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美电气工程专业设置研究范文

中美电气工程专业设置研究范文

时间:2022-09-17 10:41:25

中美电气工程专业设置研究

威斯康星大学是美国80所具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其本科水平排在美国公立大学100名以内,学术研究水平在美国所有大学中名列第76位,大学现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近3万名学生。1902年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思提出的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即大学要为地方服务,为威斯康星州的工业、农业、畜牧业等各行各业服务,“州的边界就是大学的边界”,大学的作用应该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而产学研结合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为学生服务。这一思想逐渐演变为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理念[1],基于这一理念,威斯康星大学针对社会服务开设了一系列延伸课程,积极鼓励教师们为州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技术咨询与支持,努力将研究成果进行知识产权转化,服务于当地经济。“为州服务”的理念明显区别于传统大学的经典办学理念[2,3],威斯康星大学因此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先锋,根据这样一个理念进行办学定位,使得威斯康星大学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得到快速发展。本人于2013年9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niversityofWisconsin-Milwaukee,UWM,UW-Milwaukee)学习,在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EMS)下属的电气工程系跟随EMS研究生院院长DAVIDC.YU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访学期间本人对比研究了威斯康星大学和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的结构、机制和目标等方面,收获颇多,深刻体会到了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专业设置

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行业和工作不断涌现,对应需要的人才和专业种类不断增加,需要高等学校设置更多新专业。另一方面,高度竞争不断变化的市场迫切需要基础宽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高校拓宽专业基础和培养口径,这就需要不断合并专业,减少专业数量的同时促进学科交叉。这似乎是矛盾的,但实质上并不矛盾,关键是对专业的理解和设置。如果将专业看作跨学科、领域的课程组合,就可以在不增加专业种类的同时通过灵活的课程组合保证专业培养的宽口径和厚基础,在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1专业设置机制不同在我国,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专业的唯一标准,中国几千所高校,专业设置大体相同,譬如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高度统一,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趋同,就业上自然缺乏竞争力。专业设置死板,跨专业、跨院系的学习基本不可能,甚至不同的院校设置相同的实验室,原因是院系之间的交流困难重重。美国高校设置专业有充分的自主权,比如UWM设置专业主要考虑两点:首先,该专业在市场竞争中有优势,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将来学生就业有竞争力;其次,学生对该专业有强烈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只要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设置,因此学校专业数量众多,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如果这些专业仍不能满足一些学生的个性化需求,UWM还设置了个人专业(IndividualMajor,IM)或独立学习计划(IndependentStudiesProgram),类似于私人定制的产品,即学生自己围绕一个特定发展目标拟定学习计划,然后选择不同院系的课程进行组合。可以说,美国高校专业设置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求为原则,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某些专业完全凭学生兴趣设置,不能与社会接轨,也造成学生就业的障碍。

1.2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不同UWM专业方向的划分,是在共同的基础课程之上,按照专业课的不同来划分方向,EMS分为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工业与制造工程,材料和机械工程等五大传统专业,这些专业的基础课程平台是共同的,到了三年级后专业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有所区别。国内高校不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完全不同,甚至一门基础课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也不同,譬如大学物理,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偏重电磁场知识,而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则重点在热力学,容易造成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的失衡。

1.3专业选择流程不同我们学生在入校前专业已经确定,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报志愿时多是父母的选择,而父母多是从未来就业的功利角度出发而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做出专业选择,造成很多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而后悔,自然也缺乏学好专业的动力。UWM的学生进校时并不能选择专业,一二年级上的都是通识课程,也就是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这段时间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了解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到第二学年结束之前正式进入专业选择流程。学校对学生专业选择非常重视,不仅设计详细的专业介绍让学生了解,而且配备专业导师供学生咨询专业问题。即使学生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专业,他们也可以将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记录下来,以规划自己的个人专业。

1.4个人专业的设计个人专业完全由学生自主确定专业名称、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首先,学生在学校各专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这份课程清单中进行排列组合,决定学习顺序,构建课程体系,当然这些课程必须围绕个人专业的目标,具有相关性,同时这些课程要能够满足个人专业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根据课程体系和专业目标确定个人专业的名称,要求能概括所选课程的核心内容。其次,学生对选择这些课程的原因、自己的学习目标、课程和自己目标之间的关系及课程组合写一份详细的说明。最后,学生可以选择两名教师作为专业顾问,当然这两名教师与所选课程相关,专业顾问根据学生提交的专业说明和课程体系,提出修改建议。个人专业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课程可以来自不同院系,满足了个人的特殊需求,但也会造成专业系统性的缺失,为此UWM对个人专业的规范性有严格要求,包括课程相关性、学分数和难度等。

2课程体系

2.1基础课程所占比重不同中美两国在课程体系上最大的区别是基础与专业课程所占的比重,美国更重视基础课程,中国更重视专业教育。UWM教育的前两年都是学习通识教育课程,而且这一基础课程平台全校统一,不分专业。其实整个美国的通识教育课程都是大同小异,真正的专业教育从第三年才开始。两年的通识教育课程,第一年为通识教育必修核心课程,第二年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大量选修课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整个本科阶段学生必须完成的通识教育课程学时数,占毕业所需总学时数的1/3~1/2。国内高校对专业课程更加重视,而轻视基础课程。以我所在的电气工程专业为例,学生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数量(含专业必修课、专业必选、专业选修课)比UWM电气工程专业多6门,专业课程总学分数比UWM电气工程专业多16个学分。UWM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含人文类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所占的学分比例为76%,我校电气工程专业仅为60%。

2.2通识教育的目标不同UWM通识教育侧重培养学生广泛的能力、情感和道德养成,从他们开设的通识课程体系可以大体看出其能力培养的几个方向:母语阅读、写作能力;逻辑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一步开发的能力,比如图书、互联网;应对工作挑战的能力,如与人合作,责任感等;培养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评判、价值体系。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相对单一,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英语、数学和物理几类课程。总体上看,重视知识的学习,轻视人的性格、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知识面窄,基础知识一定是和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基础不够宽厚。缺乏道德情感方面的培养,也缺失自主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外语不是UWM的必修课,而英语我们不仅必须学,而且占了很大学时。UWM有英语写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母语写作能力,而我们大学不再开设母语课程,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很弱。

3有益启示

中美两国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的差异及其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人格形成的显著影响,为我们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以学生为中心,就应该考虑到学生所学与市场接轨。国内高校对专业的理解过于狭隘,专业的实质是知识能力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很多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有重合之处。市场在不断变化,对知识能力的需求日新月异,因此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将课程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创造出更多新的专业,让专业跟随市场经济的变化而更新换代。显然,突破死板的专业固定理念,加强各院系之间的课程交流,给予专业设置更多的灵活性,是适应市场变化的有效途径。国外高校专业设置相对自由,能够适应市场和学生自身的需求,但也存在专业设置不严谨、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限性。(2)以学生为中心,最根本的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如果学生仅仅具备单一专业的有限知识,很难适应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实践,社会呼唤复合型人才。国外个人专业跨学科的特色恰好可以满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且由于这是学生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同时,个人专业满足社会特定需求,从而催生出许多适应市场变化的新专业,使高校人才百花齐放,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当然基于国内高校扩招后师生比失衡的形势,目前推广个人专业可能还不具备条件,但是这是专业建设的必然趋势,值得国内高校探索和尝试。(3)以学生为中心,必须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我校一直强调要培养宽口径、适应能力强的人才,但在课程体系上专业教育课程比重偏大,基础课程的内涵和外延狭窄,知识结构单一,偏重知识灌输,忽视人的培养,造成现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弱,责任感差,缺乏工作适应能力、在职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据统计,90后学生毕业后在3年内跳槽的占到一半以上,用人单位普遍不敢招录应届生。因此强化学生通识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塑造健康心灵,是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当然这里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通识教育的模式,美国学生自学能力强,所以很多专业知识是课外获取的,而国内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如果过多压缩专业课程将造成学生专业能力的弱化。目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高校的比重越来越高,美国教师对中国学生的普遍印象:专业知识全面,专业技能过硬,数学基础扎实,但是自然科学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人文素质欠缺,以自我为中心,与人合作困难,习惯被动接受,很少主动提出自己的主张,创新精神不足。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本文的观点。

作者:林健 汪木兰 黄家才 陈桂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美电气工程专业设置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clw/dqgclw/67903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