然很大,大量发展微观领域的金融工程目前条件还不成熟,应将重点放在宏观金融领域。

(一)我国目前缺乏真正需要规避风险的微观经营主体

用金融工程创新金融产品,必须有相应的市场供求主体作支持。我国的企业改革滞后,企业的经营管理尚不健全,尽管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很多,但国际规范化的商业管理机制尚未建立,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内在的风险防范需求;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体制还没有根本改变,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因此,中国目前缺乏真正需要规避风险的经营主体,金融工程在微观领域发展动力不足,缺乏买方市场。

(二)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有限,缺乏均衡市场价格

金融工程的发展运用,要求有发达高效的金融市场和丰富多样的金融基础产品,我国目前金融市场规模比较小,特别是股票、债券等基础金融工具交易规模小;而且传统的金融交易还没有形成完全的市场价格。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利率水平不能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股价变动,除了经济主体的投机动机外,就是政府干预,很难反映真实投资价值。这种汇率、利率、证券行市等金融品种缺乏均衡市场价格,使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没有一个完善的基础市场作背景,使金融工程在中国微观领域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我国金融风险更多源自制度因素

中国目前经济金融风险主要源自新旧体制的矛盾和冲突。中国潜在的金融风险,主要来自国内信用度的降低及宏观调控经常失控等,而外部风险是次要的。从外部风险的角度来看,中国对于资本账户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虽然效果有限,但是外国投机资本很难发挥破坏作用。所以,近年中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应从制度和人为因素着手,对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来避险的需求并不迫切。

(四)保持经济金融均衡运行以确保更多国民的切身利益,是金融工程方法在我国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工程研究和应用,无论是创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还是按风险收益原则安排金融活动,集中体现了金融工程是在微观金融经营领域,其服务的对象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富人更富。之所以西方经济学家不注重研究金融工程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应用,是因为宏观领域货币供求均衡问题已通过多种机制基本得以解决。中国目前经济中的主要矛盾不是让富人更富,而是让更多中低收入者收入稳定增长,不因宏观经济波动使收入下降。然而,对宏观经济运行影响非常大的并非金融市场——固然金融市场对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货币政策仍将是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首要金融变量。不论一定时期货币量过多发生通货膨胀,还是过少发生通货紧缩,都只能让普通劳动者受损:通货膨胀使其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降低;通货紧缩、需求不足导致的首先是劳动技能相对较差的低收入者的下岗失业。近些年来,中国宏观领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替发生,货币供给增长率一直大于经济增长率,货币供给质量很差。所以如何让经济金融均衡运行以确保更多国民的切身利益,是金融工程方法应该在我国解决的更为迫切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见,中国目前金融风险主要不是来自金融市场投融资及外来因素的影响,制度因素、宏观政策因素是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所以,金融工程研究在中国目前应着眼于宏观金融领域,特别是运用金融工程理论,研究中国社会货币供求量的问题,探讨在一定收入、物价、利率等水平下,货币供求的均衡问题,为制定稳定的货币政策进而使穷人不致更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金融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领域中涌现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作为金融创新发展成熟阶段的产物,金融工程是将尖端的数理分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运筹学、工程学甚至法律、会计、管理等多学科前沿技术全面导入金融领域,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金融工程的产生和发展,使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更加快速,也更为复杂,对各国经济金融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