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范文

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范文

时间:2022-12-14 03:31:55

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

[摘要]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探讨了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新思路,将爱国主义教育、使命担当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生死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融入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

2020年暴发的肺炎疫情影响和改变了全世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我国的疫情防控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英勇奋战下,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和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当前的形势为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积极、主动、创造性运用好这本鲜活、生动的教科书。

一、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在医学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指出,高校“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将课堂主渠道功能最大化发挥[3]。对于护生而言,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资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和专业基础课程,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较多,在培育护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对塑造有情怀、有温度、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护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的终极理念在于以德为先、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教学不是把思政教育的内容生搬硬套到专业课程中,而是在认真研究和分析该门课程特点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然后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学生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精神素养的养成。课程思政教学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以思想引领和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为教学目标,具体表现为引导护生认识护理学、护理专业,培养护生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情感及人文关怀能力,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相结合,注重“术”与“道”相结合。

三、新形势下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民族自豪感

以护理学基础理论课程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章节进行医院感染的导入时,展示肺炎疫情下巴西医护人员感染的数据(高达25万人)、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全世界医护人员感染的数据(每7个肺炎病人中就有1个医护人员)和我国医护人员肺炎疫情感染的数据(共3000多医护人员感染),进行对比,并提出我国为什么感染率可以这么低,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结合真实的战疫情图片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讲述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英勇奋战,从而生动地揭示出这个不言而喻的结果。另外在“隔离技术”章节,结合我国在疫情防控中的一系列举措:“风雨兼程、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数十几所“方舱医院”的建立用于病人隔离收治等,引导学生感悟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电视等新闻媒体不断向大众宣传隔离防护的基本知识;我国人民配合进行居家隔离,出门戴口罩,不去聚集场所,切断传播途径;社区进行严格管理,并提供日常生活保障服务;企业在疫情未得到控制前坚决不复工不复产,复工复产前各单位和部门必须有充足的防护用品保障等,凸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为挽救每一个生命倾尽全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国抗疫斗争中最鲜明的底色。在这些亲历过的事实面前,同学们感同身受,从而大大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使命担当教育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加大护理专业人才供给,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护理专业学生正值这一良好的际遇中,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加强对其使命担当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结合课程中绪论章节中“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情况”及疫情下凸显的护理人才的紧缺,引导他们树立为祖国卫生事业努力钻研,认真学习,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练就一副过硬本领的专业意识和时代责任,永攀医学高峰,成就自己的梦想,将个人的学业与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紧紧结合在一起。另外,在“绪论”章节“走近护理”介绍本专业时,结合疫情防控讨论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使命和担当。然后教师以图片、微视频等分享回顾疫情防控中的画面。疫情下各行各业工作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为抗疫默默地付出与贡献,有为生命不舍昼夜的“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者,有为生命挺身而出的志愿者,有医护人员的“若有战,召必回”等各种志愿书、请战书,有“最美压痕”“最美光头”“最美睡姿”等各种让人泪目的“最美画面”,更有牺牲在抗疫一线的英烈,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的使命担当精神,触动着同学们心底最深处。

(三)职业素养教育

医学高等教育必须把“正医德、立医品、精医术、传医风”作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环节。《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护理学基础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培养护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在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不显一丝刻意。可在课程中的“护士的素质和角色”章节、“绪论”章节,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以新内涵强化护生的培养,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另外,可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章节开展“致敬逆行者”活动,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学习逆行英雄事迹。学习被称为“可以托付国运的硬汉”钟南山院士,被称为“中华民族脊梁”的李兰娟院士,学习其他无数默默奉献与付出的前线医护人员的英勇事迹并写心得感想。教师也可以宣传身边的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逆行抗疫事迹,作为榜样引领和示范,让同学们进行学习。让学生们互相分享搜集到的资料,讲述前线医护人员的真实故事。在工作负荷大,防护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节约防护服6小时不吃喝,不上厕所等。面临抗疫过程中的艰辛,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现和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及职业素养。在“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章节,结合图片“最美的天使印记”即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因长时间佩戴护目镜、防护口罩,面部出现了深深的压痕甚至皮肤破损的故事,组织学生讨论压疮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着医护人员的敬业与奉献精神。

(四)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

生死教育倡导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我认同。护生的生死教育关系着自身及他人的生命与健康,生死教育可以帮助护生拓展生与死的相关知识;深化对死亡的理解;引发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引发关于生死的积极态度和行为;理解医疗和护理的极限;发展悲伤辅导技能。护生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其特殊的职业性质要求护生具备生命责任意识和良好的生命态度。正确的积极的生命教育,有利于生命责任意识的培育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内涵,实现生命的价值。人类的灾难和举国上下倾力抗击疫情的现实场景便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它关乎苦难、关乎生死、关乎敬畏、关乎奉献、关乎尊严与价值。医学生从事的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工作,这份沉甸甸的工作职责,是医护人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时不惧风险、无畏前行的动力,这背后更是生命的重量。在“临终关怀”章节,导入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向死而生。结合疫情,让学生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举例84岁高龄再战疫情最前线的钟南山院士、生命最后还在守护战友安全的刘智明院长、推迟婚礼奔赴前线的彭银华医生,他们诠释的是医者的奉献与担当,实现的是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时,在“临终关怀”章节,对护生开展死亡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比较忌讳谈论死亡。本章节是对护生开展死亡教育的很好机会,结合疫情进行主题讨论,比如死亡焦虑、死亡恐惧、人文关怀等话题,公开谈论死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讨论在疫情下的人文关怀。有些人担心被隔离在医院内、在无数医疗设备的包围中、在严格的隔离制度下,没有亲人在旁孤独地死去;有些人担心和恐惧在隔离病房中无法见到至亲,临终关怀的需求无法实现等;还有一些人正经历着丧亲之痛等。结合国家及相关部门进行的干预措施,比如心理干预、心理援助热线,讨论怎样缓解人们的焦虑和哀伤。护士作为直接接触患者最多的人群,可以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在“隔离技术”章节中,结合疫情期间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带领轻症隔离患者跳广场舞、打太极,或是在方舱医院布置图书角,在病情许可条件下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在线与亲人进行视频聊天等,凸显出隔离病房不隔离爱,医护人员对隔离患者非常注重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同时,引入疫情下新式“别样的寄哀思方式”,如网络祭扫、书写寄语、制作纪念卡等非现场祭扫方式,或是在局部疫情暴发的当地,人们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非现场祭扫,向英烈寄托哀思、致敬缅怀。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着眼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说:“这场疫情启示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在“健康与疾病”章节,可结合当前的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学生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讲述在我国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给予我国真诚帮助和支持。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了疫情,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在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时,立即发起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抗疫物资的援助和提供专家指导,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充分展示了重情义、讲信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正继续坚定地与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四、课程思政教学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立德树人是神圣的职责和使命,育人应成为高校每一位教职员工责无旁贷的责任[4]。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钻研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专业课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应加强自身人文教育能力的提升,平时关心时政热点,关心国内外大事;平时多与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或请思政课教师定期为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政课的培训,拓展专业课教师的视野,提高其政治意识和敏锐度。

五、结语

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对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索,探讨了与当前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思政的新思路,将爱国主义教育、使命担当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生死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融入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最大限度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期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德才兼备和医德高尚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录赐.医学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2):42-44.

[2].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53(1):43-46.

[4]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5):90-92.

作者:熊琼 文钰 郭芝华 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hljxlw/74894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