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研究范文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研究范文

时间:2022-07-07 09:23:54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白血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效果,提高血小板的有效输注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白血病患者337次血小板输注的资料,比较输注后24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与否,综合分析患者疾病类型、年龄、性别、输注时体温情况及输血次数等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P<0.01;患者在体温正常的情况下(T<38.0℃)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高于患者在发热(T>38.0℃)的情况下(P<0.05);随着患者输血次数增加,患者的输血有效率显著下降(P<0.05)。但患者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对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患者的疾病类型、输注时体温状况、输血次数影响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效果;白血病;发热;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数值往往极度减少,造成患者出血,此时血小板输注是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白血病患者需要输注血小板,然而观察发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时有发生,表现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上升较少,或者甚至下降,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未能达到目标值,患者出血的症状不能有效改善[1]。为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我们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61例白血病患者的337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61例白血病患者,所有的病例均经过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34名,女27名,患者年龄10~79岁,其中10岁以上21例;30岁以上21例;50岁以上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3例;所有患者共输注337次,有效次数247次,有效率73.29%。

1.2血小板输注方法

患者所输注的机采血小板全部来源于浙江省血液中心,对每名献血者采用血小板单采,血小板计数2.5×1011/袋,均采用ABO同型输注,输注前静脉给予5mg地塞米松,用来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以患者可以耐受的速度进行血小板输注,每次血小板输注均在30min内完成。

1.3血小板输注有效判定

患者出血症状改善;(2)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L)×体表面积(m2)]/[输入的血小板总数(1011/L)],其中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0.0124体重(kg)-0.0099。输注后1hCCI值低于5×109或24hCCI值低于2.5×109提示本次血小板输注无效[3]。本次研究采用的是24h的判定标准,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和CCI值综合判断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1.4统计学处

理利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白血病类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

ANLL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高于A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55,P=0.000)。2.2性别类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不同性别患者输注后24hCCI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6,P=0.545)。

2.3不同年龄阶段与血小板输注效果

不同的年龄段患者输注后24hCCI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4,P=0.247)。

2.4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的关系

输血在10次以下和10次及以上患者,输注血小板24hCCI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P=0.025),见表4。说明输血次数少,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更高。

2.5输注时体温情况与血小板输注效果

体温正常(T<38.0℃)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高于发热(T<38.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94,P=0.000)。

3讨论

血小板输注作为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血小板质量,正确的输注方法、非免疫因素(脾亢、感染、药物、DIC等)[4]和免疫因素(同种免疫抗体)等[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ANLL输注血小板的疗效较ALL更为确切,原因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患者性别因素和年龄差异不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报道[6],多次输血者更易产生血小板抗体,这种抗体会破坏血小板,引起血小板的无效输注。本组研究表明,当输血次数大于10次以后,其输血有效率较之前会下降,此时血小板输注不能有效减少出血。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发热情况下,患者的血小板有效输注率较体温正常情况下会显著降低。这可能是感染期血小板暴露隐蔽抗原,吸附抗体,接着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这些被抗体包裹的血小板,使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消耗增多。

以上结果表明,患者白血病类型、输注时体温状况、输注次数均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应避免容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对于非免疫因素,在输注前需对症治疗,避免在非免疫因素存在情况下输注血小板。对于免疫因素,输注前除了要考虑ABO血型相合外,还需考虑HPA和HLA相合,最重要的是保证HLA要合,对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预先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通过对有同种免疫反应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分析,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对于多次输注的患者,若情况危急必须要输注,需避免其他影响血小板输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崔徐江.血小板输血[M]//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148-149.

[2]罗炎杰,高峰议.输血科(血库)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标准化管理实用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8-259.

[3]张志华,郝长来.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97(3):186-187.

[4]谢作听,洪俊英,陈钦宏,等.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检及血小板交叉配型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4):343-344.

[5]付涌水.临床输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7-40.

[6]罗圆圆,陈麟凤,汪德清.132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9):835.

作者:王威1,王彤彤2,童向民3 单位:1.三门县人民医院,2.浙江中医药大学,3.浙江省人民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bxblw/70529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