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骨科病患压疮防控的改进之策范文

骨科病患压疮防控的改进之策范文

时间:2022-05-21 06:23:24

骨科病患压疮防控的改进之策

骨科患者大多数卧床时间长,由于治疗需要及疾病的限制,以及创伤导致感觉、运动障碍,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丧失等,因而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经济负担,而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成为骨科基础护理中的一大难题。2010年10月—2011年8月,我们改进对卧床骨折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8月和2010年10月—2011年8月收治卧床骨折患者117例(传统组)和132例(改良组)。传统组平均年龄63岁,其中股骨骨折49例,骨盆骨折4例,腰椎骨折28例,髋部骨折36例,合并糖尿病6例。院外带入压疮Ⅰ期7例,Ⅱ期5例,Ⅲ期2例。改良组平均年龄69岁,其中股骨骨折45例,骨盆骨折6例,腰椎骨折33例,髋部骨折48例,合并糖尿病9例。院外带入压疮Ⅰ期12例,Ⅱ期7例,Ⅲ期1例。两组年龄、病情、带入压疮情况基本相同。

1.2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评分方法

1.2.1评估方法对每位患者入院时进行全身皮肤评估,入院后应定期进行评估:①评估患者所患疾病是否会造成患者翻身困难或行动不便;②评估患者的卧位是否舒适,卧具的软硬是否合适及透气性是否良好,是否需要采用减压装置;③评估患者的食欲、进食方式及进食量是否能满足机体需要;④评估患者翻身方式及局部皮肤清洁方法是否正确。

1.2.2评分方法采用Braden评分法,包括患者感觉、活动情况、行为能力、营养、摩擦和剪切力6项指标,每项按4级评分,总分为6~24分,分值越小,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判定标准为:6项总分值<11分为压疮发生高度危险,12~14分为中度危险,15~17分为低度危险,≥18分为无危者。

1.3处理方法

1.3.1传统组与改良组均采用的方法①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局部减压和各种减压设备的应用,每天进行1次皮肤检查,尤其是骨突处,至少每2~4h翻身1次,必要时每1h翻身1次,设立床尾翻身卡,对患者翻身时间、体位进行系统的记录。②避免摩擦力。在改变患者体位或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应抬高后移动,也可拉动床单协助患者的床上移动,翻身或移动时避免拖、拉、扯、拽、推等[1]。保持床铺平整,无渣屑。③避免剪切力。当患者病情允许,取半坐卧位时,尽量使床头抬高角度小于30°并尽量缩短床头抬高的时间。④保持和提高组织对压力的耐受力。摄入充足的液体,定期清洁皮肤,避免皮肤干燥。⑤加强营养。蛋白质、精氨酸、维生素C、维生素A、锌等具有预防压疮和促进压疮愈合的作用[2]。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供给,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力,预防压疮发生。

1.3.2传统组采用的其他方法①在骶尾部、足跟部垫气圈。②翻身侧卧时,采用90°轴线翻身。③用50%红花酒精在骨突处进行按摩,每次3~5min。④对于Ⅰ期压疮,局部用烤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20min。⑤用消毒剂消毒压疮伤口。⑥保持压疮伤口干燥。

1.3.3改良组采用的其他方法①在骶尾部、足跟部放置水垫。②翻身侧卧时,采取左或右斜30°轴线翻身,用三角垫置于整个背部,并用枕头或水垫将骨突处如膝盖、内踝分开,避免直接接触。③避免在骨突处进行按摩,而是增加翻身次数。④对于Ⅰ期压疮,避免压疮处受压,局部使用新型密闭敷料如康惠尔增强型溃疡贴。⑤用生理盐水清洗压疮伤口。⑥根据压疮伤口,针对性使用不同的新型密闭敷料以保持创面湿润状态。

1.4压疮分期标准

按2007NPUAP压疮新分期标准,I期:①骨隆突处的皮肤完整,但伴有压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红斑;②与周围临近组织比较,有疼痛、硬块、表面变软、发热或者冰凉;③处于“危险状态”。II期:①真皮部分缺失,表现浅的开放性溃疡,伴有粉红色的伤口床(创面),也可表现一个完整的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②无腐肉或瘀伤。III期:全层皮肤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组织暴露,但骨头、肌腱、肌肉未外露,可有腐肉存在,但组织缺失的深度不明确。

1.5治愈评定标准

Ⅰ期:骨隆突处的红斑消退,无压痛。Ⅱ、Ⅲ期:溃疡面愈合。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两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改良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52%,明显低于传统组的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P<0.05)(表1)。

2.2两组压疮愈合时间比较

传统组中院外带入和入院后发生的压疮为Ⅰ期16例,Ⅱ期7例,Ⅲ期2例,平均愈合时间为(9.10±9.22)d;改良组中院外带入和入院后发生的压疮为Ⅰ期14例,Ⅱ期7例,Ⅲ期1例,平均愈合时间为(4.32±4.79)d。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

3讨论

相对传统组,改良组进行了6个方面的改进。①传统观点认为,在骶尾部、足跟部垫气圈,可避免局部受压,有助于预防压疮。Maklenbust(1991)和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CPR,1994)提出,气圈可使局部血循环受阻,造成静脉充血与水肿。改良组予以局部放置水垫,利用垫内液体的流动,减轻局部压力。②翻身侧卧时采用90°轴线翻身会造成病人重量压在股骨转子上,对股骨粗隆及外踝产生过度压力。改良组采取左或右斜30°轴线翻身,用三角垫置于整个背部,可使脊柱保持伸展及保持体位的稳定性,并用枕头或水垫将骨突处如膝盖、内踝分开,避免直接接触。③传统组采用按摩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以预防压疮。但临床研究表明,按摩后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增加组织细胞的代谢及耗氧量,骨突处组织血流量下降,按摩无助于防治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护理反应,解降压力后,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果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此时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甚至皮肤破溃。组织活检显示该处组织水肿、分离[3]。改良组避免在骨突处进行按摩,而是增加翻身次数。④对于Ⅰ期压疮,传统组在压疮局部用烤灯照射。Maklenbust(1991)提出使用烤灯不仅造成伤口的干燥,更会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及需氧量增加而造成细胞缺血、甚至坏死。改良组改用康惠尔增强型溃疡贴,通过皮肤氧分压的改变,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减少摩擦力,减少受压部位的剪力,吸收皮肤分泌物,保持皮肤pH值,维持适宜的温度,从而阻止压疮的发展及促进压疮的愈合。⑤对于Ⅲ期压疮,传统组使用消毒剂消毒压疮伤口,但消毒剂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改良组采用生理盐水清洗压疮伤口。⑥传统组保持压疮伤口干燥,但实验显示,湿润环境更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创面不经过一般的结痂过程而自然愈合,而且愈合速度要比干性环境快1倍。改良组压疮伤口采用新型密闭敷料,保持创面湿润状态,以保持生理环境湿度。Winter(1962)提出使用封闭性敷料,保持伤口湿润,保护伤口免于细菌的穿透[4]。郑清月等[5]提出保持创面湿润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旺盛,选用湿盐水纱布、水凝液、薄酸盐料、银离子敷料等,提高了创面的愈合率。本组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方法后,压疮发生率降低,压疮愈合时间减少,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被举报文档标题:骨科病患压疮防控的改进之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gkyxlw/60100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