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

电影欣赏论文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第1篇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对于语言学习而言,信息输入是关键。只有足够的信息输入才能保证输出时运用自如。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学习1.0%是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11%通过听觉,83%通过视觉。而英语原声电影中承载着大量的语音和图像信息,它当之无愧是语言信息输入的最佳途径。将英文电影引入到中职英语课堂这一教学形式的可行性和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将英文电影引入到中职英语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动力十足,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有位研究中职教学的专家总结得很好:“中职学生并不是不爱学习,他们只是不爱看书而已。”和其他同年龄的学生一样,中职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追求时尚,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据调查,看电影电视、听音乐是他们最大的兴趣爱好。将英文电影引入课堂是投其所好,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英文电影的立体性、直观性极易刺激他们的大脑,激起模仿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第二,英文电影一般都由说英语国家的本土人士出演,语音语调自然流畅,发音纯正,语言地道。通过反复播放经典片段让学生反复模仿,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纠正学生的发音,培养良好的语音习惯。第三,英文电影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师英语》下册unit1中有一篇文章《LittleSnowWhite》,这是很长的一篇阅读文章。虽然白雪公主的故事孩子们都耳熟能详,但当看到vicious,mirror,disguise等词语的时候,他们没有信心,表示不会读。我将美国1937年版的《SnowWhite》播放给同学们观看后,他们信心倍增,兴趣也来了。他们通过讨论、排练,不仅将课文内容表得的很好,还加入了自己的改编。关键是所有参与的学生都是全程用英语表达。欣赏英文电影,能让学生更容易由于某一特殊的情境,而牢牢记住其相关的词汇和对话。第四,看英文电影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当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在课文中讲到西方节日的时候,我播放了影片《HomeAlone》。观看后同学们自然就了解了圣诞节什么时候装饰房子,什么时候送礼物,送些什么礼物,美国人更喜欢怎样的过节方式等,而且还知道美国的圣诞节和我们眼中的也有区别。这些就是文化和风俗的差异。第五,每部英文电影应该都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欣赏电影艺术,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在心灵上受到启发,而且这种启发是直接影响感受到的,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2将英文电影引入中职英语课堂的实施策略

2.1英文电影的选择

课前教师应该精心挑选适合的英文电影。在选择影片时,既要照顾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还要兼顾影片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根据中职学生大多英语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情节简单的英语动漫电影,如《SnowWhite》《LionKing》《Frozen》《IceAge》等。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情节欢快、风趣幽默的真人剧,如《Mr.Bean》《TheSoundofMusic》等。如《HomeAlone》《HomelesstoHarvard》《HighSchoolMusical》等反映童真、家庭、或者校园生活、励志的影片也是很好的选择对象。针对中职学生的语言水平,我们还可以从先选择观看有中文字幕的原声影片,慢慢过渡到观看英文字幕的影片,最后观看无字幕的影片,循序渐进。

2.2要对英文电影进行适当的整合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电影需要的不是思想多么深邃,最需要的是吸引力,是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导演拍片的首要目的是娱乐大众,获取更高的票房,而不是按英语教学需求而拍。有些电影情节对英语教学没有帮助,甚至有的情节根本不适合中职学生观看。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影片进行删减和整合。将影片中能辅助英语教学、有教育意义和欣赏价值的内容留下,将没有意义不适合观看的部分删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3时间的安排

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它没有教学压力,不要求学生掌握很多复杂的词汇和令人头疼的语法。教师也不用因为有评讲不完的练习题而到处挤时间。将英语影片引入中职英语教学时间是允许的。但英文电影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它不是英语教学的全部,不能过频,不能让它喧宾夺主。因此我认为一个学月一次比较合适。

2.4学习交流

学习交流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欣赏完影片之后,要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具体形式有:模仿并表演影片中的精彩片段,用简单的英语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或片段,用英语句子总结故事情节,甚至还可以尝试改编影片结局。无论哪种形式,这一环节的练习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应该加以肯定和表扬。

3反思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想将英文电影引入中职英语课堂并达到辅助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必须要求英语教师观看和搜集大量的英文原声电影,还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影片进行合理的整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如何把握时间,如何给与学生帮助和如何进行评价等问题也至关重要,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4结语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第2篇

高职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时间,尤其是双休日很多同学会在宿舍睡上一天,甚至在网吧呆上一天,教师可以在双休日的时候提供一些优秀的影片让学生去观看,并布置一些作业,例如,让他们去查阅和电影有关的一些历史背景,对电影的内容进行延伸,利用我们的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提交作业,这样学生在双休日就有事情可做,也能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思考,并在这种娱乐的方式中获取知识,充实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平时学校也可以开一些关于影视欣赏的选修课,在集体的氛围里和老师、同学一起来探讨与品味艺术。有很多学校也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播放最新的电影并在平时打出广告吸引学生前去观看,收取少额的费用。这无疑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假日休闲的方式。将优秀的影视融入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能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生命的体验,向学生传送美的理念,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

二、电影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在安逸的时候不贪图享乐,在困难的时候能积极进取,勇敢面对,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一)优秀的电影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敏感多变、自尊心强,渴望独立、渴望被人肯定,如果这种诉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压抑;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但由于缺乏处理与异性之间关系的经验而产生各种矛盾;再加上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中很多血腥暴力的场面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扭曲。学生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一生。山东泰山医学院心理咨询师宫梅玲利用阅读来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宫梅玲老师不开药方只开书方,图书馆就是她的药房,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电影也是一样,电影把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包括亲情、爱情、友谊、苦难、挫折等诠释出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3]当学生心理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推荐学生去观看一些合适的影片帮助他们走出困惑,重拾阳光。比如,对于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迷茫的同学可以推荐他们去看《乔布斯传》、《当幸福来敲门》,通过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对于一些在感情上受挫折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泰坦尼克号》、《山楂树之恋》,告诉他们真正的爱情可以是轰轰烈烈也可以是平平淡淡的,爱是一种付出,而不是纯粹的索取;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阿甘正传》、《放牛班的春天》,鼓励他们重新振作,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春天。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出现的不同心理困惑给他们推荐不同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故事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内心的忧患得到排解。学生在观看影片心灵得到放松的同时,影片中阳光积极的一面也能逐渐被学生吸收,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内心世界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优秀的影片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第3篇

作为高职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业负担不是很重,很多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其实非常的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到了学校后能做什么,之前的学习经验告诉他们来学校就是在课堂里学习,现在突然多出这么多自己可以把握的课余时间就觉得无所适从。因此,很多同学开始沉迷于网络,没了电脑,他们会无所事事,看着书本,他们会瞌睡连连,他们也知道这样的生活很不好,也不应该一直这样过下去,但与其离了电脑游戏无所事事,他们宁愿沉迷在游戏里,享受游戏带来的刺激,此时教师就应当给予引导和鼓励,带他们走出迷茫。高职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时间,尤其是双休日很多同学会在宿舍睡上一天,甚至在网吧呆上一天,教师可以在双休日的时候提供一些优秀的影片让学生去观看,并布置一些作业,例如,让他们去查阅和电影有关的一些历史背景,对电影的内容进行延伸,利用我们的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提交作业,这样学生在双休日就有事情可做,也能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思考,并在这种娱乐的方式中获取知识,充实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平时学校也可以开一些关于影视欣赏的选修课,在集体的氛围里和老师、同学一起来探讨与品味艺术。有很多学校也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播放最新的电影并在平时打出广告吸引学生前去观看,收取少额的费用。这无疑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假日休闲的方式。将优秀的影视融入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能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生命的体验,向学生传送美的理念,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

二、电影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在安逸的时候不贪图享乐,在困难的时候能积极进取,勇敢面对,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一)优秀的电影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职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敏感多变、自尊心强,渴望独立、渴望被人肯定,如果这种诉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压抑;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但由于缺乏处理与异性之间关系的经验而产生各种矛盾;再加上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中很多血腥暴力的场面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扭曲。学生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一生。山东泰山医学院心理咨询师宫梅玲利用阅读来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宫梅玲老师不开药方只开书方,图书馆就是她的药房,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电影也是一样,电影把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包括亲情、爱情、友谊、苦难、挫折等诠释出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当学生心理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推荐学生去观看一些合适的影片帮助他们走出困惑,重拾阳光。比如,对于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迷茫的同学可以推荐他们去看《乔布斯传》、《当幸福来敲门》,通过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对于一些在感情上受挫折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泰坦尼克号》、《山楂树之恋》,告诉他们真正的爱情可以是轰轰烈烈也可以是平平淡淡的,爱是一种付出,而不是纯粹的索取;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阿甘正传》、《放牛班的春天》,鼓励他们重新振作,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春天。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出现的不同心理困惑给他们推荐不同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故事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内心的忧患得到排解。学生在观看影片心灵得到放松的同时,影片中阳光积极的一面也能逐渐被学生吸收,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内心世界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第4篇

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传递着爱国主义的信息和态度,如笔者在讲授完“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之后,组织学生观看了《南京!南京!》、《东京审判》两部影片,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这两部电影借助视觉优势和时代气质强烈地吸引学生,通过观看使他们明白即使作为高中生也必须时刻关注祖国的命运,关注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民族排忧解难。

二、深化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

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信念是一种思想意识,是正确的和坚信不疑的观念。理想与信念联系紧密,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依靠信念力量的支持,而信念的力量又来源于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有力地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比如中国梦就是全中国人民高中政治的崇高理想,对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观看优秀的电影作品可以为高中生的成长添加养料,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一些红色经典影片更是向高中生们展示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如笔者在讲授完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之后,组织学生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以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胜利至建国前夕这一气势恢宏的历史时代为背景,再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的斗争中,同舟共济,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所经历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历程。通过观看这部电影,高中生深刻领悟、体验到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伟人的崇高品格,从而促使高中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借助某些形式的教学行为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信息的形式传播给高中生的过程,但高中政治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的阅历毕竟有限,而电影欣赏则能为他们创设大量的社会生活情境。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环境宽松、气氛愉悦更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电影作为一种教学资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它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譬如笔者在讲授新课《公司的经营》之前,组织学生观看《首席执行官》,该影片以海尔总裁张瑞敏为原型,反映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通过观看电影,学生对企业(公司)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新课讲授之时,我让学生结合电影的情境并思考: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经营会取决于哪些因素呢?学生兴趣高昂,激烈讨论,踊跃参与,认为有下列因素:经营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员工素质、领导者素质……学生的讨论结果让笔者非常惊讶。这说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利用电影资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四、滋润学生心灵,提高审美情趣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第5篇

教材无非是个样子。引导学生从相应的电影中找到学习的内容,更在更好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和灵活地学习使用英语。在电影的选择运用中中,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突出情境性导学,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感受。

在欣赏过程中,多给学生相应的策略指导,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声中找到学习的素材,他们更加开阔视野和丰富认知思维。教师更精选英文原版电影,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尽量搜集相关的背景素材,特别是原声音乐和经典画面的截屏、视频,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全面感知。鼓励学生搜集相应的精彩片段,像《海上钢琴师》中钢琴师对人生的真谛的探索,《生死时速》里富有黑色幽默的人物语言对话等。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寻找相应的电影,跳出教材文本资源束缚,更好延伸学生学习的触角,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

通过欣赏原声类电影来找出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能使得学生的理解记忆更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在模块三Unit1Theworldofoursenses的“ReadingFog”教学中,可播放《雾都孤儿》中有关大雾的场景,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就“ReadingA”中的思考题目,针对“WhydidPollyfeelfear?“”WhatdoyouknowaboutLondonfromthefilm?”等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在主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感悟。

二、欣赏原声电影延伸任务互动探究过程,让学生探学

根据课程的任务型教学原则要求,多引导学生在主动欣赏的过程中积极探究,能更好丰富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以观看电影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探知,让课程内容不再变得枯燥无味。在实施互动交流中,根据电影表达主题以及课程学习内容,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可采取模仿和复述再现电影内容,让学生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思维灵感;针对电影情节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合情节、人物语言、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欣赏心得,帮助须学生深化认知情感。引导从剧情、人物、文化差异或者口语句型等方面认知撰写心得感受小论文,让他们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感悟。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第6篇

一、传播学视野下高校影视文化教育的现状

1.有心栽花花难发———传播者的尴尬。高校影视文化的传播者主要是高校教师,其次还有从事影视播放的行政人员以及各种影视协会的组织者。从事高校影视文化教育的教师以及其他传播者借助光影世界传播人类文明与文化精粹,传递人文价值与终极关怀,进而培养熏陶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但现实情况实非乐观,从表面上看,传播者如高校教师的影视赏析课上学生人满为患,高校电影院的影视播放学生也是趋之若鹜,而稍加调研,则会发现许多高校的影视课程教师缺乏必备的影视专业素养,往往应景式地开设华而不实的影视课程,表面看一片繁荣,实则是一场场的电影巡回展,没有系统的影视赏析理论传授,缺乏具体影视文本的精准解读,甚至对学生投其所好,难以尽到一个影视文化传播者的应有之责,将影视文化教育置于鸡肋的位置。

2.万紫千红难是春———受传者的志趣差异。影视经典是历经流光岁月而沉淀下来的优秀光影作品,如以个体命运书写进而展现宏大叙事的史诗性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承载着历史风云变幻的《芙蓉镇》,极具散文记录特色的《城南旧事》,充满深度人文思考的《黄土地》,浸润后现代特征的《洗澡》等等。受传者即高校学生,其志趣往往停留在肤浅的娱乐戏谑,沉浸于时尚的情爱模式。武打动作片的流行,青春爱情片的走红,戏谑喜剧片的受宠,庸俗电视节目的泛滥、虚假电视广告的宣传凸显出大众文化时代的典型特征。高校学生这一受众群体具有可塑性强的特质,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传统的经典影视作品熏陶可以使传统人文精神和人生价值更好地传承,相反,寄情于暴力与谋杀交织、冷漠与死亡为邻的影视作品中,则易导致摘要:传媒时代高校影视文化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从传播学角度审视高校影视文化教育,存在着传播者的尴尬、受传者的志趣差异、媒介的多元挑战、传播内容芜杂、传播效果无奈等一系列症结,应采取提高传播者专业素养、分类引导受传者的志向情趣、合理发挥多元传播媒介的功能、逐步优化高校影视文化的传播内容以及加强传播效果分析等对策,以切实提高高校影视文化教育水平。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和对人文精神的疏离,专注于豪华与奢侈齐在、高档与时尚并存的影视作品则又滋生放逐自我的虚荣和缺乏节制的物欲。

3.千里姻缘数线牵———媒介的多元挑战。人类的信息传播经历的第一阶段是“金字塔结构”,即有单一的权威源负责传播,而大众被动地接受;第二阶段是“梯形结构”,由多种媒体,受众可以选择接受。反观高校传统的影视文化教育模式现状,原本由教师单一播放影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变成了多种媒体共同传播、学生自由选择的模式。除了传统的电影播放,电脑、手机等新媒体成为传播影视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播速度迅捷,传播范围空前,轻松下载,即时播放成为影视文化传播的常态,学生与影视的姻缘可以借助数条线(投影仪、电脑、手机)相连相牵。如何合理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传播影视文化成为严峻课题。

4.乱花渐欲迷人眼———传播内容的芜杂。传播内容即影视文化产品。影视文化产品的海量生产促成了风格迥异的影视资源的生成,高校学生置身其间,仿佛乱花渐欲迷人眼。影视文化通过具体形象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受众,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实则臭已熏身,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实则香满心田。青春偶像剧、特情悬疑剧、古装武侠剧、战争动作片、都市言情片以及英美日韩剧纷纭登场各显其技,在影视利益的名利场中争得一杯羹,如《蜗居》、《双面胶》等电视剧对家庭伦理的刻意关注,《潜伏》、《黎明之前》等谍战片对悬疑题材的再度升温,《大话西游》、《功夫》等喜剧片对人生解构的光影炫技,呈现出繁盛但却芜杂之态,让受众在浩如烟海的影视作品中面临着一种隐隐的选择之殇。

5.沉舟侧畔千帆过———效果反馈的无奈。效果反馈即受传者大学生接受影视作品的效果。从传播学视野看,社会发展进程中传媒功能正经历着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转变之后的第二次重大改变,即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的转化。根据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理论,网络时代中的受传者即大学生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需要进行传播的分众化处理,生产出丰富多样的影视文学作品,来满足不同受传者即大学生的需求。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许多大学生能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汲取人生智慧与生命感悟,在影视艺术审美活动中得到精神的升华与情操的陶冶。但也有部分学生的理想抱负使命感与民族国家责任感渐渐在大众影视文化的影响下将行渐远,原本带来深度思索和哲思妙悟的影视文化呈现出表层的肤浅的娱乐镜像,甚至影视文化中的暴力模仿、时尚追逐、金钱崇拜等情形一一在现实中上演。

二、借助传播学理论推动高校影视文化教育发展的对策

1.见贤思齐———提高高校影视文化传播者的专业素养。从高校影视传播者的角度来看,高校引进具有影视专业素养的传播者不仅能完善高校的影视人才资源储备,而且对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审美不无裨益。谙熟影视传播规律并具有较高的影视专业素养的传播者首先应该开设诸如《影视艺术概论》、《中外电影简史》、《电影艺术欣赏》等一系列的影视基础和影视欣赏课程,从理论高度传播影视文化教育理念,评点影视文化前沿热点问题;其次高校影视文化传播者应该改进影视作品教学手段,通过逐步建立影视文化研究中心、完善影视作品资料库、推荐影视评介杂志论文、举办影视欣赏征文等活动拓展高校影视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再次,高校影视文化的传播者还应该是一个影视文化的实践者,能够带动引领高校学生精心策划并制作相对成熟的影视作品,如举办高校校园DV拍摄大赛,鼓励小成本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尝试影视广告的创意与制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高校影视制作的水平,由原先单一的欣赏者变身为影视作品的制作者,将影视理论与影视实践有机结合,进而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影视文化教育的既定目标。

2.春风化雨———引导高校影视文化受传者的志向情趣。一部电影《山村女教师》曾经使许多青年人走上教师岗位,一部《射雕英雄传》也曾经使许多青少年读者受众成为武侠迷。高校学生即受传者的志向情趣既取决于社会校园的大环境,也与学生个体的修养爱好情趣息息相关。当影视文化中的暴力甚嚣尘上,影视文化中的色情无孔不入,影视文化中的文化霸权觊觎侵蚀之时,影视文化的受传者即高校学生能否拥有正确的审美态度和高雅的艺术欣赏能力至关重要。从观看到鉴赏仅一步之遥,其间境界品味高下立判。只有研究高校大学生即影视文化受传者的志向情趣,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影视文化教育与传播,如举办影视欣赏讲座、举办优秀电影巡回展等,才能使影视文化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能引领高校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崇尚高雅的审美情趣,欣赏高尚的艺术情操,进而达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境界。

3.因势利导———合理发挥各种传播媒介的功能。媒体多元化时代影视传播渠道空前广阔,电梯间的影视广告宣传短片、休闲广场畔的大屏幕城市介绍风光片、长途车上的小品相声演唱会,电影院里的动作大片直播进行时,电脑上的高清电视剧随时看,手机里的电影下载即时观,成为视听时代的一道道靓丽风景。高校所拥有的技术资源使影视文化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课堂上讲地方戏曲来一段《秦腔》视频,讲广告插一段广告短片已成为常态;课下图书馆实验室网吧里的电脑上即时上网,联通影视世界一键完成;就是掌中手机也可以轻松上网欣赏挚爱电影。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在带来自由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传播媒介的引导监控趋于薄弱,各种传播媒介为了赢得利益最大化,不惜传播暴力色情影视取媚受众,原本应提升受众的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结果却沾染了诲淫诲盗的嫌疑。所以高校影视文化教育应该正本清源,引导学生这一影视文化的受众群体欣赏优秀影视产品。一方面是充分利用高校的影视媒介资源传播优秀的影视作品,如利用高校电影院、影视欣赏课、影视大屏幕定期传播优秀影视佳作;另一方面是加强高校学生电脑手机上网欣赏影视作品的教育引导,为学生提供优秀影视剧剧作篇目,提供优秀影视剧网站地址,让精品佳作登堂入室,让暴力色情远离校园。

4.去芜取菁———逐步优化高校影视文化的传播内容。影视作品以其栩栩如生的画面,纤毫毕现的人物形象,曲折回旋的故事情节,酣畅淋漓的动作展示冲击着受众的感官,刺激着受众的精神,这是视听时代影视文化大行其道的原因。高校影视文化教育与传播也应审时度势,去芜取菁,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影视作品。红色经典影片是描绘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再现为党的事业英勇奋斗的共产党人形象的经典影片,如《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开国大典》等等。播放红色经典影视有利于弘扬主旋律文化,山东政法学院新闻传播系于2009年11月举办“名片观摩”活动,以播放影片《建国大业》为契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民族历史,进而激发浓烈的爱国情怀;2010年5月为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组织学生观摩影片《海上钢琴师》,使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人生与信仰。这种借助于影视这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影视文化教育的方式值得提倡与推广。

基于此,高校应该一方面完善影视作品资料库,为学生提供古今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如国外的《泰塔尼克号》、《魂断蓝桥》,中国的《黄土地》、《秋菊打官司》等等。另一方面根据传播学的理论,继续细分受众群,将高校学生这一影视受众群体继续细分,将相同相似爱好的学生进行归类研究,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影视佳作,如为喜好民族武侠者提供《黄飞鸿》系列和《叶问》系列电影,为钟情战争历史片者奉献《鸦片战争》、《大决战》等影视佳作,为喜爱文艺戏曲片者播出《蝴蝶梦》、《霸王别姬》,为关注生活现实片者准备《一个都不能少》、《生活秀》等等。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惑人心者,莫强于影。只有将影视文化的传播从源头上控制,并能为高校中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影视佳作,高校的影视文化教育才会变得至纯至厚,醇味悠远。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及对作曲家深度访谈的方式,透过个案研究,了解台湾电影工业和电影音乐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模式和创作理念,探究台湾的电影音乐在政治、经济、商业的影响下,目前的处境以及电影音乐内容的变化。

一、文化工业与台湾电影音乐的关联

阿多诺在《文化工业再思考》(1963)中解释了使用文化工业的动机,他认为文化工业把古老的东西与熟悉的东西熔铸成一种新质(anewquality),因此刻意为大众消费生产出来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消费性质的产品,或多或少是按照计划炮制出来的,并且用心地自上而下(froma-hove)整合它的消费者,把数千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聚合在一块,结果双方都深受其害。阿多诺把文化工业归纳为以下四种。(1)商品化。随着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潮流席卷全世界,文化产品变为一种商品出现在人们面前。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文化完全商品化的结果,是造成消费者人格的片面化,把娱乐消遣化作为主要价值,造成了精神快餐式的消费模式。(2)技术化。文化工业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没有现代科技手段,不可能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播文化产品,因此,技术化的结果会支配社会生活的一切。(3)标准化。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的标准化趋于一致,而这种标准化会扼杀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能力。(4)强迫化。当文化产品在对时空获得更强的占有性时,对接受者产生了更大的强迫性,由于现代大众文化的典型法是不断重复、整齐划一,使闲暇的人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者所提供的东西。尤其阿多诺认为标准化和伪个性化是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因为流行音乐的全部结构都是标准化的,甚至连防止标准化的尝试本身也是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标准化和伪个性化是密切相关的:音乐标准化的必然关联物是“伪个性化”(pseud。一individ-ualization),所以标准化与伪个性化就成为流行音乐的主要特点,又是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另外,阿多诺也借用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来打量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时,就根本没有把它们当成艺术作品,而是把他们当成商品,于是“音乐拜物教”(musicalfetishism)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文化工业产品的基本属性。

阿多诺指出了音乐接受过程中两个更接近事实的假定:心神涣散与听觉退化,注意力分散(deconcentration)是一种知觉活动,这种活动为遗忘和突然认出大众音乐(massmusic)准备了一条通道。如果标准化的产品除了显著的部分(比如流行的曲段)之外是相似的,对于听众来说是可以忍受的话,那么则不需要聚精会神的倾听,而且也再也不能够全神贯注的倾听,只要他们听得心不在焉,他们就能与所听的曲子平安相处,所以心神涣散(distraction)和漫不经心(inattention)是标准化的流行音乐成为配套欣赏的方式。在法兰克福学派中,阿多诺的观点反映了台湾的电影音乐工业,在一切以大众文化为主,商业化的生产模式下,台湾电影音乐工业的生存环境。

二、台湾电影音乐风格的转变—由繁至简

20世纪60年代台语片是台湾影片的制作重心,当时流行的台语歌曲被改编成电影主题音乐,并且把电影和流行唱片事业进行了结合,但在70年代开始采用大型交响乐来为电影配乐,加强对剧情的刻画及强调磅礴的气势。so年代后,电影风格转为写实手法,电影不再讨论政治议题,而是以音乐来表现对社会的反映,电影音乐的使用则不被强调。除了电影场景本身的画内音外,大多采用了电子音乐来表现,所以电影音乐有了不同的变化:大型交响乐团被独奏乐器取代,强调政治性的歌词被对亲情的思念所取代。在90年代后,从这时期的影片来看,“简约”“纯朴”的音乐是近期电影音乐的特点,较多采取单一或数种乐器来表现,或许是电影音乐创作者专业上的思考,但也或许是强调一种简朴和接近大自然的音乐,是目前台湾流行音乐的主要风格。在乐器的选择上大多以大提琴、吉他、钢琴,甚至加入传统原住民音乐,表现出台湾社会对不同族群的融合,而产生出多元的音乐风格。

在作曲家方面,90年代开始,作曲家不再只是处于幕后,不是单纯的音乐创作者,他可能还是歌手或演奏家,甚至还担任电影主角的演出,比如:张羽伟在《我叫阿铭啦》中,不只是主角也是该电影的配乐和演奏。

三、西方模式在台湾电影音乐工业中的融合与运用

在台湾的电影音乐工业中,当音乐成为商品之后,所带来的冲击效应是一般观众无法察觉的,不只是观众陷人其中,就连站在第一线的音乐创作者也会掉人其陷阱里,例如:史撷咏的电影音乐表现手法是学习好莱坞的模式,他喜欢用大型的交响乐团,现场演奏录制,才能表达出他想要的情感。另外《魔法阿妈》的电影音乐风格,他认为是“好莱坞风格”加上“宫崎峻风格”;翁清溪则认为他很欣赏约翰·威廉姆斯(JohnWilliams)的作品,因此他的表现手法亦受约翰·威廉姆斯的影响。因为作曲家利用西方的电影音乐工业模式,把成功的案例来套用到台湾的电影音乐工业中,不只在音乐创作上,在唱片公司和电影制作公司的结合上,融合、再运用西方的电影音乐工业模式,或许是比较安全且被大众接受的方法。然而台湾的电影音乐工业所面临的瓶颈,在上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套用了西方的电影音乐工业模式,不过这对台湾电影音乐市场似乎并不起太大的作用。如果说“商品化”和“标准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创作和营销手法的话,台湾的电影音乐则需要思考到底应该变成怎样的商品,才能在文化工业中保留其独特性,创造自己的电影音乐风格,甚至成为别人模仿的对象。再者,台湾电影音乐的后期制作大多前往美国或中国内地进行录制工作或者请中国内地的交响乐团来演奏,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台湾当地的制作水平。因此,台湾的电影音乐工业应争取更多电影资源和资金用于培育电影音乐创作人才以及扩充录音设备、录音场地上。

四、台湾电影音乐和政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政治上,政府政策的施行,早期则以正统歌曲融人电影之中,其作用除了政令倡导外,也扮演着安定人心、抚慰心灵的角色,建立族群的认同感,尤其是“口语音乐”(电影主题曲),因为“音乐”是在表现一个社会文化的事实,歌词是大众社会的表现,也是一个地区历史、社会及政经状况的象征。在政令宣传上,主题曲易被不同的政治目的借用,只要歌词的主题明确,旋律简单就可让大众广泛接受。在}o年代后,台湾已由典型农村经济转成城镇企业形式,社会结构出现变动,台湾经济稳定成长,社会趋于多元且开放。因此,电影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转向多元发展,不只有配合政府政策的温馨、励志音乐,也有对非政府倡导的无调性的电子音乐出现,还有强调本土化的音乐,如电影音乐中加人了那卡西①、电子花车②等土本台湾的音乐元素等等。然而,若说政府以资金来补助支持电影工业,这是对电影工业的一种鼓励,但也是一种制约,因为电影资金被政府操控,电影工业必需因应政府政策来拍出所需的电影。这样的操控模式,电影永远无法反映社会的现实。

阿达利认为声音比影视更具渗透力,正常人可以将眼睛闭上,但无法长时间把耳朵捂住,因此音乐可以发展使世人所容忍、吸收、喜爱的政治经济力量,制造新曲式、和声、乐器、演奏场所与象征资本机制,借此操纵文化,掌握社会上的暴力与希望,巩固或创造出整个社群。因此,让夫众遗忘时,音乐是仪式的牺牲;让大众相信时,音乐是法规是再现;让大众沉寂时,音乐是再生产的、规格化的重复。在这三种情形中,音乐是权力的工具,当用来使大众忘却暴力的恐惧时,它是仪式权力的工具;当用来使大众相信秩序和谐时,它是再现权力的工具;当用来消灭反对的声音时,它是官僚权力的工具。新晨

五、台湾电影音乐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音乐在日常生活以及活动场所都可以听得到,新的音乐流通模式产生,有其他可供音乐表现、听闻和交易的场所,阿达利分出四种网络,每一种网络都有着某种相关科技以及不同层次的社会结构并在音乐的经济学中互相渗透。(I-)牺牲仪式。是象征社会所有秩序、神话以及宗教、社会或经济关系的传播网络。(2)代表、再现。音乐成为一种在特定场所表演,如音乐厅,仪式化的封闭空间,为收取人场费而必须的限制。而演奏者和演员是一种特别的生产者,观赏者付给他们金钱,表现了竞争式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原始模式。(3)重复。录音技术诞生于19世纪末,成为一种储存再现的方法,音乐不再是社交的形式,音乐不再是观众见面和沟通的机会,而是一种大规模制造大量个人音乐的工具。(4)作曲。原本音乐是为了音乐家自己的愉悦而弹奏的,但现在听众所听到的是作曲者或演奏者为了要倾听而创作或演奏的副产品。阿达利认为音乐的运作方式在进人市场经济,转型为具有使用价值,它的主要功能不是依靠花在它上面的劳动多寡而定,而是依靠它和权力的结合,以及它如何有秩序地参与社会组织成型的过程。因此,音乐成为一个交换与利益的实体,不需经过冗长、复杂的表演过程,记录与储存技术的出现促使音乐与权力出现了革命,颠覆了所有的经济关系。因此,复制代表原创的死亡、仿制的胜利以及对再现根本的遗忘;而且在大量生产的过程中,模子本身几乎没有重要性或价值,它只不过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因素而已。

电影欣赏论文范文第8篇

抒情是电影歌曲最重要的功能,抒情性歌曲在影片中除了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外,还善于刻画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这使得歌曲在电影艺术的情感刻画与表达上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抒情性歌曲在故事片中大量存在,它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内心寄托和心理变化连接语言,强化语言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影片的节奏,造成人物的情感体验与抒发高潮:用与人物内心的闪回、幻觉作为影片的一个剧作元素。直接推动剧情发展,并造成一种现实感。论文百事通有的抒情歌曲还可以起到潜台词的作用,表明人物主观意识,或者起到解说的作用,表明作者的评价。在每一部故事片中,抒情歌曲并不是每种情绪都用上,往往只用上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它们与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去表现。总之。抒情歌曲是故事片歌曲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歌曲。它与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密切相关。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歌曲在进入电影以后,虽然保持着善于抒情的特点,而且与电影中的各种艺术因素相结合。抒情功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但电影中的抒情歌曲毕竟与普通歌曲不同,通过对部分被试和其它审美主体进行访谈,把它的特性归结为以下几点:

1、指向性

电影歌曲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主要原因是歌曲和画面形象在同一时空中出现,电影情节和画面限定了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此时歌曲抒发的感情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所指的。歌曲不再独立存在,而是作为电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歌曲抒发的感情是电影中的特定感情。其基调与电影内容一致。此时,歌曲情感的具体性和确定性由画面赋予,电影的内容和情节就如同歌曲的文字说明一样,把歌曲限定在一个具体的范围内。而此时审美主体也根据故事情节和画面内容来感受歌曲,把歌曲与剧中人物的情绪相关联,产生较为具体、明确的感受。

动画电影成功的吸收了百老会歌剧的精华,歌曲可以直接将影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告诉观众,影片《花木兰》中,木兰去见媒婆的前夕,影片以独唱、重唱、合唱的方式唱出歌曲《荣誉》,乐声紧密的配合人物的动作节奏表达木兰不安的心情,而在情感上的表达自然且适中,影片用歌曲来加强剧木兰的动作、思想,使木兰形象的塑造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电影中的音乐运用的中国民俗乐器笛子、古筝、二胡等,弹奏出了中国的民间小调,意境悠远而绵长。配合歌曲直接表达了人物情绪和心理,使观众很快了解人物性格,同时也具有交代情节的作用。

2、片段性

普通歌曲作品在感情的抒发上具有完整性特征,是作曲家独立乐思和情感体验的完整表达。然而,在电影中,歌曲受电影总体设计的限制,并不被完整的大段陈诉,往往是片段性、间断性的出现。有时候在一段电影情节中甚至只出现一个动作。

3、交互感染性

电影歌曲的抒情是故事情节和画面所赋予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电影歌曲的抒情和电影情节的抒情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交互感染审美主体。审美主体在观看电影时理解了剧中人物的感情。歌曲出现时,审美主体带着这种理解和感受来欣赏歌曲,体验歌曲抒发的情感。反过来,歌曲又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阐释了画面抒情的内容。因此,画面和歌曲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来增强影片的抒情效果。这就是电影视听结合的魅力所在。

电影歌曲发挥抒情功能时用抒情性歌曲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是电影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形式。总之,电影歌曲具有抒情功能,可以比较好的表现影片需要表达的情绪。并且由于歌曲与画面的结合。电影歌曲呈现出了与普通歌曲不同的特性。

二、电影歌曲的渲染功能

电影歌曲的渲染功能主要是指电影歌曲渲染气氛的功能,也就是电影歌曲可以为影片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以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电影歌曲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既不着意描绘景物,也不特别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作者的主观态度及评价。运用渲染气氛歌曲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解释画面,或者重复或扩大影片的视觉效果,而是通过歌曲这种听觉手段为影片部分或者整体地创造某种气氛,增强听觉感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气氛对于歌曲和画面而言,既抽象又具体,而歌曲就是把这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色彩,借助一定的歌曲形象表达出来,使画面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虽然普通歌曲也有渲染气氛的功能。但与电影歌曲中的渲染性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可将其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

1、情节性

普通歌曲通常不擅长具体场景和情节的渲染。即便有此功能,也较为模糊和不确定。在电影中,电影情节和画面赋予了电影歌曲的情节性,在这里,歌曲与故事情节相联系,来渲染画面气氛。

王家卫是这样形容他对电影音乐的“感觉”:“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于是音乐,成为一种提示,提示你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时代影片开篇歌曲起开场白的作用。主要用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影片《圣诞夜惊魂》中。影片一开始就运用歌曲以分唱、合唱的方式,不仅直接给观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同时利用连唱的方式把剧中代表性很强的角色也一一交代了出来,增强了影片的欣赏性。歌曲在这里更好地烘托和渲染了影片画面的内容,调节气氛的作用。加强画面中的视觉形象的情绪与节奏。

2、对比性

普通歌曲塑造的形象往往与歌曲基本风格统一协调,宁静和谐的歌曲对安静、美好的形象:凌乱、繁杂的歌曲对应的是嘈杂、不安的形象,但电影歌曲有时会运用对比的手法渲染画面气氛,增强影片的戏剧效果。

比如,电影《指环王》中矮人佛罗德毁掉魔戒的那场戏,佛罗德不想把魔戒扔到万丈悬崖里。而他的朋友山姆力劝他要毁掉魔戒,此时哈比国的小精灵和佛罗德为争抢这支魔戒而进行殊死搏斗,画面是恢弘又紧张的。而作曲家用的渲染气氛的歌曲恰恰抒情悠扬的。这样使得这场戏内在的张力非常大。形成的反差也非常大,视听结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见,并不是画面情绪与歌曲情绪一致是才能达到渲染的效果,只要运用得当,对比手法往往能够产生出乎预料的渲染效果和戏剧效果。

3、连贯性

有时,渲染气氛的歌曲还可以起到连贯作用。引起审美主体对欣赏过的故事情节的回忆和再现。

例如,日本影片《人证》中,著名服装设计师八杉恭子为保住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杀死了从美国前来相认的亲生儿子一黑人乔尼,为此她也遭到警察的追捕。影片最后,八杉恭子跳崖自尽,草帽在空中飘落,这一系列镜头画面没有对白,伴随草帽飘落的是影片的主题歌《草帽歌》歌曲在这时渲染了气氛,揭示了八杉恭子内心的愧疚和痛苦,同时也把过去和现在联结在一起。审美主体从画面上草帽的飘落和《草帽歌》的歌曲声中回想起故事的种种情节,歌曲起到了良好的连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渲染气氛的歌曲并不需要每处地方用到,用得过多也许会产生反效果。比如影片《城南旧事》里的《送别歌》,作曲家就在电影的关键几处才用,而且都不是整段出现。因为渲染气氛的歌曲如果用的太多。就会使审美主体产生厌倦情绪。形成负面效果。有时。甚至“无声”也是渲染气氛的一种元素,“无声”如果被运用得巧妙,会令影片更具有感染力。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电影歌曲的描绘功能

电影歌曲发挥描绘功能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无声电影时期。那时。为了弥补电影中缺乏听觉层面这一缺憾,影片被放映时。旁边总是有钢琴师或小型乐队作即兴伴奏,歌曲自始自终连绵不断地伴随着影片的画面,描绘画面内容。电影进入有声时期以后,歌曲的描绘功能在电影创作中经常被用到,有人把它称为说明性歌曲、解说性歌曲。它是指用歌曲对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用独特的音响特征加以描绘,如鸟鸣、追逐、机器运转等。也就是说用歌曲手段为画面提供一种声音的造型。有的可以从听觉上强调和加快画面节奏,加强心里的紧张度。有的可以从听觉上拉慢画面的节奏造成心理时间与实际时间的距离错觉,有的还可以对影片所表现的事物和情景作神似的描绘来表达感情。

与普通歌曲相比,电影歌曲发挥描绘功能时具有如下特征:

1、音画统一性

电影发挥描绘功能时使用的描绘性歌曲又被称为说明性歌曲、解说性歌曲,所以它是用歌曲对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以独特的音响特征通过相应的歌曲手段加以描绘。与渲染气氛的歌曲可以采用对比手法不同的是,描绘性歌曲的音画是统一的,画面描述的内容就是歌曲描绘的内容,歌曲用特有的技法对画面做类比。

歌曲也用在抒情时以进一步渲染情绪,或是用在戏剧性的情节中以加强矛盾冲突的紧张度。在《埃及王子》中。当摩西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内心矛盾交加,不知该如何面对……。在这场重要的转折戏中,摩西用一首直抒胸臆的《我无所求》,表达了完全不同的角色对于摩西造成的冲突。一个是身份高贵的埃及王子,另一个是低贱的希伯来人,他该如何面对真正的自己?此刻运用歌曲充分表达了摩西对于价值观思考的心声和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挣扎,对刻画人物性格起很大作用。

影片《狮子王》中的一首《我等不及当国王》,由年幼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辛巴以欢快的舞台化的形式演绎歌唱,整个段落运用了装饰感极强的色调配合这段无拘无束的歌声。使得画面富有节奏和戏剧性,表现了辛巴渴望长大的愿望和心境。新晨

2、特定性

由于画面规定了描绘性歌曲的内容,所以描绘性歌曲内容是特定的。普通歌曲描绘的歌曲形象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画面,比如宽广辽阔的歌曲可以让人联想到草原、湖泊、海洋、蓝天等自然景物。而在电影中由于画面是稳定的,所以歌曲所描绘的只能是画面的内容。当歌曲再次出现时审美主体回想的就是画面带给的特定形象。

3、唤起回忆性

有时因为音画组合的关系,描绘性歌曲能引起审美主体的记忆,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有机地串连起来成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