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精神病住院患者开放化管理范文

精神病住院患者开放化管理范文

精神病住院患者开放化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开放病区管理模式。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精神患者1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6例。研究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从入院的第1天开始住进开放式家庭病房,对照组患者住封闭式病房。在入院时、住院12周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住院12周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和NOSIE-30各因子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院6个月后,研究组SDSS的总分和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放病区管理模式能减少长期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的住院综合征的发生,有效的保持其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开放式病房;慢性精神病;长期住院;社会功能

目前,我国大部分精神病院采取的是封闭性质的住院形式,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70年代就已经开始尝试对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管理,结果显示对患者的病情恢复、疗效巩固大有裨益[1].现将笔者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作开放化家庭管理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2005年3月~2006年4月门诊随机收入我院,符合CCMD-3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精神病的患者201例。于2007年12月完成住院治疗及门诊随访调查172例,成为最终研究样本。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精神分裂症79例,情感性精神障碍5例,癫痫性精神障碍2例;对照组:精神分裂症7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7例,血管性痴呆1例。脱落29例(14.43%),主要原因为未完成住院治疗、拒访/外出及治疗过程中由开放式病房转入封闭式病房或由封闭式病房进入开放式病房等。两组患者详细资料见表1(以下表格用三线表!)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同的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无家属陪同,住进以1个病区为单位的封闭式病房;研究组患者在1~2名家属的陪同下住家庭式的病房。家庭式的病房采用病室家庭化管理,如室内设有家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允许病人在自己的病房内摆放自己喜爱的东西,允许病人使用自己的床单、被罩,让病人随时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尊重病人的权利,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尊重病人生活习惯,物品放置以个人意愿为转移,使病人像在家里一样方便自如;可以将家人和孩子的照片装饰在病房墙上、桌上、门上。在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家属的陪同下,按患者的生活习惯,可自由进出自己的病房,患者之间可以互相串门,并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如煮饭、炒菜、看书、看电视、上街购物、随时接受来访,但规定患者每天必须完成最少1项家务。

1.2.2评定方法:在患者入组前、住院6周、12周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各评定1次,分析总分和各因子分,数值越大,病情越严重。在患者入组前、出院回家6个月后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各评定1次,SDSS评定是对患者知情人的询问,在评定时,剔除父母职能和婚姻职能2个不适合患者的单项,各单项的分数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在患者入院时、住院12周各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分别评定。评定时,每1名患者由2名评定员进行评定,记分时由2名评定者的分数相加取均数,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治、总积极因素4个因子分的数值越大,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5个因子分的数值越小,病情越轻。所有评定均采用双盲法,结果评定分别由经培训的课题组医护人员完成,评定前已进行量表使用者之间的一致性检验。

1.2.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完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入组前BPRS、NOSIE-30、SDSS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6周、12周末,研究组BPRS总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12周NOSIE-30总分比较,研究组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等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出院6个月后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见表2、表3、表4。

表2两组患者住院后简明精神病定量表总分比较(X_±S分)

表3.两组患者住院12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得分比较(X±S分)

表4两组出院6个月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得分比较(X±S,分)

3讨论

慢性精神病患者因为长期住院造成与社会的隔离,导致其社会功能、生活技能的退化,出现以退缩、被动、顺从、淡漠为主要表现的“住院综合征”[2]。我们实施开放化家庭管理干预正是以病人的整个家庭、病人和直接的看护者为主要对象,运用相关医学和护理学理论,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以达到促进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全面康复为目的。恢复患者原有的社会功能,使其较好地完成其社会角色。在康复中,保持患者的角色功能既有利于保持他们的自信心,又可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外界接触[3]。

人患病后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护士应该以病人的方便、舒适为出发点,建立一个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的、和谐、安全、支持性的护理环境,使病人在接受治疗及护理服务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治疗、护理及恢复健康的活动。应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及人格,为病人创造关怀温暖的环境,使病人感到被接纳及理解,减少病人由于疾病而造成的焦虑、孤独、猜疑的心理,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感。通过为患者提供家庭式的住院病房,并每天督促患者完成最少1项家务劳动,而且患者能与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既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又使患者不因为住院而与家务劳动脱节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维持相对稳定的技能训练,使患者与外界保持持续的接触,稳定和调节患者的情绪,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准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本研究从表3中可看出,在住院1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等4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等5个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培养了患者对生活的兴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出院6个月随访,SDSS评价两组患者各个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得到全面恢复,回归家庭后,社会适应能力好,基本能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结果显示,实施开放化家庭管理的患者,其人际交往、社会功能、社会兴趣、积极性和责任感均有显著的提高,有效防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下降,最终达到职业康复和社会回归的目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