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分子影像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范文

分子影像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范文

时间:2022-12-11 03:14:55

分子影像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摘要】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是在全面、深入掌握专业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分子影像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分子生物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化学、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代表了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未来和发展趋势,不仅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科技创新与医学研究的前沿科学的代表,如何加强学生的分子成像科研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研究生教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武汉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出发,结合多年的分子影像学人才培养经验,总结出若干适用于培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分子成像科研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分子影像学;科研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

自2015年以来,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式开始施行专业型与学术型分流的新培养模式[1]。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2],新模式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以培养一线影像医生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影像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和训练,注重临床经验的积累,研究方向以应用型临床课题为主,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研究生学历证及硕士学位证[3-4];新模式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教学和科研人才的培养相衔接,研究方向以基础实验研究课题为主,强调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训练,注重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5-6],这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和核医学、分子生物学、化学、材料学、药学、物理学、放射医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7]。分子影像学不仅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科创新的前沿,更将主导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训练内容,如何加强学生分子影像学相关科研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学的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武汉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武汉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经验出发,根据分子影像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加强分子影像学学科和平台建设、强化临床和分子成像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分子成像科研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根据多年的分子影像学人才培养经验,重点就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分子影像学科研的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分子影像学学科建设,构筑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平台

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功能的主要承载体,“只有高水平的学科点、高水平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生”。学科是人才培养的必要平台,只有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平台、高素质的学科队伍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才能培养出具有很高科研能力的学术型人才[8]。加强分子影像学学科建设,主要包括:(1)构筑高水平的分子影像学研究平台:要求平台具备先进的分子成像设备和技术,为研究生提供开展自主创新科研活动的场所;(2)具备丰富的分子成像研究资源:要求学科具有稳定的、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指导教师承担高水平的科研课题,为指导研究生的科研方法、训练实验技能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供条件;(3)要求组建高水平的分子影像学研究团队: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鼓励针对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和具体研究方向,组建由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导师为主,以相关交叉学科导师为辅的多学科联合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和综合指导;(4)倡导学科交叉与融合,努力寻求稳定的多学科交叉合作:由于国内科研和教育仍然是学科割据的天下,往往缺乏支撑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平台。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涵盖多种技术,涉及成像、治疗和体外检测等各个方面。但是,随着亚专业分类越来越精细,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往往仅注重单学科的训练,对多学科交叉思维与科研方法培养的力度明显不够。而分子影像学研究必须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交叉与合作,既需要临床医学从分子水平提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也需要化学、药学、材料学、信息学等学科提供相应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因此,分子影像学学科建设还要注意搭建多学科交叉合作平台[9]。

2加强临床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我国目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普遍存在临床医学和分子成像相关交叉学科的课时较少、内容较浅等不足,因此学生的临床和相关交叉学科(尤其是生物化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动物学、纳米医学等)基础相对薄弱,而分子成像研究既需要从临床医学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也需要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10]。武汉大学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专门设置了临床科研概论、纳米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技术研究技术、高级细胞分子生物学、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临床病理生理学、共聚焦激光扫描纤维术、生物统计学及统计软件与应用等课程,专门针对分子影像学科研工作要求开展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训,大大强化了学生临床知识和分子成像相关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还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分子影像学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掌握分子影像学或融合成像技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同时,根据研究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量身确定分子成像研究课题的组成权重,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如:分子成像与人工智能、分子成像与大数据、分子成像辅助放疗、分子成像辅助穿刺活检、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及辐射生物与辐射防护等,充分发挥分子成像交叉学科的特点,给学生发挥特长的机会,实现“个体化培养”。

3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学术型人才不仅要有雄厚的理论知识基础、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自学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专业英语阅读、书写和对话能力等。分子影像学学科的特点是:涉及知识面广、专业内容多、影像设备及技术更新速度快,必须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建立科研思维能力,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多种学习途径了解本领域的知识前沿和最新动态,拓展自身的知识涉猎面,了解其他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热点,开阔视野、拓宽眼界,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专业英语和文献检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技能。武汉大学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专门设置了公共英语、医学专业英语、医学文献导读等工具课程,要求自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还强调在学生实习实践(即学生进入科室跟随导师学习)阶段,通过科研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并通过文献抄读等形式加强学生专业英语阅读、书写和对话能力。另外,武汉大学尤其注重医学生人文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创新能力是学术型人才科研能力的核心,而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并发现问题是创新的根本,这种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多的是来源于人文素质的培养,者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方面[11]。武汉大学专门成立了医学人文中心,全面统筹医学人文学科建设和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注重对医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人文精神的内化、医学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塑造。武汉大学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门设置了自然辩证法、循证医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设置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课程,传授科研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和道德规范,同时定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公开课,促进学生深厚人文素质的积淀。

4加强分子影像学的专业科研实践能力培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点是建立科研思维、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初步具备包括发现问题、查阅文献、总结归纳、实验设计、实验组织实施和科研表达在内的6大科研能力[12]。因此,在实习实践(即学生进入科室跟随导师学习)阶段,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尤其重视对学生进行分子影像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分子成像科研实践能力。首先,夯实学生分子影像学专业知识基础:要求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自学《分子影像学》课程;第二、训练分子成像常用技术和技能:要求研究生深入实验室和课题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分子影像学,激发自身对分子成像科研的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导师的课题中,以科研课题驱动的方式完成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要求导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频繁的、有效的沟通,加强师生联系、增进师生情感。武汉大学定期组织开展研究生谈心谈话“温馨行动季”等活动,要求导师在对学生课题的选择、研究思路的梳理和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的同时,深入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尊重、帮扶、引导和鼓励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第四:强化对研究生的管理过程,对开题报告、考核严格把关,定期检查时间进度,检查实验记录等。另外,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从初级模仿、科学对比、原创性研究、深层次探讨四个方面逐步形成和完善[13],而硕士研究生阶段更多的是初级模仿和科学对比,因此,培养学术型硕士的分子成像研究科研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力度的把握,切忌对学生的科研成果提出过高的期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为将来的分子成像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强调科技创新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决定分子影像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导师的重要职责[13]。那么创新观点从何处而来?主要来源于导师的引导和自我阅读。因此武汉大学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献,实时了解目前相关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前沿热点问题,了解相关研究的技术和方法,从现有的研究中捕捉创新灵感,并及时和导师沟通交流,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选择课题时强调课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等,并进一步考虑课题的延伸性、发展性,便于课题纵深发展。另外,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特别重视营造分子影像学交叉学科的科研创新氛围和良好环境。首先,充分发挥学生团体作用,鼓励不同知识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互相帮助和促进,主要是鼓励学生自发通过分子影像学相关交叉学科的多学科讨论来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而学科交叉有利于产生思想碰撞,激发科研灵感,促进新想法、新观点乃至新理论的产生。另外研究表明,研究生之间的压力对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紧迫感具有积极影响,故应充分发挥学生团体作用,营造强烈的学术氛围。同时,要积极开展学科内、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主办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开展各种学术讲座活动,创建研究生学术论坛,通过分组讨论、科研汇报、学术沙龙、经验分享会、校际间合作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等多种多样的丰富形式,营造自由宽松的科技创新学术氛围,并鼓励研究生参与进来,这是拓宽研究生视野、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4]。另外,武汉大学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综上所述,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分子成像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应通过高水平的分子影像学科平台,切实巩固和加强研究生的临床和分子成像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研思维,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注意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进我国分子影像学的学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苟小芸,屈艺,母得志.浅谈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J].教育教坛,2018(49):54-56.

[2]张丹,孟焱,翟林,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初步尝试[J].医学教育管理,2016,2(6):764-767.

[3]陈宝莹,于军,王文,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学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6):482-483.

[4]刘丽东,康巍,王琛,等.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5):45-47.

[5]张丹,孟焱,翟林,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初步尝试[J].医学教育管理,2016,2(6):764-767.

[6]田梗,姜文国,杨春华,等.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驱动式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196-200.

[8]徐晖,赵欢,卢昌波,等.学术型学位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39(3):444-446.

[9]覃丽,朱能,李顺祥,等.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药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9(18):90-92.

[10]魏光全,贺洪德.分子影像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8):1009-1010.

[11]蒋明,韩莉.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J].医学与哲学(A),2015,36(7):24-26.

[12]杨英.浅析如何提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J].教育教学论,2016(47):152-153.

[13]王建武,王金洁,彭如臣.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3):326-328.

[14]孙继红,刘家鑫.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分子影像研究生教育与培养[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17):52-54.

作者:卜丽红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分子影像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yxxlw/74557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