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临床特征范文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临床特征范文

时间:2022-10-25 09:18:25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临床特征

浙江省于2011年6月首次报道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2012年5月笔者收治宁波地区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2]。现对宁波地区象山和宁海两县共1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8例、宁海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1~79岁,60岁以上者9例。基础疾病:高血压3例,支气管扩张1例,糖尿病1例,肾结石2例,冠心病1例,均为老年患者。

1.2方法所有病例均有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X线胸片或胸部CT、心电图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采血样送至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并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确诊。全部病例符合2010年10月卫生部印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诊断标准[3]。

2结果

2.1流行病学资料发病时间:5月份5例,7月份2例,8月份4例,9月份1例。全部居住于丘陵地区,都有山上劳作史。1例患者发病前20d被会飞的虫子(不详)叮咬过额头,1例患者入院后发现1只活蜱虫尚叮咬在腰部,余未有明确蜱虫咬伤史。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及医护人员皆未发病。

2.2临床表现12例患者皆有发热,体温38~40.5℃,发热持续时间:1周内3例,1~2周7例,2周以上2例。乏力、肌肉酸痛10例,消化道症状8例,呼吸道症状4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例。体格检查有浅表淋巴结肿大6例,尤以单侧腹股沟、腋下、颈部为著,界限清,有明显触痛。有皮肤出血点1例,大便隐血2例,相对缓脉1例,肝脾肿大1例。2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

2.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所有患者血白细胞均减低,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针150g/d治疗1~3次后均恢复正常或升高;血小板进行性下降,1例死亡者最后只有4.0×109/L,存活者热退后回升至正常。3例异型淋巴细胞升高。尿常规:尿蛋白2例4+,3例3+,4例2+,3例+。4例出现肾功能异常,肝功能:11例转氨酶升高,以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为主,AST/ALT比值:2.07~4.21。9例白蛋白下降,1例胆红素53.0mol/L。心肌酶谱:8例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升高,其中7例CK-MB/CK<6%,11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0例病程中CRP及PCT均正常,2例死亡者病程后期CRP及PCT均升高。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心电图出现频发房早、频发室早,频发短阵房速及房颤,余正常。

2.4治疗及预后均予利巴韦林针0.4~0.5g,2次/d静脉滴注,8例予热毒宁针20ml/d静脉滴注,2例继发细菌感染予抗菌药物治疗,3例予血浆支持治疗,1例呼吸衰竭予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治疗。严重发热者予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白细胞低于2.0×109/L时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针150g/d皮下注射,血小板低于50.0×109/L者予白细胞介素Ⅱ针1.5~3mg/d皮下注射。利巴韦林开始时间:入院前及当天9例,入院3d1例,入院1周后2例。利巴韦林治疗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4d8例,5d1例,7d1例,2例死亡者持续发热。住院时间:9~30d,多数2周左右,中位数17d。转归: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0例治愈。

3讨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在流行区从绵羊、牛、狗分离的病毒株与从患者分离的病毒株基因序列同源性超过95%[4],提示此病毒有广泛宿主。蜱虫叮咬可传播本病毒,但本组病例10例均无明确蜱虫叮咬史,故流行病学史调查应以居住丘陵地带,山地野外劳作史为主,1例患者被蜱虫持续叮咬而患者未察觉,提示蜱虫叮咬不易被发现。有人认为密切接触患者及急性期患者血液可能是传播途径之一[5-6]。Zhang等[7]在部分患者咽喉部、尿及粪便标本中检测到本病毒,似支持此论点,但大多研究没有发现家族聚集发病及人传人现象[3,7],本组病例亦如此。本组病例中9例为60岁以上患者,提示老年人为高危人群。

12例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均下降,8例CK升高,10例CRP、PCT病初均正常,11例AST/ALT比值均>2.0,提示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CK、AST/ALT升高及病初CRP正常是本病主要线索。体外实验提示利巴韦林对本病毒有抑制作用[3],但Deng等[8]报道:在实验室结果及临床结果上(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利巴韦林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10例入院3d内予利巴韦林治疗,预后良好,2例入院1周后开始利巴韦林治疗,均死亡,但此2例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

Gai等[9]发现在发热初期,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液病毒载量相似。病程1~2周,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存活组病毒载量下降而死亡组持续高水平,认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AST、LDH、CK升高,尤其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血性表现、D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Zhang等[7]发现:病程3~4周后,随着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改善,血液中病毒载量渐下降,认为高龄、高AST水平、明显凝血异常及高水平的急性时相蛋白预示预后差。本组病例未检测病毒载量,治愈者热程2周左右,2例死亡者整个病程中均持续发热,推测若无继发感染,发热可预示病毒血症存在,热程超过2周预示预后差。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转归,建议其疾病过程可分3期:发热期、发热极期及恢复期,以多脏器功能衰竭作为发热极期标志。

作者:秦新茂 练祥 王宗义 单位: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临床特征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bdgrlw/68085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