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专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范文

大专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范文

时间:2022-10-31 06:07:51

大专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

为探索大专层次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采用方便抽样,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2位杭州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校友展开调查。岗位能力最重要的前四名分别为“掌握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开展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人群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技能”、“能开展公共卫生现场调查和资料处理分析”和“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卫生信息的收集与报告”;岗位课程的前四名则为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慢性病综合干预和卫生统计学。由此,按“服务基层突出实用”的教学理念,大专层次预防医学应着力培养肯做、能做、应用型、操作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定向输入。

关键词:

预防医学;大专;培养模式

在新时代医药背景下,兼顾防治职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亟需一批专业的公共卫生人才。然而,浙江省高校每年的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已不能满足本省基层需要;且毕业生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毕业后愿意去基层就业的少之又少[1]。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普遍反映没有该专业的毕业生前来应聘。由此看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才紧缺”的局面已尤为明显。为缓解基层压力,在已取消该专业近十年的今日,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又重新设立了大专层次的预防医学专业。由此,在新常态的办学背景下,明确大专层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调整专业培养方案,适应新的岗位需求,已势在必行。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5年11月以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卫生系毕业的,目前在浙江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第一线工作的32位校友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方便抽样,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32位校友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个人信息、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和大专层次预防医学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设置意见等。

(三)统计方法

双遍录入问卷,并以0~4分依次赋值问卷选项中的“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和“非常重要”。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19人(59.4%),女性13人(40.6%);硕士及以上4人(12.5%),本科24人(75.0%),大专3人(9.4%)和中专1人(3.1%);高级职称10人(31.3%),中级16人(50.0%),初级3人(9.4%)和无职称2人(6.3%)。

(二)大专层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分析

在结合现阶段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调查表中设计了9个岗位能力的选项。调查结果按平均得分排序。岗位能力最重要的前四名依次为“掌握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3.78分)”、“掌握开展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人群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技能(3.78分)”、“能开展公共卫生现场调查和资料处理分析(3.5分)”和“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卫生信息的收集与报告(3.5分)”;能力要求位于中游的是“能围绕社区公共卫生问题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3.43分)”、“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3.47分)”和“初步具备社区公共卫生问题处置能力(3.34分)”;但现实工作中对“熟悉资料查询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3.22分)”、“熟悉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及与我国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2.75分)”的岗位能力要求并不高。

(三)大专层次预防医学专业的职业岗位课程设置意见

调查表中另行设计了“流行学”等18门专业课程,由被调研对象对其进行重要性评价(表2)。岗位课程最重要的前三名依次为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和慢性病综合干预,而排在末三位的课程则是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毒理学基础和外科学总论(含妇产科学)。

三、讨论

大专层次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应满足公共卫生教育的基本要求,符合基层工作的实际。本次研究以岗位能力调查结果为导向,为培养方案的制定开拓了思路。

(一)按“服务基层突出实用”理念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指导下,结合调查结果,大专层次预防医学专业应构建以职业道德修养和基层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年制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基层实际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按“突出基层和重在实用”的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于培养“肯做、能做,应用型、操作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二)按“经典+特色”的思路构建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本次调查显示:部分传统预防医学课程,如《儿少卫生学》、《职业卫生学》和《卫生毒理学》等课程的重要性仅位列下游,而特色课程《慢性病综合干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却位列上游。因此,摒弃一些基层接触较少的服务内容的教学,添加基层服务必需的知识和课程十分必要。换言之,可按“经典+特色”的思路构建大专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即:按传统设置通识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同时根据基层工作需要,结合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增设特色课程《慢性病综合干预》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以“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兼顾执业医师考试”原则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传统本科预防医学教育存在的“实践不足、应用能力差”等问题[2-3],大专预防医学专业应建立以“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兼顾执业医师考试”为核心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以培养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目标,开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结合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开设《预防医学综合实验》;充分利用现有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实训基地,搭建社区卫生诊断技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实训平台,强化学生开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实施多站式专业技能考核,着力提高学生的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样品采集、应急处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具有服务基层意识和能力的公共卫生人才。

(四)坚持防治结合开展实习实践,突出培养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

基层卫生方向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组织学生的毕业实习,其中县级人民医院实习12周计8学分,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12周,计6学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18周,计9学分。通过县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三阶段的现场教学实践,进一步巩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毕业后能够胜任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等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五)加强校地合作,多方联动,采取订单式或定向委培,按需培养

借鉴我校开展浙江省“农村社区临床医师定向委培”的工作模式[4-5],在政策允许下,结合行业实际,良性互动,开辟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力求建成一条适应基层需求的、真正“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科预防医学培养途径。综上所述,大专层次预防医学专业应按照“服务基层,突出实用”的教育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肯做、能做、应用型、操作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卓成.预防医学生基层就业问卷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1180-1181.

[2]林立,刘永春,高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10-11.

[3]李金娟,金华,张艳,吴建军,岳嘉,裴凌云,靳利梅.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23):15-16.

[4]赵海军,马丽娟,沈清,钟要红,陈定湾,范春红,戴苡,郭永松,陈勇.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公卫相关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9):17-18.

[5]赵海军,沈清,钟要红,郭永松,朱佩琼,戴玉英,王嘉,陈勇,马丽娟,蒋锦琴.农村社区医生“定单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12):134-135.

作者:丁烨 沈清 钟要红 高启胜 范春红 单位:杭州医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专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yfyxlw/69928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