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范文

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范文

时间:2022-01-12 10:09:54

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在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文章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提出打造科研平台中心、注重学位课程与科研能力的紧密融合、优化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等对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科研能力

深入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一直是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在我国构建以“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路径与培养方式。在此背景下,各高等医学院校立足“5+3”模式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在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同时,如何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1],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新的课题。

1科研能力提升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价值分析

1.1科研能力是临床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研究生教育处于医学教育结构体系中的顶层,医学研究生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医学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医学科研是临床医疗诊断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水平医疗体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医生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中的核心要素,职业道德素养、医疗技能素养、科研创新素养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因此,从研究生培养阶段的源头提高临床医生的科研能力对切实提高临床医学整体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1.2科研能力提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对科研能力有明确的要求: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从研究生培养环节来看,作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学位论文,其核心即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实体现。目前,国家、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审核进一步强化了对学位论文质量和科研能力的要求。

1.3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通过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培养,可以逐步确立扎实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这些科研基本功可以激发学生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追求额外培训的潜质,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未来在临床工作实践中的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价值,成为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2,3]。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2.1突出临床实践导致研究生科研训练时间不足

“5+3”模式改革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研实践时间进一步减少。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研究生三年基本上一直在临床科室轮转。同时由于研究生就业压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多数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投入科研训练的时间严重不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强化的同时,科研能力逐步弱化,直接影响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将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融合,在临床轮转中增加科研能力培养环节成为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难点。

2.2研究生来源多元化导致科研基础差异分化严重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等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数量大幅度增加。2000年全国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9510人,在校硕士研究生数量21838人。到2015年,全国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达到65574人,在校硕士研究生数量达到180517人(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0-2015)。医学研究生的生源来源更加多元化,既有一本院校,也有独立学院等;生源专业来源更加多样化,既有医学专业学生,也有相当部分来自农科、理工科等非医学专业。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和来源的多元化直接导致研究生科研基础差异悬殊,相当一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未参与过任何科研训练,导致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等环节步履维艰。

2.3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指导偏弱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基本上都来自于临床实践一线。由于教学、临床医疗等工作任务繁重,同时基于“5+3”模式中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导师对研究生培养指导更侧重于临床实践环节,部分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精力偏弱,直接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质量。

3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对策

3.1打造科研平台中心,构建导师指导、平台支撑、团队互补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

良好的科研基础硬件环境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保障。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建立基于学科的科研平台中心,统筹学科的各类科研硬件资源,形成开放式、专业化的科研平台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通过配备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实验室辅助管理人员,建立各类平台管理制度,确保为研究生开展科研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利用科研平台中心资源,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导师的引导下,可以尽快确立研究选题,并在平台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科研工作,有效解决导师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全程指导研究生科研的现实问题。开放式平台模式可以同时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学位研究生提供科研支撑,并逐步形成研究生科研学术团队互助的学术氛围。平台的建立将逐渐形成多维知识结构,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4]。

3.2注重研究生课程与科研能力培养的紧密融合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为全面推动研究生课程与科研能力培养相融合,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就强化科研能力训练,可以缓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科研时间较少等问题。2017年6月,教育部提出《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统筹安排5年本科教育与3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统筹安排研究生学位课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的教学,推动本科课程与研究生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的有机融合。研究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改革,需要以上述意见为导向,不断创新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转的现实,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教学的功能,创新课程网络化教学方式,逐步实现研究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时间和进程[5]。

3.3优化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

要充分重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价值,抓住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相互促进的关键点,实现临床、科研同步双向发展[6]。高等医学院校要从研究生培养的顶层设计角度,建立和优化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这是从政策层面保障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建立研究生科研专项基金、定期开展科研专题讲座、奖励研究生科研成果等。从机制上形成鼓励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升科研能力的良好政策环境。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科研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都应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必须予以不断地强化、推进,才能确保“5+3”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莫小强,陶丽华,唐乾利,等.“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1):12-14.

[2]范静怡,何禹禹,赵显达,等.美国的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7):108-111.

[3]罗勇.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6):902-904.

[4]张莹,卜友泉.基于科研平台的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8):635-638.

[5]汪玲,贾金忠,段丽萍.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3(27):3-6.

[6]徐宇伦,王磊,杨辰龙.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7-9.

作者:刘晓梅;王军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

被举报文档标题: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