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范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范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中医虽无“慢粒”病名,但据其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食纳减少、消瘦、出血及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可归属“虚劳”、“血证”、“癥积”等范畴,现根据近10年文献资料,对本病中医药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1.1病因认识

周氏等认为慢粒成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情志不调,气滞血瘀;二是饮食不节,内生痰瘀;三是起居失常,邪毒侵袭[1]。其他医家对其病因也作了多种论述,然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先天之因。父母身体孱弱,精血不旺,根底不坚。②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伤,精气亏损,积久而成。③邪毒(包括瘟毒)入血伤髓,正虚邪恋,气弱阳衰,或外感缠绵不愈,正气持久不复。④境遇艰难,情志抑郁,气血亏损,积渐成劳。⑤药误、医误等。

1.2病机探讨

1.2.1因虚致病周氏等认为,慢粒发生乃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引起脏腑亏虚,或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引起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致使邪毒乘虚而入。邪毒入侵,轻者伤及气血,重者伤及骨髓,致使气血亏虚;邪与营血相搏结,使气血流通失畅,脉络瘀阻,久而成积[1]。陈氏认为,慢粒临床多见神疲懒言、体倦乏力,心悸失眠,口干咽燥,午后低热,周身疼痛,癥积包块(肿块),出血,舌暗淡或紫暗,脉细数或细弱等虚实夹杂证候。究其病因,素体不健是内在隐患,复感邪毒是外在因素。其以气阴两虚为病机之根本;血瘀内阻,邪毒内盛或邪毒伤血是病机转化的外在表现。因虚致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早期实证极为突出,随着病情进展至加速期或急变期则实证仍存,虚证渐现,实邪益锢,虚证愈虚[2]。焦氏提出慢粒的发生是在正虚前提下,感受邪毒,正邪相争,正不胜邪,邪气踞之,逐渐发展而成。内因为正气亏虚,外因情志抑郁,气滞血瘀,或饮食不节,滋生痰浊或邪毒侵袭,留恋不去。以上诸邪气常交错夹杂,混合致病,痰、瘀、毒邪搏结于骨髓,连及脏腑,耗损正气而成虚劳。其病位多责之于肝脾,病理改变多为气滞、血瘀、痰结。邪毒久羁,变生多端[3]。何氏认为慢粒的主要病机是虚、毒、瘀三方面,系本虚标实证。“虚”是正气虚衰;“毒”为外邪、内毒合而致之;“瘀”因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热毒内盛,气血失调,经脉失和,气机阻滞,热毒与气血互结,渐成癥瘕积聚[4]。尤氏提出正气不足,感受瘟毒之邪是慢粒发病学基础。病机为五脏虚弱,精血失守;虚邪贼风,入血伤髓。五脏虚衰、精血内夺为本,邪气内乘为标[5]。卢氏认为,该病因肾脏虚衰,精髓内亏,复感疫毒之邪所致。正气亏虚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6]。有作者提出其发病机制为阴阳失调、相火妄动。并依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研究加以阐述,试图建立骨髓造血功能—肾中相火模式。认为“肾主骨生髓。”骨髓造血功能与肾脏密切相关,由于肾藏精,精化血,在生理状态下,肾阳温煦,蒸化阴精而化生血液。根据阳主动,阴主静及“凡动皆属于火”的理论,慢粒骨髓造血组织恶性增殖可认为属阳盛阴衰,其病位在肾。由于妄动之相火暴悍酷烈,能大伤元气,煎熬真阴,令气阴两伤,精血亏乏,是为“元气之贼。”这与慢粒细胞非自限性恶性增殖而破坏正常造血功能病理变化相一致[7]。

1.2.2因病致虚吴氏认为慢粒证候产生乃因邪毒久恋,耗伤正气所致,与一般单纯正气虚弱而产生之虚证表现不同[8]。陶氏认为邪毒入血,伤及骨髓,而致血瘀,邪毒与瘀血相搏,结积于内形成痞块,或邪毒内盛,耗伤气血而致气血双亏证候[9~11]。张氏认为慢粒系伏气温病所致,虽初起即呈气血亏虚,然亦有热毒深入血分之象,因病致虚,其见证至繁至杂[12]。汪氏认为慢粒病机属气滞血瘀,气虚血热,虚实夹杂、以实为主[13]。肖氏认为慢粒病机在于外邪侵袭人体,客居脉中,暗耗正气,瘀阻脉道,导致血瘀。其枢机在于邪毒、瘀、虚三病理环节相互衍生。稳定期多为邪毒内伏,郁而待发;加速期多为血瘀正衰,阴阳两虚;急变期多为毒血搏结,阴阳衰竭[14~15]。邓氏提出慢粒急变,当属中医“热劳”、“急劳”范围。并认为慢粒急变属邪毒瘀阻,精气内虚,虚中挟实之证[16]。赵氏认为,慢粒乃邪毒致病,无虚一说。临床出现的虚弱症状,只是外在表象,而血分热毒才是疾病本质,其由多种毒邪深入骨髓所致。故临床上表现为血分热毒之象,其反复出血即是血热妄行之表现,决无气不摄血之可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