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食物中毒范文

食物中毒范文

食物中毒

2008年7月8日,云南大理市下关镇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经过

2008年7月8日,大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附属医院急诊科报有3名到大理走亲戚的儿童吃完午饭后30分钟至1小时内先后开始出现恶心、剧烈反复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腹泻为水样便,经附属医院急诊科诊断疑似食物中毒。大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报告后,开始流行病学调查。

查首发病人李某,男,7岁,桃园2社人,学生,午饭后30分钟出现反复呕吐,并伴有头晕、头痛、腹泻水样便。查:一般状态可,但精神略差,恶心、小便黄,余未诉异常。曾于2008年7月8日中午进食过袋装熟食。

后在1小时内3名进食过袋装熟食儿童先后出现中毒症状,经急诊治疗恢复,无一人死亡。

2流行病调查

2.1卫生学调查

所食袋装熟食为大理某一副食批发商店所购,放置约3周余,由于已无剩余食品,包装也已被丢掉,故对于生产厂家、品牌、保质期等已无从查知。据大一点的孩子说,吃时已发觉有发酸等不良异味,所以吃了一口后就未吃,说明袋装熟食的感官性状已发生改变。

2.2病原学检验

2.2.1标本的采集

分别采集3名儿童的呕吐物及腹泻物各3份于无菌器皿中。因无剩余食品,所以无法采集到原来食品进行检验。

2.2.2分离培养

2.2.2.1菌株分离鉴定按《食品卫生微生物》(GB4789.10-2003)进行,根据菌落形态、溶血、革兰氏染色、镜检、血浆凝固酶、生化反应特性来判定。

将标本直接接种于血琼脂和Baird—parker琼脂平板,置36℃24小时;再将标本的5ml接种于7.5%氯化钠肉汤中,经36℃24小时增菌后再转种于血琼脂和Baird—parker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在血琼脂上可见菌落圆整、光滑,呈金黄色,周围有透明溶血环,在Baird—parker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黑色,具金属光泽,边缘较淡,周围有一混浊环。挑选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

2.2.2.2生化特性

2.2.2.3动物实验

将培养物接种肉汤管,于36℃环境中培养5日,于100℃水浴中加热30分钟,离心沉淀取上清液备用。取上清液5ml注射于猫(成年猫)腹腔内,约50分钟,发生呕吐、腹泻、畏寒、体温上升等症状,经4小时左右逐渐恢复正常。

3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种重要细菌。病原菌仅限产肠毒素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以SEA-SEC等5种血清型为主,易经手或空气污染食品,而引起食物中毒。在基层实验室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判定时,往往仅根据集体发病症状、可疑食物,且在食物中或在患者标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做出判定。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判定标准中,规定必须在食品中检出肠毒素或从中毒食品、呕吐物中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其菌株检出同一型别肠毒素或不同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肠毒素为同一型别时才能判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肠毒素在一般的温度加热不被破坏,使食物污染后而引发食物中毒。曾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工厂里用食品包装袋包装的灌肠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毒素,而散装的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证实了是由于包装过程中受到了人为的污染。由此可见,袋装熟食的卫生问题不容忽视,对这些行业从业人员更要加强管理,提高其卫生意识,必须强制生产和销售食品的从业人员在工作时戴口罩及手套,以防止污染,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4讨论

4.1根据临床症状及病原学检验,证实该次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所致。

4.2葡萄球菌的繁殖和产生毒素与空气中的氧分压有一定关系。当氧分压降低时,毒素较易形成。

4.3本次中毒均为儿童发病,且发病率都高,病情也较重,说明儿童对肠毒素比成人敏感。但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一般不导致死亡。

当前,食源性疾病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作为控制食源性疾病主力军的卫生监督、疾控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从根本上着手,坚决打击取缔不顾公共食品安全的不法商贩、地下黑作坊,防止危害公共健康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