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坐骨神经痛针灸治疗范文

坐骨神经痛针灸治疗范文

坐骨神经痛针灸治疗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03例均系门诊随机收治病例。其中男232例,女71例;年龄19~39岁75例,40~69岁213例,70~76岁15例;男性中左腿160例,右腿69例,双腿3例。病因属风寒湿或感染所致的坐骨神经炎202例,增生性腰脊椎25例,腰椎间盘突出13例,腰椎管内狭窄8例,骶髂关节炎24例,臀大肌综合症16例,病因不明者17例。临床表现:全部患者的患腿均有坐骨神经痛的典型分布,多呈放射性疼痛,疼痛多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背部;多数病例有持续性酸胀痛或“大筋串麻痛”;直腿高举征阳性,腰、臀、腿及踝后有压痛点,严重者在咳嗽、弯腰、劳累或睡觉翻身时有发作性剧痛,颏胸试验阳性;部分患者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力减弱,皮肤感觉减退;X线摄片可查出要骶椎或关节病变,血沉及抗“O”检查多为异常。

1.2治疗方法:取穴:主穴为四花穴(即双膈俞、双胆俞)。若全腿疼痛者,加刺环跳、丘墟;疼痛以膝关节以下为主者,加刺阳陵泉、承山;以髋关节以下、膝关节以上为主者,加刺风市、承扶;以腰骶部为主者,加刺命门、次髎;瘀血明湿者加刺血海、并三阴交透悬钟。

针法:患者俯卧位,尽量放松腰背部肌肉,穴位常规消毒后,取26号6寸长毫针,先垂直快速刺入膈俞穴皮下,得气后将针下后透刺至胆俞穴,边推进边捻转,使针感沿足太阳经脉向下传到至腰骶、臀部。然后,再用26号2.0~3.5寸长毫针(据不同的穴位而择不同尺寸的针具)针刺配穴,得气后,行提插手法,使产生明显的酸、麻、胀或沿经传导的针感,频率及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5分钟。起针后。再在疼痛明显或压痛点处,施以闪罐或走罐术,至局部红润、温热为佳。以上方法疼痛重者每日针治1次,疼痛减轻后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治疗结果与疗效分析

2.1疗效标准与结果:痊愈(针治后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下肢活动自如,能恢复原工作者)249例,占82.2%;显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下肢活动自如,劳累后偶有酸痛,能恢复原工作者)37例,占12.2%;好转(症状与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能行走,但时有疼痛者)12例,占3.9%;无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者)5例,占1.7%。总有效率为98.3%。

2.2疗效分析:首先就疾病与疗效的关系来看,202例坐骨神经炎痊愈180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100%;25例增生性腰脊椎炎痊愈18例,显效5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痊愈4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6%;8例腰椎管内狭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各2例,总有效率为75%;24例骶髋关节炎痊愈18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41例臀大肌综合症痊愈12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17例病因不明者痊愈15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100%。由上可以看出,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内狭窄所致者,效果最差。再就病程与疗效的关系来看,病程在半年以内的97例中,痊愈91例占93.8%,显效6例占6.2%;病程在半年以上的206例中,痊愈158例占76.7%,显效31例占15%,好转12例占5.8%,无效5例占2.5%;两组病例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X2=9.99,0.01<P<0.025,二者差别明显,说明病程短者疗效较好。

3典型病例

张某,男,37岁,公司经理。因夜晚在工地办公受凉后,发生左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后跟持续性酸胀疼痛月余。近日症状加重,严重影响睡眠。腰骶椎正侧位X线摄片及血沉、抗“O”化验均无异常。查体:患者行动困难,需人搀扶,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0度),环跳穴、阳陵泉、踝点等处有明显压痛,舌淡暗、苔薄,脉弦。诊为左侧坐骨神经痛。治疗以长针透刺四花穴,配刺环跳、丘墟,25分钟起针,继施走罐术。术后即感疼痛大减,直腿抬高52度,可行走。又如法治疗8次,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而告痊愈。

4体会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医林改错》中云“痹证有瘀血”,说明静脉淤阻不通为坐骨神经痛的病理变化基础。因其疼痛多在下肢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循环行线上,所以择取膀胱经、胆经的俞穴予以治疗。四花穴位于膀胱经,其中膈俞是八会穴之一之“血会”,针刺之可直达血所而起到活血祛瘀通经的作用。胆俞是胆腑之气输注之处,肝与胆相表里,针刺之可疏调气机以行气活血消滞,二者配合并施长针透刺,可使气行、滞消、血活、瘀祛、痛止。同时,再辨证选用这两条经脉上的有关局部腧穴并辅以拔罐术,从而较快的疏通了经络气血,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