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生职业发展及教育策略分析范文

医学生职业发展及教育策略分析范文

时间:2022-03-20 05:44:05

医学生职业发展及教育策略分析

1医学生职业发展的现状

调查显示2005年以后毕业的医学生职业分化显著,动态化程度高,占66.7%的毕业生有跳槽离职倾向,且跳槽频率高;对就业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回报持不满意态度的占50.0%;职业发展专业化程度低,仅30.6%,其中能正确掌握医学技术、有进取心、能胜任医疗工作的占49.7%;技术能力一般,需要努力才能勉强完成任务的占到了25.0%。2000~2004年期间的毕业生,从事专业的占42.5%,他们重视个人发展权,在团队中以辅助者的角色出现,注重参与和知识积累,重视单位为个体成长所能提供的条件。1995~1999年期间的毕业生,专业化程度高,从事医学和专业管理工作的占71.4%。进入此阶段的医学毕业生,个人创造能力快速成长,在创新团队中的地位稳步提升,经济收入稳定。1994年以前毕业的医学生,经过长期的医学和社会实践,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行为能力和其他知识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个人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成为单位知识创新的中流砥柱,职业发展较好。其中特别优秀、专业技术高超、已成为技术骨干和业务专家的占到33.8%;表现优秀、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占45.3%;熟练掌握技术、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力的占12.9%。在医疗岗位上的医学生,普遍感到精神压力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假期和夜间值班工作负担重,但对职业的发展前景比较有信心,三分之二的调查对象对此表示比较满意与满意。

2医学生职业发展的困惑

2.1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现实的差异性

医学生大多在校时都进行了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发展规划,但高校扩招后的医学类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不得不面临非医学临床岗位的选择,社会上的各类医药企业已成为医学类毕业生的择业对象。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表现出差异性,职业匹配度差,全新的工作使医学生毫无职业发展的思想准备,导致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准,加之职业发展规划调整不及时,一时难以胜任岗位工作,形成了较大的职业压力。

2.2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一致性

由于医学院校存在着专业口径细、技术专一、知识面窄、各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与社会需求不对等等问题,使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类型以及质量方面造成不符合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富有创造力的人才需求。在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的前提下,对医学生的职业定位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职业目标难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相匹配,兴趣爱好及专业特长被不相匹配的工作弱化,导致创造性工作少,完成任务式的应付性工作多,不能进入最佳工作状态。他们感到没有归属感,心态不稳,动力不足,进取心不强,对自己要求不高,压抑了部分有潜质人才的成长与作用的发挥而阻滞职业发展。

2.3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及工作单位内部权益的不均等性

研究资料表明,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导致其收入差距悬殊。同时,相同地区或相同单位同等级别的医学工作者中,收入高低的差距也较大。收入差距是引起职业不稳定的直接因素之一。在工作单位内部,往往还存在着其他权益的不均等。权益的不均等性,导致资源分配上的不平衡。医疗行业属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对硬件软件的要求较高。但由于受行政管理体制等各种因素的长期影响,我国医疗行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存在“重权力,轻专业、轻学术”的现象。在资源配置中行政管理等权力部门占大部分比例,资源的配置权基本掌握在行政部门和权力人士手中,造成个人专业发展上的条件不平衡,影响专业人员职业发展中正当竞争的积极性。

2.4职业发展与创造能力的不对等

在有些单位或部门,存在职业发展与创造能力、人才素质和实绩的不对等性。如工资制度、晋升制度等,缺乏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没有给每一位员工创造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论资排辈和“大锅饭”现象严重。员工没有自我激励与自我实现的愿望,抱着“等”的态度混工作,不敢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不敢把成功作为需求,无明确的奋斗目标,职业发展乏力。调查发现,员工对其职业发展感到最不满意的是“晋升制度”。

2.5继续教育与岗位工作的冲突性

继续教育是一种针对性强、效益高、间歇性进行的终身教育。事实证明继续教育是医学毕业生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可使医学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不断提高,以满足自身核心素质和拓展素质的要求。脱产培训是较好的一种继续教育方式,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来提高某项理论、技能和创造力,得到大多数专家学者和专门人才的肯定。但职后的脱产培训等继续教育,往往在时间上与岗位工作有一定的冲突性。参加脱产继续教育人员学成后的岗位安排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存在形式化的倾向,致使许多医学类毕业生无法得到新知识补充,知识老化现象较严重,使职业发展缺乏原动力。

3医学生职业发展的学校教育对策

3.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创造力教育,使人才的培养适应社会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改革课程体系,使之成为有效的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载体。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创造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内容,同时要密切联系临床实践,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做到课堂教学与医疗实践相结合,并用直观教学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与专业技能。在课程体系中还要适度加大选修课的比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人文素养。其次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投入。再次要增加有利创造力开发和职业发展的团学活动等,使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校园教育环境中得到不断提升[3]。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适应创造性教育的教师,以满足培养具有职业发展能力的学生对教师能力的特殊要求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提高教育者本身的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的创造型教师,从大学教育环境上保障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成效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想象一个自身没有创造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教师,是无法胜任培养具有创造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学生这一重任的。一个创造型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学生参加工作后的职业发展能力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3帮助学生搞好职业发展规划,并指导学生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具体岗位修订职业发展规划在低年级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要经过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下降等几个阶段。医学生毕业选择工作正值职业发展的成长阶段和探索阶段,应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并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一旦确定职业和岗位,就要修正在学校读书时制定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其更具现实性和实用性。学校可通过职业发展信息系统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和岗位,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3.4加强“救死扶伤”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高校要重视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观[4]。正确认识和看待权力、工资、晋升、工作条件和发展前景等,正确处理个人地位、待遇与乐于奉献的关系。教育学生医学是人学,医学是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的。教育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应坚持和发扬奉献精神和必要的自我牺牲精神,努力奉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积极履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和增强其医德感情,使学生把挽救患者生命和治疗患者疾病视为自己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的职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救死扶伤”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道德原则。

3.5建立职后导师制,鼓励学生与学校建立职业发展信息联系,并通过导师解决终身继续教育问题学校建立职业发展信息系统,鼓励学生与学校建立职业发展信息联系,并派对职业发展有研究的专家担任职后导师,建立职后导师联系制,指导他们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创造力,并随时解决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医学生的职业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注重对学生职业发展实施有效促进,学生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素质,即理论知识、创造能力、信念态度、道德规范等,并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事实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才能使自己的职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被举报文档标题:医学生职业发展及教育策略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yxjxlw/5945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