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西骨科血栓防控对比分析范文

中西骨科血栓防控对比分析范文

时间:2022-05-21 04:57:02

中西骨科血栓防控对比分析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常规的术后药物预防措施是使用各种抗凝剂,笔者自拟中药益气通络方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取得与西药同样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1年10月共观察患者200例,均为我院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手术种类为:单侧髋关节置换、下肢严重多发骨折、骨盆骨折、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肿瘤、糖尿病等与全身凝血状态有关的疾病患者,符合极高危标准[1]。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32~78岁,平均56.6岁;西医对照组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33~79岁,平均57.5岁。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种类具有均衡性。

1.2方法中药治疗组:术后第1天除术后常规性用药之外,给予自拟中药益气通络方(黄芪30g、当归尾15g、地龙12g、泽泻9g、三七粉6g)口服,1剂/d,早晚2次服。西医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生产)腹壁皮下注射,4100U/次,2次/d。两组均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疗程2周。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临床检查和下肢彩超证实,200例患者术后共发生7例DVT,发生率为3.50%,其中中药治疗组4例(3.33%),西药对照组3例(3.75%),中药治疗组DVT发生率略低于西医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DVT主要原因是血管内壁受损、静脉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主要发生在下肢,且根据创伤和手术的不同,其发生率也不相同,高危因素如年龄、肥胖、骨折、手术及人工材料的植入等,很少是由单一因素引起,各种因素综合、相互混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

祖国医学认为,术后患者气血亏虚,且久卧伤气,气虚不能行血,血瘀脉络。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气虚血必瘀”,故本病病机为气虚血瘀、瘀阻脉络,治疗当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法。益气通络方遵《内经》“损者益之”的原则,以黄芪益气为君,甘温补气,气血充足则血行通畅;当归尾以养血活血,从而使瘀血消则经络通畅,黄芪与当归配伍,具有补气生血之效,可弥补因经脉血瘀而引起的血虚不足。地龙、泽泻通络利水、消肿散结,三七既能止术后出血,又能化瘀活血,有双向调节作用。赵朝清等[3]、杨子函等[4]、蒋科卫等[5]报道均证实中医中药防治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满意的效果。

骨科患者深DVT重在预防。由于骨科患者其自身疾病受伤机制、治疗情况的相对特殊性,DVT的多发性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不同的对象可能有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熟悉DVT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提高对其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做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2]。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在未预防组为30.8%、预防组为11.8%[6]、未予预防治疗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总的发生率为47.1%[7]。本组病例DVT发生率为3.50%,表明术后的药物预防和干预是有必要的,中药益气通络方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不仅可达到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同的预防效果,且较为安全,可避免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剂的出血风险[5]。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西骨科血栓防控对比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gkyxlw/60097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