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关系探讨范文

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关系探讨范文

时间:2022-10-25 09:33:29

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关系探讨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1]。川崎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口腔黏膜改变、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和肢端改变、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和血小板计数增高等。目前,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感染诱导的全身免疫性血管炎。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损伤,以往研究显示,如川崎病患儿未经系统的治疗,其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病率为20%~35%[4],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狭窄,如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动脉瘤处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甚至猝死,是儿科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的病因。且川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给患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以往有文献报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与川崎病的发病有关,且病毒感染的患儿其发生冠脉损伤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避免冠状动脉损害,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分析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相关性,本研究以35例川崎病患儿为观察对象,并以35例同期住院的发热性疾病,但非川崎病患儿为对照进行研究,旨在明确川崎病的发病与哪种病毒感染关系密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35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儿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同期选取于我院住院的发热性疾病但非川崎病患儿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6月至4岁,平均(2.56±0.5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6月至5岁,平均(2.52±0.57)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病例纳入标准①观察组患儿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对照组患儿为发热性疾病;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③配合治疗。

3、病例排除标准具有典型的心血管并发症的疾病,如猩红热、多形性渗出性红斑、药物超敏反应、脓毒血症、幼年型类风湿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4、川崎病诊断标准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11],非典型或不完全川崎病[12]。

5、病毒感染检测方法患儿入组后,于入组第二天清晨抽取静脉血,以2500r/rain的速度离心5min,离心结束后弃上清,提取沉淀细胞备用。分别取各组细胞110个提取总RNA,并加入1mL裂解液,离心后取上清,加氯仿,再次离心,取水相,加无水乙醇,离心,加去蛋白液、漂洗液,最后收集RNA,测定各组总RNA。本研究的PCR扩增使用总体积为20的反应体系。检测的目的基因为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OC43/229E和NL63、呼吸道合胞病毒A和B、副流感病毒1和4。95℃变性3rain,依次为95℃、30s,60℃、30s,72℃、50s,共25个循环,72℃、5rain;以B-aetin为内参;取8L扩增产物于1.5%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6、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观察①0度:患儿冠状动脉正常、无扩张;②1度(轻度):患儿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明显,但较局限,内径<4mm;③2度(中度):患儿冠状动脉单发、多发或广泛性扩张,内径为4~7mm;④3度(重度):患儿冠状动脉巨瘤样扩张,内径>8mm,累及1支以上。

7、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运用珋x±s形式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儿病毒感染率比较两组患儿共病毒感染29例,其中,观察组感染18例,对照组感染11例,分别为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其中,观察组患儿EB病毒感染明显多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病毒感染组患儿与未感染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比较将病毒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冠脉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患儿冠脉损伤发生率为31.03%,未感染组为4.88%,感染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川崎病是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损伤,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狭窄,如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动脉瘤处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脏病,甚至猝死,是儿科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给患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以往文献报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与川崎病的发病有关,且病毒感染的患儿其发生冠脉损伤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对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避免冠状动脉损害,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以35例川崎病患儿为观察对象,并以35例同期住院的发热性疾病但非川崎病患儿为对照进行研究,目标检测病毒分别为: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OC43/229E和NL63、呼吸道合胞病毒A和B、副流感病毒1和4,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共病毒感染29例,其中,观察组感染18例,对照组感染11例,分别为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其中,观察组患儿EB病毒感染明显多于对照组患儿,其他病毒感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EB病毒感染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发生。本研究进一步按照病毒感染患儿及未感染患儿分组,比较两组患儿冠脉损伤情况,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感染组患儿冠脉损伤发生率为31.03%,未感染组为4.88%,感染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病毒感染患儿的冠脉损伤可能性更大,因此,对病毒感染的患儿应在早期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以免发生冠脉损伤。

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其特点是潜伏持久、周期性复活,可引起很多疾病。EB病毒感染分为显性和隐性感染,其感染比例为1:2-1:3,而病毒感染后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患儿的免疫活性。川崎病与EB病毒感染均具有病原体分布广泛、感染率高、感染后具有保护性等特点。因此,EB病毒感染多发生于幼儿期,与川崎病的好发年龄相符。两者均可引起的疾病均具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等特点。这些都提示川崎病与EB病毒感染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邓正铭 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惠东医院儿科

被举报文档标题:病毒感染与川崎病的关系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bdgrlw/68086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