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中作文范文

高中作文范文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范文第1篇

一、作文评改模式单一

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往往模式单一,缺少新意,比如每次作文训练后,由教师集中评改,教师成了作文的唯一读者,作文的好坏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加上教师自身的个人爱好、素养高低的限制,从而使得评改要求单一,无法多角度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这导致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不能让他们从作文训练中体验到被肯定被赏识的快乐和满足感,久之甚至让学生把写作文当成是应付任务的差事,从而使得作文水平的提高遥不可及。单一的教师批改形式,往往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这也导致学生对评改过程视而不见,而只关注评改的结果,从而使得作文评改的反馈功能形同虚设,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二、高中作文评改创新策略

当前作文评改误区导致教师费尽心血,而学生收获甚微,因此,积极创新高中作文评改策略,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激发兴趣,自主评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鼓励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以提高他们自主评改的意识,并明确自主评改的重要性和意义。比如教师可以讲一些文学大师自改文章的故事来激发学生自主评改的热情,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写作《红高粱家族》时,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改过五十多次;还有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他自我修改的地方多达上千处,包括运用的典故、结构的调整、部分景物的描写等,只要觉得不妥,他便反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还有托尔斯泰在写作享誉中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时也一再强调“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用文学大师们的自我修改案例激发学生的自主评改兴趣,能让他们养成每次一写完作文就自主进行评改的好习惯。在学生进行自主评改前,教师还必须讲明此次作文评改的要求和内容。比如要求他们在修改自己作文的基础上,还得增加“自我评价”的内容,即评价自己作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是否符合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同时鼓励他们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从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对作文进行一番增、删、改、调的润色,也就是升格自己的作文,直至自己评改满意为止。最后要求学生在修改后的作文下面写上简短的自评,并简要介绍作文构思的过程、作文改前与改后的效果,以及作文评改体会等,然后再在班上请大家一起分享自评成果。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还能让他们找出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及时对症下药进行修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适时放手,互动评改所谓“互动评改”,指的是在作文评改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辅相成,教师重在启发学生去欣赏作文中的亮点或去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参与,打破传统作文评改常规,从而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两种活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适时放手,授权给学生,鼓励学生互动评改,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从而体现出作文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性。在开始互动评改活动前,教师首先应印发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并逐条讲解评分细则及其评改的要求及操作步骤。只有先为学生指引互评的方向,让他们明确作文评改的要求,以及评改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组织好学生进行互评互改。在互动评改时,可以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制定不同的评改标准,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作文知识,如果要求写的作文是横向议论文,那就应组织全体学生商讨决定相应的评改标准,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评改作文,如六人一组,每人负责评改一篇作文,包括改错字、病句、标点,写眉批、旁批、尾批,写总评,并定分数和等级;再由组长把关并复改一遍,然后组内讨论选择优秀习作在组间交流、分享,最后由全班推荐佳作,打印出来人手一份。这种互动评改方式不仅避免了教师用一把尺子衡量到底、千人一面的机械化评改弊端,而且还变为学生写———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评改,那个既体现了作文评价的多元化.还能有效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切实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一文多分,照顾差异针对班上学生作文水平有高低之分,在评改作文时教师也可以采用一文多分的创新方式来照顾差异,以避免过低的评分伤害学生的自尊。比如一篇作文可以有多个分数,如文面分数,只要没有错字和病句,书写端正就可以得到100分;总评分数可以分优秀和良好两个等级,只要内容充实,形式符合要求,就可以得到优秀等级等。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还可以树立他们写作的信心;同时还能作水平高的学生克制骄傲的心理,让他们养成规范写作的好习惯,从而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在互评活动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一篇作文多人评改的方式来进行“追评式”互改,一如网络跟帖追评般在作文的后面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评改建议,这既可以改变传统的一对一评改模式,还可以节约时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作文评改,甚至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对作文或学生的跟评进行点评。当然,在“追评式”互改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如采取高低水平学生搭配组合原则、座位就近原则、男女生搭配原则等来进行分组,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在追评时署名,以增强他们评改时的责任心,这样可以保证跟评的有效性。一文多分的评改方式给了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评改方式,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建议,且对作文兴趣盎然。

高中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考作文;高中作文教学;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作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语文写作能力作为高考重点考察“项目”,作文写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和他们的高考成绩挂钩。下面笔者就从近三年高考作文(广东2016年起启用全国卷)的特点出发,浅谈对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全国卷高考作文特点

高考作文虽然命题角度一直不断变化,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并非毫无规律可循:那就是防套作,重思辨,其内容涉及的也大多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听到或接触到的社会现象。如学生的考试成绩(2016年全国卷,要求考生以漫画来进行写作)、时事热点(2017年全国卷,要求学生在他们耳熟能详的关键词如: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等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学生所认识的中国)等,或是对大自然的感悟等(2015年广东卷,要求学生阅读材料,来写作文。该作文材料主要内容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人们对大自然的感知途径)。不管是原来的广东卷还是现在的全国卷,命题大多都是立足现实生活,关注的是社会的热点。

二.由高考作文特点引发的作文教学思考

1.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近年来广东高考作文特点的分析后,可知高考作文考察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通过规范作文教学,进行各项基础训练,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和学生的写作观念,积极探索出适合当前高中生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以提升作文教学的适应性和时效性。例如,当前的高考作文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社会上、生活中一些问题和现象的体验和思考,那么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话题,在谈到时事热点话题时,有的教师反映因为学校管理严格,禁止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入校园,根本无法进行时事渗透。这种观点未免有失偏颇,没有智能手机不代表就与外界隔绝,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报纸、收听广播、观看视频、印发时文等方式来进行时事热点信息的传递,使学生获得时事方面的知识,为学生走出“象牙塔”创造条件,通过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大事、形势发展,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这样的时事渗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时事的提炼能力,还能通过引导他们阅读评论类的文章,提高其思辨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因循守旧,而是要时刻关注高考作文要求的新变化,来确定作文教学的具体内容,要善于总结分析,提高作文教学的针对性,使得作文教学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写作分数。如在201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中,要求学生在给出的社会热词里面选取三个关键词,来呈现自己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与2016年的漫画作文题比起来,难度不高。如果在作文复习课中让学生以此题写文,只要学生在平时多关注时事,自然有话可写。但学生未必会把握得住作文题的几个重要要求(1、关键词的有机关联;2、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3、明确文体)。何为有机关联?既然文章的受众是外国青年,那是不是需要注意写作的立场和口吻?“明确文体”和往年的“文体不限”又有何区别?我们老师都应该认真思考以上问题,从作文要求的一些细微之处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并预测作文命题新动向,也只有认真地研究这些细节并总结分析,才能帮助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作文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给予升格。作文教学也才可以真正称得上高效、有针对性。

2.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与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为了完成作文的教学课时,来进行作文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真实的作文水平,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脱离。基于此,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作文教材进行科学划分,系统安排写作内容,科学采取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学的基础上,使作文教学更科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认真的审题意识,为其日后高考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就漫画或图片题材进行写作时,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先就图片内容、写作大纲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如教师可针对2016年的高考漫画题,组织学生就这类题材进行讨论,找到写作方法。在拿到这一题目时,大部分小组可能都会从批判家长的角度进行着手,认为家长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达到目标各种奖励,达不到则像图片中描述的那样,批评加棍棒。也有学生则会提出了期望:认为只要学生这次比上次有进步,学习态度端正,哪怕得了59分,也应给予奖励。这样的观点碰撞,无疑会开拓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

3.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对于学生写作来说亦是如此。教师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应对复杂的高考要求,就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不应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任何脱离实际的作文教学往往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文可写。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其在自己的生活中产生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是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其作文思想的重要途径,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教师还可采取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写作,提升其写作激情。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广东2015年高考作文时,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在生活中或是在旅游时所拍下的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照,也可以是自己在网上下载的自然美景,以此来在写作课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寻找自己喜欢的角度来作文,那么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会被激发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创建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诗歌大赛、演讲比赛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对自己参与的活动写体会,以此来锻炼其写作能力。

4.转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从近年来广东高考作文可以看出,优秀的高考作文所占的比例不高。这主要是源于部分教师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采取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较为单一、落后。在这部分教师的观念里,学生的写作水平跟平时的作文作业数量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在写作教学时,往往只讲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和方法,更毋庸说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了。由于作文教学是一个见效慢、周期长的教学,教师急不得,也慌不得。想要提升学生的高考作文成绩,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转变传统的作文批改的思想和模式,来挖掘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和不足。在评价的时候,教师应多给与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哪怕是其写作中的不足,教师也可采用充满希冀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除了采用批改的方式外,还可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动员学生参与评价,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也正好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写作的长处和短处,也增加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避免了一个人学习的枯燥,提升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对于教师教学来说,也大大缩短了作文的批改周期,减少了教师评价的主观性,使学生在评价他人时,不仅学会了欣赏,还学会了自审,学会了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描写事物,这对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具有积极意义,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观察、评价事物的能力。当然了,自评和互评都需老师科学的引导才不会流于形式。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评时,会先用十来分钟跟学生讲清楚这次作文评改的标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会当场抽取一位学生的习作来批改,以此为范例。如学生写的一篇题目为“便捷与人性化设计甚得我心”的作文,我对该生作文分析后,这样写道:“文章最后一段对文章主体段落的分述进行合并。全文紧紧围绕阅读材料展开,通过结合现实,对材料的内容进行了思考,整体思路清晰,论述条理分明。写作中也存在着不足,议论缺乏深度,第三段结尾的个别语句的表述欠妥。有两个错别字,扣2分。该学生发展等级是‘丰富’。评分标注为:16+15+16=47-2=45”,有了范例展示,学生就有了操作的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在互评作文时可能出现的盲目性,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取长补短,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总之,高中语文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从容应对高考,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下功夫。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转变观念,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法,全面提高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美.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高中作文范文第3篇

2.人为拔高的作文教学定位伤害了多数学生的写作自尊。古人说:诗有别才,其实文亦有别才。高中作文教学要培养的写作能力就是能够根据具体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围绕文章的中心组织材料,能够条理清晰地组织文章内容。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将作家标准、竞赛标准、高考满分作文标准拿来衡量学生习作,这样的标准往往造成对学生写作自信和写作兴趣的伤害,让一批学生对写作失去热情和信心。

3.作文教学受高考制约,缺乏良性生存发展的环境。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于是教师就带领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你考材料作文我们就训练材料作文,你考话题作文我们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现在除了广大的高中生在训练话题作文外,初中也完全是话题作文训练了,甚至小学也“不甘示弱”“后来居上”了!实际上作文教学能不能如此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话题作文发展到今天不是已经有许多学生不会写有明确文体特征的文章,只会生搬硬套或是胡编乱造了吗?尤其是议论文,由于在小学和初中都没有系统地“训练”过,实在是无逻辑、无顺序、无意义地泛泛而谈之作!高考指挥棒已经造成作文教学的许多硬伤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真不是我们这些“教书匠”能回答的,但我们真的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4.作文教学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按道理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但大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头绪、无系统性,上作文课也没有具体的教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之后讲评,至于效果如何那就可想而知了。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不清楚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教师也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只教课文,不教写作部分,更谈不上什么写作教学的计划和系统性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成了“驴肝肺”。

5.包揽式的批改,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作文批阅的传统模式也是现在绝大多数教师主动或习惯性下选择的一种常见作文批改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这个写作主体成了“看客”,他们等待发作文的唯一目的,事实上是等待教师评定的分数和等级,他们只关注相互间评语的多少,根本不去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寻找解决办法,更谈不上“改错”。时下,很多学校均为大班额教学,整个漫长的作文教学模式被人为地分割成几段,无形中加大了周期性,等到教师批改完全班作文作出讲评之际,学生也几乎淡忘了自己的写作内容,致使作文教学陷入耗时长、费力多、效果差的境地。

高中作文范文第4篇

一、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命题

高中生已经有了相对较丰富的知识基础,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语文学习更是有自己的认识。鉴于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高中生的特点,采用适合的、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又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基础融入其中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自己命题,为学生自由抒写、表达打基础。比如,让学生结合各种流行时尚,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喜好,抓住一种流行,探究、分析它流行的原因、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这种开放式的题目,学生的思路不受限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拟题目,写出自己想写、愿写的内容。据观察,这种自主拟题的作文,学生有更大空间,他们在写作中能放开想象,自由驰骋,能使他们的写作能力、技巧得到很好的锻炼,作文水平也会不断提升。

二、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经过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从学生成长、教育需求出发,为学生选出的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高中课文,结合学生成长的需要,课文有深度,知识内涵丰富,故事性、文学性、人文性也非常浓厚。教师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课文的描写方法,好词、好句的运用,文章的巧妙结构等,打开学生的文思,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产生想写一写的冲动与热情。比如,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赏析、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强化作者对景物描写的手法,用词、用句以及作者通过语言逻辑对美的突显,进而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还有作者想表达的情感等,激起学生的写作欲。让学生进行仿写课文,写写校园里的一棵树、家乡的一条河等,或者写一写对这篇课文的感受,梳理、总结一下自己的文思、情绪等,这些都能为学生写好作文打好基础,使学生能更灵活地运用素材,掌握更巧妙的描法与技巧,增强其写作能力。

三、组织学生建立评改小组,让学生相互提升

在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让学生对自己写出来的作文进行修改,很多问题他们是发现不了的。比如,错字、用错了词、不通的逻辑,甚至标点符号等。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爱”,学生对自己费神费力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偏爱有加,怎么看都觉得很好,发现不了问题。二是作文虽然写完了,可是学生的思维还久久停在写作时的固定思维中,他们眼睛看到的不是他们真正看到的,而是脑子里固有东西的折射,如词、句、标点符号等,很难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错误。所以,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采用一种修改方法,那就是让学生互相修改。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在高中语文的作文写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织写作评改小组,让学生互相发现问题,展开讨论,使他们的不同观点、思想相互碰撞,撞出更多的灵感、思路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博采众长,获取更多新颖的写作思路,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成长,达到教学相长、生生相长的目的。

四、结语

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拿好成绩的手段,还是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体现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素养,表现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途径。如果说同一个课堂上,学习生词、学习课文学生都能交出同样的成绩、不相上下的收获的话,作文却能突出学生个性,体现深厚的综合素养,凸显学生的与众不同。所以,要想改进高中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成绩,给学生空间,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互相促进,是一种手段,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何晓璇.结合高考,谈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指导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18(1):98.

高中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文;思维;教学模式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日益的整改,作文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都是“车轮战术”,通过幸幸苦苦寻找作文题目,仔仔细细的批改,最后再根据作文中的问题来指导学生。周而复始,通过一种积累战术让学生慢慢“积累”出作文的能力。这样教学下的学生不仅进步较慢,而且因为大都是教师的单方面努力,学生容易产生一种依赖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这样就形成了老师一带多的教学局面,很容易让已得的成果得不到巩固。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习的氛围死板、并且效果不显著。往往会使教师和学生产生厌倦感,对于教学工作的展开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二、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如今的教学节奏,以往的以多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不适用了。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很容易出现大致统一的内容或者写作方法。以往的教学中出现过一种很搞笑的现状,学生在写到父亲母亲的时候总是父母带着感冒的自己去看病、写到老师的时候,总是看着老师在黑夜批改作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甚至有一种搬运的嫌疑。以往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产生一种“肌肉记忆”,希望用很多好的作文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堆积起来。往往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环节。以致于学生之间毫无差距,甚至出现一模一样的情节等。别说是拿高分了,就算是能及格也是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行。纵观优秀的作文,都是有着作者明确的思想,有着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言语间拿捏自如。读这些作文就像与他们进行着交谈。而不是像“大锅饭”教出的学生那样死气沉沉,毫无生机,一看就是一种机械式的搬运。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得抓住作文的重点。作文,最重要的是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逻辑能力、言语组织力、以及适当的创新力。要达到这些目标,“大锅饭”式的教育是不行的,必须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自主思考,去了解、去总结、去感受。

三、思维在学习中的作用

人没有思想就如同行尸走肉,作文也是一样。当写的作文中没有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则一点意义都没有,就算拥有华丽的辞藻、精美的修饰,也很难取得高分。所以思维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去思考。对生活、学习等有着自己的理念,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才能发挥出学生的全部能力。当学生在遇见难题时,第一时间不是询问老师,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思考。然后在其中去总结,去反思。这样的学习不仅更加的有效、而且十分稳固,并且对于学生的其他学习都十分有效。将思维纳入学习中不是一件新鲜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教师而言,要让教学处于一种整体都在思维的氛围中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维指导,教会学生在遇到难题、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不是寻找帮助,而是通过自身的思考去高中作文“思维性”发展模式研究贵州省遵义市第十四中学张庆梅解决。并且在其中要进行好总结、反思的工作。这样下来,生活、学习中学生就能呈现一种稳定上升的态势。对于教学的成绩也是大有好处。

四、思维模式

与作文如何结合思维,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但是在作文中又是最重要的一环。如何将思维模式和作文牢牢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教师现如今最重要的事。首先,作文的底蕴受到素材丰富程度的影响。所以第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去积累素材,并不是有着华丽的辞藻的语句和故事才是应该积累的素材。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具有一种思想,在表达某种情感、某种思想的时候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选择积累。其次是文章的细节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观察一件事物、事件。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观察。多多积累,让这样的思维模式成为一种潜意识的反应。这样下来对于学生的作文能力甚至是学习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思维模式与作文的结合,就是要教会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总结和反思。只有采取这样的思维模式,才能写好一篇作文。

【参考文献】

【1】范凤菁.从最近三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浅谈高中作文教学【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01)

【2】梁伟琼.浅谈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4)

【3】孟庆远,王希娟.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高中作文教学新思路初探【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9(04)

【4】程广耀.枝繁叶茂,方能生机勃勃——高中作文如何做到“内容充实”【J】.小作家选刊(作文素材库),2010(11)

高中作文范文第6篇

一、引导学生向生活实际延伸

亲身体验的生活是学生感受最深刻、写起来最生动的素材。特别是高中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学会主动捕捉生活中的素材。高中必修1“写触动心灵的人与事”这一内容时,学生常常脱离实际生活,胡编乱造,无病呻吟。写作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描摹和承载。一旦脱离“生活”这个最基本的“活水源头”,作文当然就文思枯竭,毫无灵气,甚至有不少学生竟然不惜通过让父母在笔下死上一回唤来自己的觉醒。其实伟人的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中的天灾人祸,固然能触动人心,但是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场景会引起情感的共鸣或理性的思考。鉴于许多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笔者让学生回顾和翻捡自己的人生经历,搜寻自己独有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农民的性格特点,从外貌、动作、语言、性格等方面对农民进行描写叙述:生A:黝黑的脸庞,瘦削的身体,粗糙的大手,佝偻的脊梁,这就是农民。生B:那个周六,妈妈让我带些水去田地里给爸爸喝,远远就看见地上堆放着满满一地的水稻。烈日炎炎,爸爸驼着背一把一把将水稻割下来,没有叫苦叫累,脸上没有劳累,没有痛苦,只有丰收的喜悦。

生C:滚动的汗珠,浸透的汗衫,急促的喘息,挥动的锄头,这就是农民。生D:他们耕种着田地,耕种着希望,也耕种着自己的身体。只要不是劳累过度,他们根本就不用跳广场舞,瘦削的身体里蕴含着无穷的力量。生E:热情的招待,坦率的性格,憨厚的笑容,朴实的话语,这就是农民。生F:俺们虽然穷,可这多付的钱说啥俺们都不可以收啊!只有俺们用汗水换来的钱,心里才踏实……”这是我们家装修时雇来的泥水工婉言谢绝加班费,他虽然没有说出哲理深奥的话语,但这普普通通的几句话,却深深地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一家。紧接着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农民的反面性格,比如保守、愚昧、狭隘、吝啬等。学生写道:每当村里举行庙会的时候,大人们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虔诚地叩头祈福;他们不惜重金捐赠香火钱,以表示自己对神明的崇敬之情。他们省吃俭用,抬着贡献给神明的整猪整羊等供品,焚香燃表。那些饱受慢性疾病折磨的老年人,他们省吃俭用,却为了购买“能治病”的保健品而一掷千金。可最终结果是,这些钱都打了水漂,有的甚至太轻信保健品能治百病的宣传,而因此耽误了治疗。

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社会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不是道士塔,和尚庙,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要有化社会的能力,先要情愿社会化”[2]。后来,他把“学校社会化”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即学校”理论,并称“这种学校是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围墙,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每个人置身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处于千头万绪的大小事件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教会学生把校园小社会与时代大社会联系起来,把学生的写作思路从校园引向社会。有一次,笔者和学生在食堂进餐,发现有的学生一大碗的米饭只吃了一点点就扔掉了,于是笔者就叫学生评析这件事。有的学生无从下笔,有的学生通篇只讲倒掉可惜,有的学生说米饭不该搁在饭桌上而应倒到饭桶里,有的学生写这里的米饭太硬了。这样的习作就很平淡,言之无物。笔者乘机引入“光盘行动”的公益宣传广告语并让学生拟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古诗《锄禾》你我读,盘中餐苦当记住。倡勤俭剩宴不再,讲节约光盘添彩。光盘行动,拒绝中国式“倒饭”然后趁热打铁又布置了一篇“节俭养德”的话题作文:围绕“光盘行动”,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当你得知“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的时候,你还能为自己对食物的漠不在意而心安理得吗?当你知道你随意倒掉的剩菜剩饭,很可能是2亿人的口粮的时候,你还忍心再去酒店餐桌上做一场场无关真情的秀吗?加入“光盘族”,一起对“浪费”说不!还有一个学生写道:当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些人感到“光盘行动”让他们不自在、没面子,他们暗度陈仓。豪华宴请由高档饭店转战偏僻私房菜,名义上是工作餐,实际上海参、鱼翅样样不少。他们套上勤俭节约的“马甲”继续奢侈浪费,这种现象须高度警惕:以“光盘行动”为旗帜消除铺张浪费,已时不我待。当然,勤俭节约风气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所能促成,要沉淀为中华民族性格中的永恒经典还是“任重道远”。但我坚信这一支“光盘style”绝不会只是一场流行风。

三、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参与社会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社会生活才是写作的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只有来自真实生活的作文,才符合写作的自然心里。我们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判断是非,增强社会责任感。可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条件限制,校园生活比较单调,参与社会的机会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接近生活,融入社会,就地取材,开发作文教学资源,拓展写作空间。

1.通过写游记、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带学生接触社会,观察人生百态,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举办参观、访谈、搞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多接触社会,增强情感体验。参与社会的形式可以多样灵活,班级性的,分小组的形式,也可以是个人的。比如高二年寒假时笔者布置了如下作业:(1)介绍家乡的春节习俗或春节期间自己参加或经历的事情活动(2)①写出父母经常为自己做的5件事。②写出自己经常为父母做的5件事。(3)假期里两则重大的时事新闻事件(政、经、科、教、文类)简述及感想评论(每则的事件简述及感想评论都不少于80字)。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是开拓学生写作天地的有效途径。只有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接受各种各样新奇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后,学生的写作意识就会变得活跃,学生的情感才会激发,积淀在心底的感情像喷泉一样汩汩涌出,这样,他们就会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生活的独特体验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写作,在作文实践中感悟生活。

2.利用多媒体教育工具引发学生体验和思考社会生活现在的高中学生离电子信息媒体越来越近,网络、电视等对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但学生并没有把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语言,不少学生写作不是通过加强阅读来增加阅历,而是依瓢画葫芦,拿他人的优秀作文满分作文来模仿,甚至抄袭,缺乏生活体验和社会气息。一篇作文从思想到语言,从选材到结构,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没有属于自己的认识。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生活、品味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悟和人生体验。比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这场深重的灾难对人们的心灵产生强烈的触动: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笔者让学生观看视频《汶川大地震感人瞬间》,凤凰卫视的《直击汶川大地震》,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去关注此事,并汇编了大量的素材,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资料,再让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写作,书写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在这次作文中学生大多能言之有物,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生活感悟,有的思想还比较严密深刻,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再比如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离开港大回高中复读,称北大更适合的时候,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从刘丁宁的角度,学生看到一个有主见的状元,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是一种境界;从教育的角度,学生开始反思37个“高考季”过去了,无数状元诞生了,但没有能在当今潮流中充当弄潮儿;从社会的角度懂得用平常心来看待。可见,利用多媒体教育工具可以把学生从狭小的学习天地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发展思维。

高中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作文;本真;个性化;教学方法

对于作文教学来讲,其方法远非只有一种,如果想要真正达到“本真”思维的贯彻,教师应当在带领学生强化阅读数量与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以使其作文创作思路、作文语言表现等走向多元化与个性化。事实上,也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作文创作的乐趣。

一、提升阅读量的前提保障

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强调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紧密联系。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来讲,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读书活动空间,使之在课堂上、生活里、网络中多接触优秀文学作品,且主动思考这些作品同作文创作的联系可能性。实际上,我们都知道,高中生如果想把作文写好,前期的阅读准备工作是极为重要的,这种准备,并不意味着浮光掠影式的扫过,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能够形成文化积淀。为此,教师应当对学生最近的阅读关注点予以重视,了解其读何种书、看何种电视与网络节目,对其思想动态加以了解,由此更有效地带动学生走向写作“本真”化之路。再者,教师需要提点学生于阅读中以小见大、举一反三,让大家由文本里面的一句一段中感悟到更加宽广的含义及延伸可能性,同一个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入,让其为作文思路的拓展增色。例如学生接触到的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富翁穿着一双很的旧鞋子去上班,一位新入职的员工把这件事看成新闻,讲给朋友们听,可朋友们有的对这位富翁有所了解,认为这并不是什么新闻,说他在生活中一向都比较节俭。由这则故事引申出的作文主题,学生会普遍指向于节约和勤俭,可若是教师可以做出角度更新颖的提示,让学生联想到贫穷与富有、信息的传播等内容,便可以让主题表现得到改观,更符合不同学生的心理期待。

二、尊重个性化的任务安排

提升阅读量、保证阅读思维的宽广度是一个保持“本真”、发挥“本真”的好做法,可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到对学生个性的充分尊重,使学生在心理受尊重的前提下,达到个性化表达的效果。实际上,现今的作文题目对学生“本真”的张扬是鼓励的,特别是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其在命题趋势上已经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多元化及个性化倾向,传统的体裁限制被突破,学生自由发挥空间更大。以高考作文为指归,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对学生的个性及创造力予以尊重,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自由表达的形式对自身想法进行抒发,以使其更加充分的认识自我个性、发展自我个性,自由表达的形式应当是多元化且不拘一格的,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皆有其优势,在书面表达方面,事件简要点评、散文小说创作等,均可为学生所发挥、教师所认可。对于教师来讲,给学生表达提出的唯一要求在于尽可能避免传统思维的限制,在实操中求变、求新,力争让语言和情感得到真挚饱满的呈现。利用多读、多练相统一的熏陶,把学生的“本真”性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更进一步突显学生的表达渴求。例如当学生学习过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之后,教师使之完成把诗词改编成散文的任务,便是一种比较值得提倡的做法。

三、实施多元化的发散功能

在高中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因“本真”而有效的路径里面可以有三个不同思路,其一在于作文的思路需要尽可能完整,绝对不能只注意“本真”的实现而无视文章呈现过于零乱的问题,对于任何一篇作文而言,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有的文字以此主题为中心合理展开。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教师在要求学生保证字数的同时,需要让学生对主题进行准确衡量,接下来用简明、连贯乃至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高中阶段会接触到不同的作文类型以及作文文体,教师要针对这些类型和文本做出专题化训练,帮助学生各个击破,以使学生注意到自身的写作强项,在个性化的前提下展现自我光彩。其二是要尽可能使语言同本真性情相协调,实现语言的完善化,对于写作来说,其可以视为口头语言的一种书面化呈现方式,因此亦应如口头语言一般丰富,为了实现这项目标,教师无疑更应当从学生个性化及表现多元化方面做出引导,以使写作教学过程更为关注语言的丰富性。而前期的大量有效阅读及个性的被充分尊重,都为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前提下,教师让学生学入挖掘阅读文本,实现自我精准剖析,找到其中与自身个性相一致的内容进行应用,可谓是一种无往而不利的做法,实施多元化的发散功能,则要求避免千篇一律的复制,而是要让作文表达尽可能富于创意。我们分析近些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其成功的原因很多都在于应用了极富创意的表述方式。例如我们看2014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要求为“什么是不朽”,其中的一篇满分作文《朽叶的桅子花》,使女人、青春、桅子几种意象相结合,富于个性化的表达,极具“真我”丰彩,也非常能吸引读者注意。

结束语: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高中时期的作文教学不应该有一个僵化不变的模式,那种存乎一心、运用于外的本真妙谛,才是作文创作的法宝,也正是由于这样,高中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才变得更重,其需要出于发掘学生本真个性的目标,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锐.拾得金粉铸成蔷薇——谈高中作文素材来源及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O3).

[2]邱春岚.善用素材争当“巧妇”——从高考阅卷看高中作文素材训练的几个误区[J].语文教学通讯,2014(28).

高中作文范文第8篇

1引导学生认真修改作文,鼓励其积极发表

朱光潜先生认为,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应持一种严谨的态度,让自己的文字与思想情感协调、统一。而要达到这一层次是不容易的。因此,他这样激励我们:“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高中学生写作文虽然不是搞文学创作,但是在平时的习作中,学会推敲自己的作文,让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好,是应有的学习态度。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课中,我有意识地以我们班某学生的作文为例,让大家共同品评,表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同时让学生给出修改建议,从而让这位同学知道从哪些角度修改自己的作文才能让自己的作文更出彩。在教学实践中,我深知,让学生发表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了前面修改环节的铺垫,学生如果再潜心琢磨一下自己的文章,就会有修改的思路,甚至会有更精妙的文字呈现于笔端。学生改过的作品,我会积极推荐到有关报纸杂志发表,比如安徽青年报、淮北晨刊等。谁的文章发表了,谁就会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一种成就感,写作的积极性倍增。

2积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是积累直接经验。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腹内空空”的状况,写作材料匾乏是造成学生消极应对写作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可以说,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是衡量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我们设计了系列生活素材搜集活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家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等。与之相关的写作话题分别是:关注校园生活热点,描述多彩的校园生活或对校园事件、学生行为表现发表评论;讴歌亲情,学会感恩,家里的事也跟我说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故乡是一个吟咏不尽的话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注社会万象,评说社会热点,做有梦有理想的时代新人;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家园,春花秋月,山川溪流,总是寄托着人们不尽的情思。其次是积累间接经验。

阅读是积累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在这种良好的读书环境的影响下,我们语文组的教师积极配合,从学校的图书室每月精选各类书籍供学生阅读。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乃至语言的表达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纷至沓来,供作者驱遣、使用。丰厚的阅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习写作的成功之路。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能有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作者:欧万武单位:安徽省濉溪中学

第二篇

一、凝练创作的真谛与本质,挖掘创作过程的情感内涵

作文教学,其实就是一种指导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而创作的过程与其它的教学过程有着一定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创作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思维灵感与知识积累,情感态度与创作意识相结合的过程,甚至就可以看成是一种对于美的表达。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更好地凝练创作的真谛与内涵,挖掘优秀作品的情感内容。比如,在进行有关景色描写的散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同学们播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一些相关的经典美文;在进行议论文创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一些比较经典的辩论赛,让同学们自己模拟一些辩论的场景,通过这种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立题、论据的阐述;再比如,在进行任务描写相文章创作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去,到生活中去,多与周围的人交流,与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工作的人交流,学生交流的多了,语言自然就会丰富起来,写作素材也就多起来了。并且,通过这些过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文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二、不断提升作文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来源离不开教师巧妙的引导。长久以来,教师更多的是重视怎么样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于是,教学中往往充斥大量的模仿、被动记忆等过程。显然,这不符合创作的本质。因此,在作文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的利用教学技巧,围绕创作的本质开展,比如,作文指导可以是作文思路,可以是写作技巧,也可以是沟通技巧,让学生的创作过程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统一。具体来说,教师要明白,在作文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依靠强加于学生来体现的,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只有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寻求能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事物,才利于学生接受,避免了“传教士”的做法;第二,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创作的价值和本质,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的加以点拨和提升,不能是单纯的就事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