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生儿病毒感染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研究范文

新生儿病毒感染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31 09:35:48

新生儿病毒感染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与病毒感染后患儿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期为新生儿感染治疗提供相关指标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新生儿100例,将其随病原菌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65例和病毒感染组35例,两组均给予对应及对症治疗,并给予人免疫蛋白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d两组患儿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及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NK变化,并于治疗3d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CD3+高于病毒感染组同期,CD4+低于病毒感染组同期,两组治疗后各项免疫细胞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免疫细胞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IL-4、NK高于治疗后及病毒感染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IFN-γ与同组治疗后及对照组同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3d治疗,细菌感染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均可降低机体CD3+、CD4+、CD8+、CD4+/CD8+水平,促进IL-4、NK水平增高,适时给予人体免疫蛋白,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有可能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感染;病原体;免疫细胞;细胞因子

新生儿免疫功能尚不健全,防御机制不成熟,受环境、生殖道污染等影响,易引发感染性疾病[1]。相关文献显示[2],新生儿感染已成为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外,新生儿死亡重要原因。为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特对医院收治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新生儿100例,所有患儿均出生30d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新生儿感染,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新生儿免疫缺陷疾病、食物不耐受、先天性疾病、混合感染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儿。随病原菌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65例和病毒感染组35例,两组患儿性别、出生日龄、出生孕龄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治疗方法

新生儿感染后,据患儿临床症状、血常规等给予抗感染、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并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取分泌物、痰液等进行致病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据药敏结果给予针对性治疗。两组均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70081;厂家: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10%3ml/支),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释400mg/kg后静脉滴注,7d为1疗程。

1.2.2检测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7d抽取空腹肘静脉血2ml置于肝素钠抗凝一次性试管内送检,血液标本采集及送检均由同组护理人员完成。细胞因子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进行,稀释、混匀、离心、洗涤等,均严格按操作说明进行。免疫细胞检验采用美国生产免疫散射速率比浊仪检测,试剂为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生产配套试剂,并计算CD4+/CD8+值。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治疗7d两组患儿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水平,以确定不同病原体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及人免疫蛋白对患儿免疫功能影响。免疫细胞包括CD3+、CD4+、CD8+及CD4+/CD8+;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NK。

1.4评定标准

据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定,治疗3d患儿咳嗽、腹泻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尿量恢复正常,心音正常为有效;治疗3d后,患儿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好转,但仍有轻微临床症状,尿量偏少为显效;治疗3d后,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加重,伴有少尿或无尿,心音低顿为无效[4]。总有效=有效+显效。

1.5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指标资料以(珚x±s)表示行t检验,治疗效果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细胞比较

治疗前细菌感染组CD3+高于病毒感染组同期,CD4+低于病毒感染组同期,两组治疗后各项免疫细胞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IL-4、NK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IL-17、IFN-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治疗后IL-4、NK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治疗后各项细胞因子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经3d治疗,细菌感染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防御机制不健全,受外界病原体侵袭后,易引发感染,且起病隐匿,发展迅速,重症者可形成败血症、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害患儿生命健康[5]。相关文献显示[6],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以上新生儿死于感染。目前临床尚无有效预防新生儿感染有效方法,仅在新生儿感染发生后或预防性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虽可发挥一定治疗效果,但也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如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易损害机体正常菌群,甚至引发真菌感染,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儿家庭经济负担[7]。新生儿出生3个月内免疫力主要来源于母体获得IgG,随着母体获得IgG水平逐渐下降,自身合成功能发育不完全,防御机制不健全,故分娩后3个月内是新生儿感染高发期[8]。临床较多学者将着眼点侧重于新生儿感染的治疗,但缺乏相关数据支持,并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甚至可能暂时缓解症状,影响临床治疗[9]。故笔者认为,监测新生儿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及时给予调整,有可能成为预防新生儿感染发生,提高新生儿感染治疗效果,降低新生儿感染病死率新方法,然何种致病菌可对新生儿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影响、影响程度,尚无统一定论。人体细胞免疫系统主要为T淋巴细胞,包括CD3+、CD4+、CD8+等,其中CD3+水平代表外周成熟T淋巴细胞水平,CD4+代表淋巴因子水平,CD8+代表免疫抑制情况[10]。CD4+与CD8+是机体免疫细胞核心系统,且相互抑制、调节,保持机体免疫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状态,CD4+/CD8+越高,免疫功能越好,反之则降低,免疫功能紊乱[11]。且T淋巴细胞可产生特定细胞因子,包括IL-4、IL-17、IFN-γ、NK等,共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平衡,特别是IL-17在肠道炎症中具有诱导肠道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释放促炎因子及趋化因子作用,以缓解临床症状[12]。

参考文献:

[1]李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3):419-420.

[3]邵志英,张彬彬,朱敏蓉,等.C反应蛋白检测指导新生儿感染用药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04-1705.

[4]郁凌飞,徐秋英.免疫球蛋白对感染性肺炎患儿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7):4650-4651.

[5]唐云芳,姚钧平.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4):608-610.

[6]董焱.新生儿细菌性肺炎和轮状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74-77.

作者:徐文兰 张阳 绳章秀 高玲 王亚亭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生儿病毒感染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bdgrlw/69924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