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范文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范文

时间:2022-06-14 10:39:31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B两组,分别行腹腔镜下手术和开腹手术,将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155.3±49.6)min;B组为(161.6±37.9)min,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出血量(223.5±125.5)ml;B组出血量(437.5±392.4)ml,A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淋巴结切除数目平均为(18.2±6.9)枚,B组为(17.3±8.4)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留置导尿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B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近期效果好,但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以50岁以上妇女多见,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成为影响妇女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视野开阔,能对盆腹腔脏器进行全面探查,以完善手术分期,且其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并无明显差异,虽然操作上存在一定困难,但近年由于其不断推广,该手术方法已被各大医院妇产科医师广为接受。本研究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优势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6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30例。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标准:Ia期72例,Ib期58例;G1级55例,G2级53例,G3级22例。纳入标准:①术前经活检证实为子宫内膜癌;②术后分期为I期;③无手术禁忌证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心、肺、肝、肾等器官严重合并症,不适合子宫切除术治疗者;②孕期及围产期妇女;③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④既往手术、腹膜炎等疾病可能对手术造成较大影响者。

1.2手术方法入选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各组患者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条件下手术治疗。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B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手术过程中常规记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围手术期观察体温、血象以及排气情况。

1.3评价指标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发热率(体温>38.5℃)、体温恢复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除数。术后随访2年,比较各组术后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独立样本的组间比较采用分组设计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组间可比性A组69例,全部行腹腔镜手术,年龄48~72岁,平均(58.70±6.90)岁;FI-GO分期:Ia期38例,Ib期31例;G1级29例,G2级28例,G3级12例。B组61例,全部开腹手术,年龄49~75岁,平均(60.40±5.90)岁;FI-GO分期:Ia期34例,Ib期27例;G1级26例,G2级25例,G3级1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分期与分级见表1。

2.2手术操作情况两组患者手术获成功,术中及术后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腹腔淋巴结转移。A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14~215min,平均(155.30±49.60)min;B组(传统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18~225min,平均为(161.60±37.90)min,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6,P>0.05)。A组手术出血量为50~600ml,平均为(223.50±125.50)ml;B组手术出血量为250~1350ml,平均为(437.50±392.40)ml,A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t=3.495,P<0.05)。A组淋巴结切除数目平均为(18.20±6.90)枚;B组为(17.30±8.40)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3,P>0.05)。见表2。

2.3术后恢复情况①术后排气时间:A组(1.70±0.40)d;B组(2.90±1.60)d,腹腔镜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②留置导尿管时间:A组为(4.20±1.30)d;B组为(4.40±1.60)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平均住院日:A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6.60±3.10)d;B组(9.70±4.30)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顺利恢复,无膀胱、输尿管、髂动静脉等邻近组织损伤,术后均无尿潴留、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B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开愈合不良,其余均恢复良好。

2.5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A组平均随访时间(15.20±2.00)个月,B组平均(15.80±2.30)个月,术后第1年内3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复查内容包括阴道残端细胞学检查、盆腔检查和B超检查。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复发及死亡病例。

3讨论

子宫内膜癌又名子宫体癌,手术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最常用也是最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开腹手术[2]。近年来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出现多种手术方式,常用的有腹腔镜下手术,其创伤小且效果好。腹腔镜手术不仅明显减少了创伤程度,减少对患者的打击,而且术中视野开阔,对于术中探查腹、盆腔转移情况和淋巴结清扫更为有利。由于其视野开阔,术中清扫淋巴结也较为便利;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3]。本研究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其创伤程度明显小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的手术时间较之传统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并未明显增加。根据研究结果可知,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传统开腹手术,而淋巴结清扫方面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目前腹腔镜下早期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已被广大妇产科医生及病人接受,从而逐渐取代开腹手术。多数学者[4-6]认为腹腔镜手术可作为早期(I-II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的主要术式之一,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面,与开腹手术相比,大多数术者可能还不能将手术时间控制在和开腹手术相当,但其术后5年生存率、5年内复发率均与开腹手术相当;而且如前文所述,其明显优势在于术中出血量少、淋巴结清除数目多、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腹腔镜手术还可避免开腹手术造成的盆腹腔粘连及术后恢复缓慢。本组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多。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相对于开腹手术在清扫淋巴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子宫内膜癌主要通过淋巴途径进行转移。腹腔镜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能达到开腹手术的要求,甚至有报道在腹腔镜开阔的视野下其淋巴结清扫率要高于开腹手术,故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能够得到更准确的分期,这对于临床上进一步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当肿瘤组织分化不良或肿瘤已经侵犯肌层时,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故有的学者认为较晚期的子宫内膜癌(I-II期以上的其他各期子宫内膜癌)均宜施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以及盆腔或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该手术在腹腔镜下操作难度较大,但开腹手术难度也不低;腹腔镜具有放大作用,故而淋巴结清扫是其强项,对于此类高难度手术的腹腔镜治疗,目前已经有相应报道。腹腔镜下对淋巴结的观察更为精确,因而子宫内膜癌能得到准确的手术病理分期,在腹腔镜下能够得到更彻底的治疗。肥胖患者是施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另一难点,开腹手术治疗容易发生伤口感染、液化、裂开以及盆腔脓肿等并发症,但腹腔镜手术可以避免以上并发症。可见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于肥胖患者更能体现出其微创优势。

腹腔镜手术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和手术病理分期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根治性治疗是可行的,该术式不仅创伤小、恢复快,而且根治程度亦较开腹手术更具优势,其术后复发率、并发症、病死率等均可与开腹手术相近。随着新的技术、设备应用于腹腔镜手术,该术式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必将越来越广阔。

作者:王丽静 任秀花 单位: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fqjsslw/69513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