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局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问题整改方案范文

农业局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问题整改方案范文

农业局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问题整改方案

1.依靠行政手段难以从根本上破解我省的发展难题

行政手段是政府凭借政权的力量,以行政部门体系为渠道,依法通过行政命令、指示等方式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手段作为政府发挥职能的具体体现,其作用的范围和幅度是有限度的。一般来说,在一些市场机制不甚灵活或间接作用不易于发生作用的非竞争性领域,其运作具有快捷、明确而易于凑效的明显优势;但在经济发展的竞争性领域,行政手段只能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的必要补充,其作用是受到限制的。如果不能客观全面地吸取行政手段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负面效应,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就不能从根本上破解我省的发展难题。

2.创新体制机制是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市场机制作为生产要素的配置手段之一,具有基础性,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手段和方式,它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而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之所以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体制改革部到位,经济运营机制不灵活。有些改革进展不快,处于滞后状态;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整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有些改革思路清晰,但推进中出现严重扭曲;有些改革带有浓厚的部门色彩,推出时就带有明显的缺陷。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桎梏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创新体制机制是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中各种矛盾的重要手段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虽然我们早已结束了经济短缺的局面,但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一味追求数量大而忽视质量优现象还普遍存在,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如在政绩和利润的驱使下,政企不分的政府行政体制,产权不清晰、责任主体不明确的国有企业制度,不完善市场制度下的非公有经济下的发展,都成为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不惜以牺牲长远发展来换取一时繁荣行为发生的体制依据。之所以如此,根本上与相关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没有理顺紧密相关。因此,要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从根本上破除制约我省发展质量提升的体制性障碍,就必须深化改革,构建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途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仍然过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直接影响了省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这些方方面面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改革滞后造成的。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促进经济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5.破解我省发展难题必须彻底摈弃传统观念意识和方法思路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支配行动,思想关乎成败,思路决定出路。从现实看,我们的许多观念意识和思路做法还带有浓重的传统计划经济色彩,如封闭保守观念、内外差别对待观念、所有制歧视观念、传统的政绩观念、审批观念等等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一些想当然、拍脑袋、故意延迟、恶意刁难、推诿拖拉、敷衍了事的行为还大量存在,这些不仅成为改革的绊脚石,恶化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而且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和要素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因此,要实现我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彻底摈弃传统观念意识和方法思路,根据新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树立新观念新意识,创新发展思路,端正态度,规范行为,积极投身改革,着力推进改革,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二、破解经济发展难题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的主要内容

如前所述,我省经济发展难题及其原因集中表现为体制改革滞后、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完善、不灵活。它不仅涉及经济关系,而且涉及上层建筑;不仅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而且涉及深层次的利益调整。主要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1.全面推进政府转型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正面临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缓解这两大矛盾,需要以满足城乡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需求为目标,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全面推进政府转型,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政府转型的重点,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协调改革进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制保障。

2.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来看,进一步的深化推进必然触及深层次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不在企业之内,单纯停留在国企层面进行改革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国有企业改革涉及政治、社会和文化诸方面,必须把经济体制转轨、政府职能转变、政治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四者作为一个整体,配套协调、整体推进。

应着力继续推动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经理人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健全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以及相应的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市场化的、更具操作性的经营层业绩发现机制、评价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包括股权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使国有企业治理机制达到一个新水平。

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体制保障。当前农村综合改革初见成效,但是造成农民负担加重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性障碍仍未彻底消除。因此,要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

4.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市场化程度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按照“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继续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做到货畅其流。重点培育和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特别是要大力强化资本市场运作。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规范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规范和发展各种行业组织、行业商会,健全社会中介服务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行为。清理整顿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5.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利益均衡机制

社会体制改革涉及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整个社会领域。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对于协调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教育体制、科技文化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户籍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制等,更好地协调社会关系,保证社会公正,提供社会保障,完善公共服务,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切实提高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能力和水平

就目前及未来的发展走势看,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经济中的发展难题无疑是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有效作用效果的好坏根本上还在于体制机制创新主体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充分认识通过改革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转变的重要性,摈弃旧观念,树立新意识,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提高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能力和水平。

1.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立足于国情省情及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反复学习思考,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好当前我们还存在的对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够强、领会不够深刻、目标要求不够明确、推动落实的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不断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2.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一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二要把社会公平和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三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四要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3.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此,一要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发挥后发优势,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更多地从外部获得生产要素,发展开放型经济。二要正确把握我国改革和发展处于的历史阶段,充分认识现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处理好与改革和发展相联系的各种重大关系,以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目标。三要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提高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时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涉外经济方针政策,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内市场换国际先进技术,以劳动力资源优势换取自然资源。处理好立足于国内需求与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关系,处理好依靠和开发国内人力资源与借助和引进国外智力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

5.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一是把握方向,引导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的方向,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二是谋划全局,从全局上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从总体上把握发展走势,解决影响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三是提出战略,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四是制定政策,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方针政策。五是推动立法,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六是营造良好环境,通过党和政府领导的各方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6.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增强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公仆意识,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力戒浮躁之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做到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审批流程的改革和创新。结合政务公开和效能建设,健全审批公示制度,推进行政审批的透明化、公开化,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