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检验教程就业导向的探究范文

医学检验教程就业导向的探究范文

时间:2022-10-15 09:42:29

医学检验教程就业导向的探究

1转变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是解决就业导向适应性问题的前提

医学检验高职教育是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就业教育,是为医学检验市场提供“适销对路”“、零距离”对接的应用型、技能型检验人才的适应性教育。换句话说,医学检验高职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用得上”的职业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职业结构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医学检验高职教育应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不但要使其具有“一技之长”,不仅具备上岗、顶岗的针对性就业能力,更要具有适应职业转换的迁移能力,这也是适应性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观念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从“终身职业”观转变为“终身就业机会”观。只有在协调好高职教育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的前提下,构建更有发展潜力和弹性的动态课程体系,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符合人成长需要的课程体系,才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解决以就业为导向的适应性问题。

2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医学检验高职教育模块系列化课

程体系是解决就业导向适应性问题的保障处理好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是医学检验高职教育的难点。它的总要求是:高等教育性、职业性、技术性相协调;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与当前生产实践水平相协调;本地域生产水平和未来发展水平相协调;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当前需要和前瞻性要求协调。其中,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2.1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内涵

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是一种扩展的“集群式”课程体系结构。即:按大类专业设置基础模块(集群职业能力)和职业方向系列模块(岗位专项技术能力),并根据技术变化和市场对各职业方向人才的需求情况,动态增加或减少部分职业方向系列模块(专业拓展能力)。

2.2构建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

为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原则,一个专业可设5~6个主要岗位和2~4个拓展岗位。每一项岗位技术(技能)能力由对一个系列课程(2~4门理论课程+1~2门实训课程)开展教学进行培养,形成系列课程链。构建原则:(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原则,即医学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原则,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3)针对性原则,具有自身专业独特的构架;(4)灵活性原则,在坚持统一性、加强整体性的同时,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5)整体优化与有机整合原则,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并加以综合化改造;(6)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原则,突出以能力为主线、素质为导向的专业技能训练;(7)可行性原则,有可操作性;(8)实践性原则,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检验和正。

2.3构建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2.3.1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领域与岗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临床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为核心职业领域,在临床医学检验领域,学生的就业范围是医院检验科、独立实验室、体检中心;在卫生检验领域,就业范围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监督所、质量监督局等实验室。工作岗位有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食品检验、水质检验、空气检验等,毕业后工作1年以上可考取检验士资格证;在就业拓展领域,学生的就业范围是病理检验科、企业实验室、试剂仪器公司等,工作岗位有试剂生产、销售等(见表1)。

2.3.2深入调研,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组成要素我们对广西区内40多名医学检验专家、教授,50多所医院检验科资深检验人员及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归来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研结果,确定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明确岗位工作领域及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完成任务所需能力目标分析见图1。

2.3.3依据职业能力目标要求,确定面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系列化模块组合在分析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制定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人才规格,确定岗位能力模块结构,制定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目标。通过优化重组构建了倒“T”字型“宽基础、活模块”的“四模块系列化”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这是一种扩展的“集群式”、理论与实践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结构。理论体系:首先制定倒“T”字型中横向的“一”———综合素质基础课程模块(见图2),然后面向与专业相关的特定职业岗位群(集群)的多种职业方向,抽取出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作为职业方向的基础部分,设立纵向“I”的职业基础课程模块和根据职业方向要求设立职业技术课程模块(见图3)。实践模块体系包括:职业基础技能训练模块、职业专项技能训练模块、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模块。这一课程体系可根据市场及职业技术岗位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动态增加或减少部分职业方向的系列模块,尤其是就业拓展模块的课程方向设置完全可以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3.4以满足从事检验及相关工作的技能人才需求为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核心,确定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组成及与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能力结构框架,如图3所示。

2.3.5基于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设计“2+1”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设计包括“2”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教学设计两个部分,即进行两年的院(校)内教学和一年的医院、企业技能强化训练及实习,从内涵上讲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一年在职业岗位上重点进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也可以说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学会做人和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学会做事,使培养的人才尽可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应岗位要求,寓教学于实际工作、科研之中,达到学有所长、一专多能、毕业即能上岗工作的职业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2.3.6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目标为主线,重新修订教学计划:(1)课程设置打破原学科本位的条条框框,完全针对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来确定,体现医学检验高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特色;(2)专业技术能力模块课程组成,以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为目标,由专才型转为通才型,由单纯培养临床医学检验或卫生检验转为两者合一的医学检验专业;(3)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引入“阶梯训练模式”的阶段式和纵向交替式教学形式,推行早期接触临床的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将组成医学检验职业能力的某些知识或技能进行组合;(4)课程安排,采用三阶段式的“1+1+1”模式,即第一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认知阶段),第二年为专项技能培养与临床见习(行业入门阶段),第三年为反馈、综合技能训练及临床实习(岗位适应阶段);(5)开设限选课和任选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6)调整课程结构和课时数,精简重复教学内容,加强形态学教学,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7)增设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医学科技前沿知识,紧跟学科发展趋势;(8)专业拓展模块下设47个小(活)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置3门课程,以专业特长班的形式开课。

2.3.7引入行业标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成立医学检验技术教育专家委员会,通过学校与医院、企业间有效的合作、联动,使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深度融合。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以检验行业岗位标准来规范和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3.8创设情景教学环境,打造各类实践基地与医院、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创设具有职业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双重身份,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实现从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化到岗位技能培养的现场化及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目标。

3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主要特点

(1)就业导向指出了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该课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使课程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课程体系中清晰体现就业方向;课程设置指向岗位需要,即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课程内容,体现“能力本位”思想;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职业方向课程满足了学生即时就业的需要。(2)模块系列化确定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首先,对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设计为专业平台模块;其次,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职业岗位的技能设计为满足就业需要的职业岗位课程模块,按照“基础(A)+技能(B)+综合实践(C)”的解构原则,对各岗位课程模块进行纵向分解,形成链式结构(或称模块系列化),并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衔接。(3)适应性阐明了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适应变化的显著特征。适应性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职业方向模块的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保持一致,体现出课程设置的适应性;二是根据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率的变化情况,调整选修相应职业方向模块的学生人数,体现出课程选择的适应性。

作者:陈芳梅单位: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医学检验教程就业导向的探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