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采矿工程专业探讨(3篇)范文

采矿工程专业探讨(3篇)范文

时间:2022-12-22 02:59:49

采矿工程专业探讨(3篇)

第一篇:优化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摘要: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主要以传统模式分析为基础,现代人应具备基础素质和教育部规定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采矿工程;教学体系;人才

0前言

优质的素质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优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照近年来各高校对采矿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目标、以及就业方向的导向可以看出。探索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已成必然。

1采矿工程是一个综合的课程

采矿工程是工程整合知识和科学的学科、开发以及生产相关矿物方面的技术,系统地研究和解决采矿方面的问题。采矿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以创新技术为中心,做好矿井开采,运输,起重,通风,排水,供电。安全是保障生产的前提,井田地面布置和生产系统密切配合,必须提高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掌握开采中各个环节的可靠性。只有坚持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破传统的采矿教学模式和结合社会时代培养学生才能在传统矿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才能让学生不光学牢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更不会局限于理论层面。以便在学校期间使采矿工程学生有工程师的培训基础,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优秀人才培养和培训尤为重要。按照培训的相关标准,学生不光要有坚实的业务和专业基础,学习采矿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采矿工程的各项技术,了解专业的用途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不同项目和不同技术突破的研究,分析和解决采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大学期间采矿学生应该多参与项目和项目管理能力。通过实践,让学生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加强与他人实行有效沟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加强各项实践力度让实际和理论相结合

2.1实习是结合学生学习技能和实际生产的渠道

通过生产实,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知识观察、调查、分析矿山、化学、消防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以及在了解组织管理知识和经验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工作、从事科研工作的安全管理问题;进一步研究专业课程,建立感性认识.为了更多地接触矿山生产和理论结合实践,基础实践培训之一是采矿工程专业必须实践的学生之一,内容优先考虑金属矿床的地下采矿。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矿山生产现状,开发制度和采矿方式,利用学习矿山生产建设经验和劳动技能,增长能力,实践理论培养和独立工作能力,深化专业知识,更好地巩固了地下采矿课程设计等课程。通过分析地下空间工程实践基地,对矿山生产技术方案的设计,运行实施,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高矿山生产系统的学生和主要技术联系,了解和掌握,实现从全球到本地设计的矿山优化。

3加强教学人员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立健可行的考核机制

3.1加强教学人员建设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是实践体系的主导和关键点、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教学和教学特点的指引,对教师的要求不光局限在专业基础知识上,目前的教育趋势更应该需要有责任心和创新意识的综合技能教师。他们能够具备结合工程实践理论,帮助学生提高技术、介绍生产技术、太高安全管理能力、实习指导教师自身必须要有煤矿生产经验和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事故预防和设计的相关经验,我们高校只有加快教师建设,定期让学生和教师交流,才能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只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学生积累工程经验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机遇。

3.2积极探索多元的实习方式或是基地

对于采矿工程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方式能够比实习经验给他们带去的学习经验深刻,因此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实现优质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高校应该要积极寻求创新的实习方式和地点,从而丰富学生现有的实验条件,建立综合工程实验中心。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争取和企业合作,探索出校企共同授课的创新教学模式。保证校企实践建立后有一个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一套实施效果的评价机制。实践教育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的测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能力,我们必须实掌握践教学过后的效果。

4大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

4.1推进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测试实践教学成果的主要方法。从单一的角度来看,理论与实践的两个步骤非常默契。而受传统培训模式和毕业项目背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影响。我们可以尝试延长毕业设计时间为15周,或作为一门必修课分几册分别纳入学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地考察中,在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下独立或者合作完成。毕业项目可以结合现场辅导课程,从入学一开始就开始边学专业知识边构思自己的毕业设计,也许这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的毕业设计改革办法,采矿毕业设计改革不光是整个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也是改革中力度和最大和困难最多的问题。只要我认真,重复调查研究,敢于制定符合当下科学的教学模式,继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培养优质毕业生努力。我们只有这样,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改革带来的新成果。

5结束语

通过探索实践是实现采矿工程专业不断改进的有效措施之一,现在的高校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努力结合市场经济人才培养要求的发展,以及从采矿工程专业的时代使命和就业方向的总培养目标来看。加强采矿教学体系的大力改革、不断创新、从而克服现有问题,采取措施加强建设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学实践基地,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完善各项教学实践绩效考核体质机制,以提高教学成果为融合点,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员,符合社会发展的适应者,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培养出了合格的工程师,这是功不可没的。

参考文献:

[1]王磊.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10(02).

[2]万志军.基于学科优势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全过程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10(03).

[3]郭保华.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改革措施[J].陕西煤炭.2007(05).

作者:李志祥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第二篇:采矿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了近年来采矿工程专业发展的现代化需求,明确了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从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建设国际化实习实训平台,打造国际化升学、就业通道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跨国公司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扩大。尤其在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乃至金融领域本土企业与国际同行间的竞争、合作将更加密切。这就要求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还应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和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蓬勃发展,国内优质煤炭资源逐渐减少,国内煤炭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也在逐步加快[1]。在煤炭企业大量并购海外资产的同时,也亟须大量懂外语、懂技术、懂管理的国际化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参与这些海外并购矿井的生产与管理。然而,国内煤炭行业的高等院校还没有制定与之配套的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2-3],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因此,围绕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探索与实践,既能够为煤炭企业培养大量的国际化人才,又能推动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进程。1989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联合发起《华盛顿协议》,开创了国际化工程教育认证的先河。为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2007年教育部开展了工程教育试点的国际化认证工作,面对这一契机,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首批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工程专业认证[4],为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

过去,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从事煤矿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知识结构侧重煤矿床的开采技术,人才的英语水平、国际人文素养一般,导致人才就业方向单一,国际交流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5-6]。结合当前的煤炭产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应当具备以下能力,第一,对全球煤炭产业的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较为熟悉,具备宽广扎实的井工和露天煤矿床开采专业基础知识;第二,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具备良好的国际人文素养和创新发展能力;第三,了解企业财务、经营及管理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探索与实践

(一)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是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接近40%,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100%。为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以下改革和探索。首先,通过制定教师海外进修计划,实现采矿工程专业三分之二以上的本土教师具有在国外知名大学、学术科研机构一年及以上的访学、进修经历,参与国际性教育、科研课题工作,全面提升本土教师的外语水平,提高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其次,引进35岁以下具有国外高水平大学教育背景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加高水平外籍兼职教师的聘用人数,打造本土教师与高水平外籍教师相融合的师资队伍。第三,鼓励中、青年教师前往国内煤炭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聘请国内外煤炭企业知名专家和职业经理人走进本科生课堂,打造一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

(二)优化课程设置

过去,我校采矿工程专业设置了采矿科技名词、现代采矿技术双语课程,课程数量少,总学时少,课程知识面比较窄[7],双语课程专任教师的队伍不固定,而且双语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运用,开展全英文授课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以往的课程设置侧重于专业基础和专业选修课程,对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少,难以满足采矿工程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上述问题,我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第一,强化全英文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在原有大学综合英语课程基础之上,再增加英语实践、英语口语两门英语公共基础实践课程,并将跨文化交流作为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同时,增加矿业学科前沿、土地复垦与环境评价、健康与安全、露天矿安全与环境保护、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岩石开挖与支护、科学研究方法、绿色开采等9门全英文专业选修课程,其中矿业前沿和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课程由知名外籍教师授课。第二,强化企业经管课程设置,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现代企业管理和财务分析学两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同时,鼓励学生选修管理学院开设的国际经济贸易、国际商务、国际商务法律方面的课程。

(三)建设国际化实习实训平台

在建设和巩固采矿工程专业国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尝试开展国际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首次在美国的肯塔基大学和澳大利亚的卧龙岗大学开展海外实习实训。内容包括采矿方法、矿山安全管理、矿业经济、矿山自动化、矿山数据管理和洁净煤利用等6个方面,并现场参观了位于美国肯塔基州、西弗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生产矿井、煤矿安全训练中心、矿山装备制造公司及应用能源研究中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打造国际化升学、就业通道

从近年来,从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升学就业情况看,本科生升学和就业主要流向都是国内高校和煤炭企业,申请国外高校研究生和跨国企业就业的人数很少,其主要原因是本科生国际化升学和就业通道不畅,基于此,进行以下探索。第一,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进一步探索和实践“2+2”“3+1”的国内、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对国际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第二,在现有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尝试外籍教师的“导师制”培养模式,本科生通过参与外籍教师的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前往国外高等院校和学生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兴趣,打造本科生国际化升学的通道。第三,与国际知名煤炭生产企业和煤炭装备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本科生通过海外实习实训,了解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企业员工培养成长过程,为实现国际化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语

基于全球煤炭产业对采矿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中国矿业大学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国际化实习实训平台和打造国际化升学就业通道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将进一步完善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机制,力争将采矿工程专业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品牌专业,为我国的国际化工程教育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邹放鸣.煤炭行业高校面向“十三五”创新发展的若干问题[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6):1-5.

[2]张东升,范钢伟,王方田,等.采矿工程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与展望[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1):1-4.

[3]李学华,万志军,朱清.国际性采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9(4):67-68.

[4]万志军,张东升,屠世浩.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识与体会:以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采矿工程专业的认证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09(8):32-33.

[5]翟新献,周英,郭文兵.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4-87.

[6]范军.谈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3(4):37-40.

[7]张磊,尚涛,牟宗龙.采矿工程双语课程教学的优化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107-108.

作者:荆升国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第三篇:采矿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以采矿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班建设为契机,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结构、课程整合、核心课程建设、师资优化、实践教学改革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完善了专业理论课程结构和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完善的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

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核心课程;实践

教学课程体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其建设问题是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1,2]。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形态日趋多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日益强烈,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课程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培养以素质为前提、能力为关键、知识为载体的新型人才成为首要问题[3,4]。对于采矿工程专业而言,如何有目的、有步骤地将现代大学教育理念转化为课程形态,通过构建合理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来达成大学专业教学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由理论建设到实践的系统工程。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

采矿工程专业是华北理工大学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是以冶金矿山开采为特色的金属、非金属矿床开采的专业。结合社会需求和矿业发展的趋势,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及矿业教育的特点,以多年来采矿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为基础,开展采矿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班建设。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开拓思路,确立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专业技能锻炼,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教学理念,针对原有教学体系开展优化改革,构建采矿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

二、专业课程结构优化及专业课程内容整合研究

高校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课内课程与课外课程的平衡关系。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突出了本科教学的“厚基础、宽领域”特点,在此基础上,注重专业技能锻炼,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为平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创新训练为过程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在课程结构优化的同时,基于课程知识的基础性、先进性、综合性与研究性原则,重点突出精品课程与优秀课程平台建设。采矿专业目前拥有“采矿学I”、“矿井通风与安全”、“系统工程基础”三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继续加大力度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同时,加大了课程改革与建设力度,有计划、分批次针对性的培育校级优秀课程平台,促进采矿专业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共建设了“露天采矿学”、“井巷工程”、“爆破工程”等3门校级优秀课程平台。同时新增了“充填采矿理论与技术”、“数字矿山”、“矿山安全技术”、“采矿前沿新技术讲座”等多门专业课程,拓宽了选修课程平台建设。课程内容整合以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整体性为前提,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专业前沿高新技术发展所必需的理论基础,是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作为课程主干内容向学生展示和讲授。

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建立课程内容动态更新机制,摒弃现已被淘汰、陈旧的内容;删除现场生产中已淘汰、高能耗的方法及工艺等内容。积极吸收采矿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增强课程内容的现时性、前瞻性,使课程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将原“采矿学I”、“地采设计基础”2门课程整合为“地下采矿学”1门课程,重点突出地下开采工艺理论与技术的同时,强化了地下开采理论与开采设计的相互结合,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打破课程之间条块分割、各立门户的教学局面,进行内容有机整合。逐步由教材教学转入课程知识教学,摒弃一门课程一本教材的管理教学模式,坚持课程讲解融入多门相关知识,丰富知识体系。突出采矿专业课程的实践创新的一面,加强课程的研究性、实践性内容,针对性引入采矿教师项目教学、课题教学,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建立采矿专业实践创新平台,引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主动探究,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核心课程建设及专业师资优化研究

1.核心课程建设。根据采矿专业发展和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特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确立了地下采矿学、露天采矿学、岩体力学、井巷工程、爆破工程、矿井通风与除尘等6门专业核心课程。以核心课程为基础,其他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为补充,系统性形成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2.师资建设优化。围绕核心课程建设,根据课程建设要求合理配置教学师资,组成一线教学、课程建设、课程设计等多梯次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加强骨干师资培养力度、营造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氛围,积极发挥教学团队各个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践教学优化研究

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建设力度,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紧密结合。采矿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主要由矿山现场实习和专业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2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组成。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实践教学改革。

1.建立稳定的矿山实习基地。在积极利用原有矿山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加大现代化大型矿山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有效地利用实习现场资源,开辟矿山第二课堂建设,在实现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良好结合的同时,有效增强学生对前沿工艺技术的接触和掌握。

2.筹建虚拟现实实践教学平台。以数字矿山实验室为依托,加大了矿山虚拟现实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力度,有效弥补矿山现场实习感性认识的不足,增强学生矿山开采工艺过程的三维认知感,有效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的良好结合。

3.强化课程设计。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建设,在“团队式”教学基础上,补充丰富课程设计环节学时,实施课程设计导师制,每名教师指导额定学生数量,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4.完善实验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省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为采矿工程专业基础研究和教学搭建高水平的建设平台,开创实验室建设的新局面。丰富采矿实验教学设施设备,完善课程实验大纲,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出数量,实现实验室全天开放,有效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设计能力。

在实验室建设基础上,建设采矿专业实践创新基地,以大学生创新实验为平台,以“挑战杯”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采矿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等为载体,实施“本科生创新实践学分”和“本科生科技创新计划”,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现场实习+虚拟现实”、“课程设计”、“实践创新”三位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探索专业知识热情高涨,对后续专业教学的开展起到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道玉.论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高教探索,2009,(1):5-9.

[2]杨志成.论学校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构的一般逻辑[J].裸程•教材•教法,2016,36(8):55-59,82.

[3]杜才平,邢晓红,陈昌兴.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2,(21):41-44.

[4]周廷刚,苏迎春,杨晓霞,等.地理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1):56-58,61.

作者:孙光华;李富平;刘志义;李占金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采矿工程专业探讨(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clw/ckgclw/71026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