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学课程野外实践教课心得范文

中药学课程野外实践教课心得范文

时间:2022-09-04 03:18:49

中药学课程野外实践教课心得

1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在野外实践教学中,要求带教老师有广博的专业、文史知识,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生动鲜活的讲解,激发学员的浓厚兴趣,真正使植物成为文化的、历史的、知识的载体。不能只是简单告诉学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好像走马灯,结果什么也记不住。譬如,奇蒿也叫刘寄奴,是中药学教材里不太重要的“活血化瘀药”,在华东野外经常碰到。在野外实践教学中,我首先会问同学这种植物是什么?学生不知道的话,先告诉学员叫奇蒿,一种治疗“金疮”的要药。

可是这对学员的冲击力还远远不够!我进而会引用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告诉学员这种植物又叫刘寄奴,名称与刘宋时英姿风发的皇帝刘裕(字寄奴)有关。原来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窜。第二天他又上山,却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到:“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

童子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给人治疗,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但士兵们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历史上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到现在。通过历史、文学知识的引入,这样就很容激发学员的兴趣。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单一的教学手段易使学员产生厌烦情绪,降低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教员诱导提问—学员作答—教员纠正补充模式进行讲解。还会向学生详细讲解重点植物的鉴别要点,部分植物的繁殖器官当场解剖观察,学员可以记在书本上,或者笔记本上,或者是植物的叶子上,这样可强化学员的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在讲解方面注意结合典型事例,强化“冲击”效应。例如猕猴桃植物在野外经常可以碰到,该属植物不仅作为药用,而且是重要的果源植物,具有很高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猕猴桃本来起源于中国,唐代在本草学著作中已有记载。一百多年前,到中国的传教士,在1906年回国时,把中国猕猴桃种子带到新西兰交给农民栽种,至1910年结出了第一批果实。此后自20世纪初至30年代间,中华猕猴桃先后被引种到美、英、日、俄、法、意、印度、比利时、智利等国,并且被称为“中国鹅莓”(Chinesegooseberry)等。

可是由于引种到新西兰的猕猴桃,对品种不断进行选育改良,加上合适的自然环境等有利因素,品味大为提高,产量显著增加,为新西兰创造了巨大的产值,而作为原产国的中国反而远远落后于新西兰。这样讲解可以启发学生深刻认识到植物学的意义,达到强化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认识的目的。实践教学,贵在实践。如在讲解何首乌时,学生自然联想到所谓的“人形”何首乌,经常来向我问这个问题。我往往先让学员亲自挖挖,然后再讲解其实所谓“人形”何首乌,纯属子虚乌有,迷信的成分太多,这样就容易破除学员脑海中的错误认识。

3对教学效果的巩固

根据学习规律,教学效果的巩固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在野外实践教学中,我常对重要药用植物进行拍照记录,让学员制作标本,让学员分组进行认药识药的竞赛。返回学校后,重新观看标本、照片等,网络检索等等,强化学员的记忆。学员在野外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将被酌情纳入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评估。这些做法对教学效果的巩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客观分析中药学野外实践教学存在课时少、教学内容庞杂等种种困难。但是,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激发学员兴趣、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巩固教学效果,对于中药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必然大有裨益。

作者:辛海量李同明苏永华吴良能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药学课程野外实践教课心得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zyxlw/62609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