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临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范文

临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2-04-09 10:07:02

临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医护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51.70±4.17)min、急救时间为(55.14±4.20)min、住院时间为(10.05±2.63)d;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90.61±7.45)min、急救时间为(85.33±5.92)min、住院时间为(18.36±3.12)d;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72、25.30、12.39,P<0.05)。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7.30%(36/37),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为94.59%(35/37);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78.38%(29/37),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为72.97%(27/37);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37,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心肌梗死在医学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疾病,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患者胸骨后部会出现剧烈疼痛,可伴有发热、心律失常与心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病情严重[2]。本文意在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将在本院治疗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中女:男为13∶24;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6.67±11.62)岁;梗死位置:前间壁占7例,下后壁占7例,下壁占9例,前壁占14例。实验组中,女:男为15∶22;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5.28±11.40)岁;梗死位置:前间壁占8例,下后壁占5例,下壁占7例,前壁占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护理流程如下。

1.2.1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及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医护人员对患者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说明。

1.2.2对相关负责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系统化培训,让其能熟练掌握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

1.2.3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①入院当天:考虑到患者对新环境会感到陌生,易导致状态消极,医护人员应做到主动与患者交流,为其讲解医院环境、治疗流程、监视陪护等相关事项,并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同时采用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对相关情况应予以记录保存。为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症状,可提供氧气吸入治疗,避免心绞痛加重。②第2天:为让患者更了解心肌梗死疾病,医护人员可对患者介绍其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等,同时为防止患者出现便秘,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为防止患者出现压疮,医护人员应每隔3h便对患者进行1次翻身,且应用红花酒精给患者骨突出处擦拭按摩[3]。③第3天: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内容包括运动类型、时间和耐受度。④第4~5天:若患者无心力衰竭,但处于高血压水平,应及时提供降压药物治疗,确保患者血压水平能得到有效控制;若患者血压水平较低,需及时提供升压药物治疗,用药原则应遵循“药量由少变多,逐渐提高”。⑤第6~7天:若患者担忧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而出现消极情绪时,医护人员应主动对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对其提出的疑问做到耐心温和解答,消除患者的疑虑与不确定性。⑥出院治疗:患者出院当天,医护人员需提前告诉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叮嘱他们应坚持定期复查,避免疾病复发。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医护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51.70±4.17)min、急救时间为(55.14±4.20)min、住院时间为(10.05±2.63)d;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90.61±7.45)min、急救时间为(85.33±5.92)min、住院时间为(18.36±3.12)d;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72、25.30、12.39,P<0.05)。

2.2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对医护服务的满意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7.30%(36/37),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为94.59%(35/37);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78.38%(29/37),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为72.97%(27/37);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37,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人体冠状动脉出现闭塞,心脏血液供应中断,部分心肌组织因血液不足造成坏死,最终心功能遭受严重损害的疾病[4]。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感到剧烈的心绞痛,发作频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病情逐渐加重;在发病过程中,患者因疼痛感强烈造成大量出汗,同时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系数极高,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约占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在送至医院前就已经死亡。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临床护理路径在医学临床上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针对一个病种不再是机械化执行主治医生的意见,而是预见性、计划性为患者进行护理。在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和患者均属于参与者,患者能清楚了解自己的护理目标,从而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让患者感到满意,自己也能找寻到对工作的归属感[5-9]。言而总之,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与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疼痛,减少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让患者对医护服务感到更为满意,值得今后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启敏,黄丽君,杨艳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与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5):2833-2835.

[2]李粉妮.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4,9(1):194-195.

[3]魏继棠,刘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青海医药杂志,2014,9(5):41-42.

[4]刘晓芳,张冬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河北医学,2016,22(4):670-673.

[5]李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社区医学杂志,2014,12(9):73-74.

[6]李小华,彭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10):155-157.

[7]陈美芬,梁艺敏,黄丽君,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3):90-93.

[8]张晓芬,袁承军,何玲.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河北医药,2016,38(8):1272-1274.

[9]董庆祝.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9):25-26.

作者:张燕妮

被举报文档标题:临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lchllw/71317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