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的作用范文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2-01-25 04:03:56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的作用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心衰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39例(观察组)和查体健康者43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用GEEchoPAC超声工作站内的二维应变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并记录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二维应变参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LS)、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整体扭转度(ROT)、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GSRs)、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舒张晚期应变率(GSR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AD、LVDd、LVDs、LVEF、LVFSGLS、GCS、GSRs、ROT、GSRe、GSR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GLS、GCS与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849、-0.732,P均<0.01),ROT与LVEF呈正相关(r=0.786,P<0.01)。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能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变化,对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左室射血分数;应变率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不仅能够准确可靠地观察冠心病患者心肌运动情况,定量评价局部心肌功能,而且还能实时追踪患者心肌内回声斑点的空间运动[1,2],弥补了常规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检查的诸多技术缺点,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现就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心衰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效果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心力衰竭患者39例(观察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25~78(55.65±15.20)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7例,缺血性心肌病22例;均排除呼吸、消化、血液、免疫、神经等其他全身系统性功能障碍。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健康者43例作为对照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26~79(56.70±16.58)岁;均排除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疾病,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文所有研究对象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各项检查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查

采用GEVIVID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5S探头,频率为1.7~3.4MHz,配备GEEchoPAC超声工作站。被检查者均取左侧卧位,安静呼吸,后连接心电监护。使用常规超声分别采集心尖长轴四腔切面、心尖长轴三腔切面、心尖长轴二腔切面、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心尖短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心动图。采用GEEchoPAC超声工作站内的二维应变分析软件对心尖四腔切面进行分析,运用斑点追踪技术勾画出心内膜曲线,生成感兴趣区,并手动调整其宽度,使其与心肌厚度一致。软件将室壁分为左心室侧壁基底段、左心室侧壁中间段、左心室侧壁心尖段、后间隔心尖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使用同样的方法对心尖三腔面和心尖二腔面进行分析,自动得出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应变与应变率曲线。再对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切面的心动图进行分析,并运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切面及左心室短轴乳头肌切面,自动得出左心室整体轴向收缩应变与应变率曲线。测量并记录以下参数: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LS)、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整体扭转度(ROT)、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GSRs)、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舒张晚期应变率(GSRa)。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

观察组LAD、LVDd、LVDs高于对照组,LVEF、LVF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超声二维应变参数比较

观察组GLS、GCS、GSRs均高于对照组,ROT、GSRe、GSR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详见表2。

2.3二维应变参数与LVEF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检验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GLS、GCS与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849、-0.732,P均<0.01),ROT与LVEF呈正相关(r=0.786,P<0.01)。

3讨论

传统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左心室的整体收缩功能上有比较严重的局限性,因为这一技术只反映出长轴方向的纵向心肌和短轴方向的环形心肌收缩使心腔内径缩短的能力,却没有直接反映出心肌细胞自身的特性。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利用斑点追踪的原理,通过逐帧追踪高帧频二维图像的斑点回声进行定量分析,因此能够准确地计算和描绘心肌运动的速度和变化,从而更好地反映心肌的功能状态[3]。该项技术不仅无角度依赖性,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而且还能定量分析心肌的局部和整体变化特点[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二维应变GLS、GCS、GSRs参数均高于对照组,ROT、GSRe、GSRa参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二维应变GLS、GCS参数与LVEF参数呈负相关,ROT参数与LVEF参数呈正相关。表明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较差,多项二维应变参数与健康人群有统计学差异。心力衰竭是以左和(或)右心室功能不全及神经体液改变为特点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肺循环和(或)体循环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5,6]。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此类反流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左心房及左心室容量负荷;而反流程度的不断加重也预示着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不良,并导致LVEF的降低。患者LVEF降低,其左心室整体环向、纵向、径向应变均减小,且心肌的形变能力亦减低[7,8]。二维应变技术是无创性定量评价左心室扭转的新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左心室局部及整体扭转的程度、时相以及动力学变化[9~11];而左心室ROT为心尖与瓣环水平扭转角度的差值,反映了心室整体扭转的程度;故患者的LVEF与二维应变GLS、GCS参数呈负相关,与ROT参数呈显著正相关。通常情况下,应力-应变关系可以敏感地反映组织的功能特性,故心肌应变可以有效反映心肌收缩性能,故心力衰竭患者的GLS、GCS、GSRs等参数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综上所述,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具有无创、简捷、廉价等优点,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诊断过程中,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慧,曹怡,王燕,等.Tei指数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前降支病变患者左心功能变化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17-20.

[2]尹家保,郭瑞强,陈金玲,等.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左房功能的变化[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3):240-243.

[3]曹云翔,郁志明,周晓君,等.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左室功能的研究[J].山东医药,2010,50(12):39-41.

[4]张立敏,王艳秋,孙云龙,等.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室间隔缺损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6,56(5):7-9.

[5]谢冰,许迪,陆凤翔,等.二维应变超声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12):2518-2525.

[6]董瑞庆,杨俊华,周炳元,等.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扭转不同步运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2,14(6):379-382.

[7]覃小娟,谢明星,吕清,等.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8):1332-1337.

[8]段艳,左蕾,张军,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与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缩后缩短对比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7):648-650.

[9]李慎义,陈红天,龙湘党,等.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室壁运动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3):486-488.

[10]张丽,谢明星,韩伟,等.超声二维应变评价正常人左室扭转和径向位移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4):531-534.

[11]王秋霜,张慧,王禹,等.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二维整体应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3):500-503.

作者:董珊珊 芦桂林 张盼盼 张彩云 黄磊 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心力衰竭的作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xlsjlw/7020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