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抗结核药物引起肾损害的原因分析与临床护理范文

抗结核药物引起肾损害的原因分析与临床护理范文

时间:2022-04-03 09:28:10

抗结核药物引起肾损害的原因分析与临床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抗结核药物引起肾损害患者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使用抗结核药物引起肾损害患者临床基本情况,统计分析患者肾损害原因药物、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引起患者肾损害药物主要有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链霉素(S)、利福喷汀(L)及异烟肼(H)。经护理后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oysC)、尿白蛋白(VALb)、尿-N-乙肽-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均有明显降低,病情获得显著改善。结论:抗结核药物临床使用易引起患者肾损害,应根据患者个人性别、年龄、家族史、过敏史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配合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相关指标,随时调整用药,尽量降低使用抗结核药物对患者造成的肾损害,提高患者治愈率。

【关键词】

肾损害;抗结核药物;临床护理

肺结核是一种临床常见呼吸道传播病,其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肺结核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成为重要社会问题。我国肺结核患病人数居世界第2位,目前临床治疗肺结核周期长,多采用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经研究抗结核药物具有一定程度不良反应,常累及肝、肾、胃肠道等部位,肾功能损害是其中一种常见不良反应[1]。有资料显示,肾损害发生率及发展程度与患者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药物史、家族史、过敏史等有关[2]。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们通过分析46例使用抗结核药物引起肾损害患者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46例使用抗结核药物引起肾损害患者,男18例、女28例,年龄21~83(55.1±4.3)岁,≥60岁27例;初治者15例,复治者31例;病程1~4周,平均(15.6±4.2)d。所有患者均表现水肿、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均确诊为肺结核且用药后并发一定程度肾损害。排除同时患有急慢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导致肾损害类疾病;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肿瘤;患精神病;患有肝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记录每例患者具体药物使用情况如异烟肼(H)、利福平(R)、利福喷汀(L)、对氨基水杨酸(P)、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Pa)、吡嗪酰胺(Z)、链霉素(S)、乙胺丁醇(E)、左氧氟沙星(V)、阿米卡星(AK)、卷曲霉素(C)及紫杉醇(Th)。初治患者采用方案:2~3HRZE/4~6HR、2~3HRZS/4~6HR、2~3HRZAK/4~6HR。复治患者采用方案:2~3HLEV/6~9HLE;2~3HPCVTh/6~9PaVTh。用药一段时间出现肾损害后,观察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ysC)、尿白蛋白(U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本研究中26例患者停止用药,之后联合利尿剂与激素进行治疗;采用血液透析方式治疗20例,连续透析6个月。

1.2.2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由于肺结核病程长,出现肾损害后的治疗过程导致患者出现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若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十分不利,严重者甚至加重病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心理指导,可采用鼓励、疏导等方式,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最佳疗效[3]。②用药指导:做好患者用药全程监控,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对于不同患者在肾损害程度不同状态下,配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用药,科学、合理的选择用药方案及使用剂量。需注意不可在治疗中突然停药,尽量在保证疗效前提下进行用药指导。③预防护理:临床使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除肾损害外,常见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关节痛等。在患者用药期间应定时检测相关指标如肝功能,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精神萎靡、食物不振等现象,随着患者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预防其他不良反应出现[4]。④个性化护理: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求根据年龄、家族史、药物史、过敏史等具体情况进行区分治疗。对所有46例患者进行定期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查,及时修改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力求对患者肾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1.3观察指标

目前临床用于肾功能评价的指标分为两种:外源性标记物清除率、内源性标记物清除率。第一种方式因操作不便、价格昂贵等因素很少应用于临床,临床常采用内源性标记物清除率作为了解肾脏受损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有研究表明[5-6],Scr、CysC、UAlb、NAG共四项联合检查可较敏感地反应肾损害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2.2引起本组患者肾损害药物情况

其中R14例(30.43%)、Z5例(10.87%)、E8例(17.39%)、S9例(19.57%)、L4例(8.70%)、H6例(13.04%)。

3讨论

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不同种类的不良反应,常见肝肾功能损伤、听力视力障碍、皮疹、失眠、乳腺增生、胃肠道反应等。近年来我国肺结核病情发展呈增长趋势,患者对某些药物耐药性逐渐增强,在多重因素限制下抗结核药物的选择非常局限。氨基糖苷类如C、S等是发生不良反应较多的一类抗结核药物,其引发机制为过敏反应或破坏肾小管细胞完整性而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该类药物停药后肾功能减退状况一般可逆。H引起的肾功能损伤是可逆的,停药后配合使用利尿剂和血液透析即可康复。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由于自身肾排泄速率下降,药物半衰期相应延长,长期药物毒性累积,造成患者肾损害更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进步发展,临床上更加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个人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制定护理方案,全面监控病情发展,随时调整,将抗结核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具体设计如下:进行治疗前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病程对其进行划分,判定肾损害程度,防止滥用药物。进行治疗期间,适当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配合健康知识教育,使其增强信心,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较好疗效。用药期间对患者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测,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对患者肾损害。用药期间除了对患者肾功能定时监测,同时注意其他不良反应如肝功能、胃肠道反应等。本研究中46例患者经治疗与个性化护理后,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康复效果。抗结核药物所引起的肾功能损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通过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可有效减轻使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萍,李红亮.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126例分析[J].临床医学,2013,33(6):68-69.

[2]李娜.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152-153.

[3]高星,欧阳松,林鸳.453例抗结核药物引起副作用的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0,45(4):334-335.

[4]刘怡,李燕芬,沈晓君,等.抗结核药物使用引起患者肾损害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150-152.

[5]陈国裕.抗结核药物引起肝脏损害的临床干预措施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5):2904-2905.

[6]陈开革,黎石宝.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85例[J].中国医药科学,2012,2(7):71-72

 作者:顾淑仪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抗结核药物引起肾损害的原因分析与临床护理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lchllw/69018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