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探讨范文

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探讨范文

时间:2022-01-12 10:03:34

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探讨

摘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全球视野以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是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基本目标。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在教育分工、导师作用、母校归属、知行错位、家庭婚恋、就业观念、人际交往、奖助体系和党建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需要转变工作机制,强化育人理念,营造育人氛围,做好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医学职业精神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宗旨和方向。努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全球视野以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是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基本目标。但是随着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以及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面对国家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任务,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如何认识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更好地服务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是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一、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一)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学院和医院职责分工不明确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需要高校和医院两方协作完成,医学院负责学生理论知识的课程学习,医院负责临床技能训练、转科实习和科研等实践培养。某些学校医学教育与各附属医院、非隶属附属医院的职责分工及协议书规定:乙方(医院)设立专门教学管理机构,甲方所在高校派驻乙方一名管理干部,任乙方教育管理机构副处长,甲方在医学院的教育科与之合署办公,负责统筹安排、组织实施临床教学、研究生培养、学生管理工作,完成甲方下达的本科生理论授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任务、研究生培养任务和学生管理任务。甲方将临床医学各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计划通过学校医学院下达到乙方,乙方根据甲方要求,在医学院的统一组织下,协助完成复试、录取、培养管理及学位授予有关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历史传统和工作习惯,教学教务和学生管理一般由医学院派驻医院临床教务秘书和辅导员(根据学生数量多少决定,临床教务秘书和辅导员可一人兼任)完成,临床教务秘书兼任医院教育处(科教处)副处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则由医学院派驻辅导员负责。就研究生培养管理来说,各医院设立的教育处(科教处)主要完成研究生复试、录取、培养管理及学位授予有关工作,很少有专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过去研究生培养规模较小,学生住在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由医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在院本部集中统一进行。近几年随着医学教育改革,学生课程学习的时间由一年缩短到半年,增加了临床实践时间,并且自2014年始,专业学位研究生直接到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学习利用晚上、周末进行。许多高校规定,临床医学研究生由导师所在医院提供住宿,这样学生吃住基本在医院,在医院的时间更长。但是,这些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改革,都没有涉及到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加之有关文件规定比较笼统,各医院基本上延续过去的传统,只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培养和学位授予有关工作,不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而研究生辅导员数量很少,不能分派专人到医院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造成研究生和辅导员身在医院和学校两处,辅导员无法深入一线,深入学生中间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导致工作被动。

(二)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明确规定:“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导师对导师职责理解有偏差,认为导师只需负责学生学术方面的事情,其它一些事情与己无关。有的导师重视科研进展和学术成果,而对学生的现实生活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路径关心不够,对学生科研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耐心分析指导;有的导师日常工作繁忙,很难抽出时间给予学生科研指导,学生课题中低水平重复性研究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学生更多的由师哥师姐照顾,得不到导师的悉心教诲;有的导师只重“两头”,即招生和毕业,培养过程疏于关心过问,任由学生自由发挥,以“不出事”为底线;还有的导师对学生中出现的违纪问题过于袒护,不敢大胆进行批评教育,怕得罪学生。从学校层面来说,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也与在导师遴选中重学术成果、轻思想素质,遴选后重学术贡献、轻培养培训有一定关系。很多年轻导师反映,担任导师后,没有经历过导师培训,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认识不足。

(三)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对学校认同感不强,凝聚力不强

研究生学历几乎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要条件,不少地方院校把学生考研作为提升就业率的第一目标,放任学生不参加临床实习,把时间用来学习有限的考研范围内的理论知识。结果很多学生考试成绩很高,但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不强,学术视野不开阔。考研后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只求能拿到一张毕业文凭找到一份好工作。加之,临床医学研究生普遍较少在学院本部生活,居住地点分散在多处,学生对个人利益关注较多,对学校、学院很少有像本科生一样的学子感情,对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比较差,学院很难组织开展集体活动,校园文化、学院优良传统对学生所起到的教育熏陶作用有限。

(四)学生自身价值观多样

根据调查和平时了解,医学院研究生绝大多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爱国主义及中国梦等主流意识形态观念和话语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成长时期,尚未完全定型,加之他们认知能力强、信息来源广,容易受不同的社会思潮和情绪左右,形成不同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在国内外各种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下,在国家社会处于深刻变革的转型时期,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在医学教育模式不断探索改革的情况下,医学生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不稳定感。

(五)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强,行为能力弱,知行不够统一

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虽然在专业理论知识上达到了较高水平,对一些需要了解掌握的知识一看就会、一点就通,认知能力相当强,但在日常行为和品德修养上,却表现得差强人意,最典型的例子表现在宿舍和实验室。例如学校学生宿舍明令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对卫生清洁有明确要求,需经常开窗通风,以便保证生活安全健康。但相当数量的学生明知故犯,藏用大功率电器以图生活方便,宿舍卫生状况较差。实验室有明确的安全规范,要求用过的试剂、试管、废液以及实验动物尸体要分类存放,以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可有些学生不能严格按规定执行。凡此种种,说明文明习惯的养成不能够完全靠自觉,而要进行严格的纪律约束。

(六)部分研究生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不强

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创建世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要求,使社会竞争、高校竞争甚至导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学教育周期更长、经济投入更大,医学研究生受教育的时间和成本远高于其他专业,承载着社会、家庭和自我的较高期望,医学研究生在成长发展、学习就业和情感适应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剧,导致其心理危机有增无减。从近几年医学院研究生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来看,占第一位的是因学业压力问题引发的心理危机,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自身素质和能力偏弱,不能适应创新性科学研究,导致自我压力不断增大;二是导师要求与学生能力不匹配,学生自我感觉没有能力完成导师要求,形成心理压力;三是人际之间比较的压力,同专业、同导师、同宿舍的同学顺利毕业,而自己则因实验受挫或文章未被接收,不能按期毕业,导致心情郁闷产生心理危机。第二类是婚恋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是研究生阶段普遍到了婚恋年龄,但社会接触面窄,研究生同学之间男女比列失调,使得有些大龄研究生产生婚恋焦虑,甚至单相思,导致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因失恋导致心理受到刺激,情绪长时间不能稳定,继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第三类是因家庭经济困难、家庭遭遇不幸或家族中有精神病史,在某一环节受到刺激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或精神问题。此外,绝大部分研究生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经过社会生活的磨砺,一些学生在顺境中不会产生问题,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各种不适应。

(七)学生择业观念、就业期待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贪图安逸的现象大量存在

在临床医学研究生就业工作中,不少毕业生更加注重工作的物质利益取向、注重工作地区的就近原则、注重工作的事业单位性质和编制、注重工作单位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达程度。这就造成了毕业生目标单位与用人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许多东部沿海地区和知名三甲医院的用人岗位数目已趋于饱和,但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医院的用人存在巨大缺口,但部分毕业生的求职意向依然以个人价值为取向,不考虑社会整体需求。少部分临床专业毕业生存在自我评价过高,对工作单位横挑竖拣,贪图安逸,缺乏竞争和创业意识的问题。还有部分毕业生心智不够成熟,缺乏应有的自信和人际交往能力。另外,我国已经施行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科学学位研究生毕业后要比在校并轨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四证合一)增加数年的规培时间,因此部分医院为降低用人成本,更愿意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就业为取向的专业选择,有可能造成日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受到冷落,进而影响临床科研工作。

(八)不少研究生人文素养薄弱,人际沟通能力较差,职业精神培育亟待加强

医学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博学的人道职业。社会对医生这一职业的要求与其他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加高度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精神,要求医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了解职业的历史和美德,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行为,在日常行为和交往中传扬职业精神。在今天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行业中,更要重视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尽管很多文件提出了医学生研究生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目标,但因不便考核比较而形同虚设。而从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现状来看,无论在本科以及硕士、博士各阶段,实行的基本上都是“专业教育”,加之高中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导致医学生在专业教育中过多强调了“专和精”而忽视了“广和博”,因此,不少医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差,创新性和职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据调查,很多医患问题从纠纷升级到冲突、延展到大的事件,医患之间沟通不畅是不可忽视的原因[1]。故而医学生人文素养、交往能力是职业技能和精神中亟待加强的环节。

(九)研究生奖助体系还有待完善,学生生活压力明显增大

2013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先后《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研究生教育正式进入学生交费上学、国家给予奖助阶段。研究生普遍反映,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收入基本上刚够维持吃饭等基本生活。对来自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读研究生后,不好意思再伸手向父母要钱,只好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累下一学年的学费。同时在读研究生年龄逐渐增长,其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必要消费远比本科生多,很多同学反应生活压力比较大。从学业奖学金的评审来看,往往没有考虑专业特点。研究生教育的个体化差异非常明显,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养目标都有所不同,在评定学业奖学金的问题上,如果做不到科学、公平、公正,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必然会引起极大的争议。

(十)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建设不够完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突出

临床医学研究生尤其是并轨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临床实践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空余时间少,加之部分研究生在国内外联合培养以及毕业生外地求职试工等问题,造成党支部开会党员时有缺席,致使组织生活在时间上和人数上难以保证,从而影响了组织生活的质量。在党员队伍管理方面,由于研究生党员生源地区、年龄结构、社会阅历层次多样,开展学习、科研以及住宿等较为分散,集体意识淡化,班级凝聚力不强,致使党员的教育、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弱化,部分研究生党员党性原则不强,党员先进性体现不明显。

二、工作对策与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体制机制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提出要“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完善大学、医学院(部)、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医学教育的完整性”“实化医学院(部)职能,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对医学教育的统筹管理,承担医学相关院系和附属医院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职能”“高校要把附属医院教学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明确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将教学作为附属医院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高校附属医院要把医学人才培养作为重大使命,处理好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关系,健全教学组织机构,加大教学投入,围绕人才培养优化临床科室设置,加强临床学科建设,落实教育教学任务。”应该说,这些为完善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指明了方向。首要的是应该明确各附属医院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管理方面的主体职能,每一所附属医院都应该成为一所职责明确、职能健全的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录取、培养、学位授予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工作应主要由各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完成。各附属学院(临床医学院)党委应配备专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并建立相应的学生工作部门。打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之间的界限,根据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数量多少,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使之能够全身心投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全方位学生教育管理以及党团和班级组织建设,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使各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职能得到全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相得益彰,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各项工作。

(二)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进一步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

从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工作环境来看,从他们进入医院以及临床科室的第一天起,俨然是医院和科室的一分子,无时无刻不受医院传统、文化、管理以及科室“亚文化”和医务人员的影响和熏陶。各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应从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出发,根据社会要求和自己的历史传统,建立符合自己医院院情的人文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和医德修养贯穿临床教育教学全过程。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管理、后勤人员等都是医院的组成部分,人人皆树立育人意识,这样对临床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涵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各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要认真研究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基本规律,精心规划学生在不同层面或不同阶段的德育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进行针对性教育,把德育的内容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2]。

(三)加强导师培训和考核,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育人工作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

“导师”应该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导师既要做好“授业、解惑”的工作,更要有“传道”的境界,“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学校应研究制定研究生导师承担研究生育人首要责任的考核办法,把立德树人、师风师德、育人工作作为导师遴选和考核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培训和岗位考核,对有失职行为、疏于指导和管理研究生的导师,应“一票否决”。要进一步组织好一年一度的“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宣传优秀导师先进事迹,定期组织导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有效调动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医学研究生导师应具备明确培养目标,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非正式能力”进行提升。在非正式能力(包括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把握细节的能力、抗压与情绪管理、适应与变通能力、时间管理、责任心、团队合作、组织能力、忠诚度等)、专业知识运用能力、通识性能力(包括批判分析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书写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数理分析能力、外语能力等)三者中,高校培养明显不足的是非正式能力,其次是通识性能力,最后才是专业知识运用能力[3]。导师应全面指导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而不仅限于专业技能的训练。

(四)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贯穿到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从宏观的科学与人文的相融合,还是从微观的医学科学本身来看,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己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必然[4]。首先,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等方式,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其次,通过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多种途径,使青年学生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专业特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从事医学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上来,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大力进行职业精神培育,使临床医学研究生形成全社会、全人类所肯定和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职业准则、价值取向和职业人格,也就是建立在临床能力、沟通技能和伦理学修养基础上的专业水准、人道主义、诚信和利他主义。

(五)针对研究生特点,关心研究生实际困难,维护研究生权益,进一步完善奖助体系,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研究生群体在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专业学习、集体活动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本科生群体的突出特点,面临着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和压力。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学生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通过开展有的放矢的多种活动缓解各种压力。要协调学校有关部门,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诉求。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根据物价和实际消费水平,合理提高研究生助学金水平;要开发建立更多的“三助”(助教、助管、助研)岗位,进一步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索利用“负面清单”制度完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办法,发挥研究生奖学金在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等方面的作用。要进一步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工作,健全心理危机预防网络和处置预案机制;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趣味游戏、素质拓展、爬山郊游等,帮助研究生在繁重的学习生活压力下放松身心,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要进一步抓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工作,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切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正确认识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做到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合理谋划自己的就业面向和单位选择,帮助有就业困难的学生实现就业。

(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抓好研究生党建工作

进一步完善各医院临床医学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要以此为契机,使全体研究生党员产生对基层党支部的敬畏和依赖感。要根据研究生支部年轻党员多、党龄不长、没有经历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的实际,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在价值判断上产生倾斜和偏差[5],在学习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要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牢记党规党纪,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对照党员的日常表现,教育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带动周围的普通同学,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燕凌,穆云庆,陈黎明,等.综合医院医患关系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重庆医学,2012,(3):277-278.

[2]王亚利,温晶晶.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50-52.

[3]阎光才.我们的教育究竟缺什么?[J].党政视野,2016,(2):69.

[4]文平,陈谦明.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角色认知为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40-41.

[5]孙宁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及成因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5,(23):46-48.

作者:赵福昌;路云生;姜昆;李啸闻

被举报文档标题: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探讨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