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弥散性血管诊断中的凝血检验指标价值范文

弥散性血管诊断中的凝血检验指标价值范文

时间:2022-12-19 05:03:33

弥散性血管诊断中的凝血检验指标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实施凝血功能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4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两组均行凝血功能检验,对比两组凝血检验指标及其异常检出情况。结果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9.35±2.43)s,凝血酶时间为(24.25±5.37)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52.45±5.18)s,纤维蛋白原含量为(0.58±0.05)g/L,国际标准化比值为(3.13±0.31)。参照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1.26±0.59)s,凝血酶时间为(10.04±2.0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时间为(36.24±3.32)s,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97±0.16)g/L,国际标准化比值为(0.81±0.25)。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均高于参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相关指标与健康群体之间具有较高差异,通过对患者实施凝血指标予以检验,能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凝血检验;凝血指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临床中常见症状之一,在多种疾病病理过程之中均可发病,患者小血管及微小血管之中发生凝血,形成全身范围内的广泛性微血栓,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全身性出血症状[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十分必要,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措施。本研究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予以凝血检验,分析其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41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0.29±10.99)岁;体质量指数最小18kg/m2,最大29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83±5.28)kg/m2。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志愿者41例作为参照组,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0.26±11.03)岁;体质量指数最小19kg/m2,最大31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86±5.31)kg/m2。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相关协议;②认知能力正常。

1.2.2排除标准①原发凝血障碍者;②病案资料缺失者;③精神类疾病者[2]。

1.3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凝血检验,抽取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4ml,放置于无菌试管中实施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15min,离心半径为22.5cm,离心速度为3000r/min[3]。收集上层血清后放置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中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国际标准化比值[4]。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国际标准化比值及异常检出情况。正常范围:凝血酶原时间:11.0~13.0s,凝血酶时间:6.0~18.0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1.5~43.5s(男)、32.0~43.0s(女),纤维蛋白原含量:2.0~4.0g/L,国际标准化比值:0.8~1.2[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凝血检验指标比较

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9.35±2.43)s,凝血酶时间为(24.25±5.37)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52.45±5.18)s,纤维蛋白原含量为(0.58±0.05)g/L,国际标准化比值为(3.13±0.31)。参照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1.26±0.59)s,凝血酶时间为(10.04±2.0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6.24±3.32)s,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97±0.16)g/L,国际标准化比值为(0.81±0.25)。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均高于参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155、15.8589、16.8700、37.3017、91.2928,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

2.2两组凝血指标异常检出情况比较

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异常检出15例(36.59%),凝血酶时间异常检出19例(46.3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检出18例(43.90%),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常检出16例(39.02%),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检出18例(43.90%)。参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异常检出2例(4.88%),凝血酶时间异常检出1例(2.4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检出3例(7.32%),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常检出2例(4.88%),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检出2例(4.88%)。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12、21.4258、14.4028、13.9514、16.9290,P=0.0004、0.0000、0.0001、0.0002、0.0000<0.05)。

3讨论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发病过程之中的症状[6]。患者发生微血栓后,体内大量的凝血因子被异常消耗,激发了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从而导致患者全身范围内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血症状,如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出血、休克及器官损伤等一系列严重症状,临床死亡率极高[7]。鉴于此,本研究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相关指标进行检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9.35±2.43)s,凝血酶时间为(24.25±5.37)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52.45±5.18)s,纤维蛋白原含量为(0.58±0.05)g/L,国际标准化比值为(3.13±0.31)。参照组凝血酶原时间为(11.26±0.59)s,凝血酶时间为(10.04±2.0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6.24±3.32)s,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97±0.16)g/L,国际标准化比值为(0.81±0.25)。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均高于参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凝血指标均存在上升现象,在凝血因子不足的影响下,患者纤维蛋白发生溶解,故造成患者发生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下降,是造成患者出血风险升高的主要原因[8]。综上所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与健康群体相比,其凝血系统相关指标之间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患者凝血相关指标予以检验能够在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方面起到显著效果,因此,凝血检验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买买提伊明•吐尔逊,阿曼努拉•苏莱曼,葛金莲.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0):62-63.

[2]戴庆忠,覃瑜.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222,226.

[3]胡晓婧.血栓弹力图及凝血指标在DIC患者血制品输注中的指导作用.临床医学工程,2017(5):15-16.

[4]张红霞.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河南医学研究,2017(19):45-46.

[5]贾春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评分在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肝脏,2018,23(7):38-41.

[6]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专家组,等.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7):577-580.

[7]张春秀.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5):117-119.

[8]何建华,何萌.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7):21-22.

作者:关莹 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弥散性血管诊断中的凝血检验指标价值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fyxjdlw/74621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