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业教育差别化管理机制范文

职业教育差别化管理机制范文

时间:2022-02-12 02:59:13

职业教育差别化管理机制

一、城区与郊区职业教育的主要差异与问题

近年来,上海市职业教育通过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等手段,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并继续朝着“做精、做特和做优”的方向发展。郊区职业教育发展和中心城区职业教育发展逐步趋于均衡化,在“学校场地”、“建筑面积”等一些基本办学指标上郊区职业学校甚至超过了中心城区的职业学校,首批6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建设学校中,就有4所在郊区。同时,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大规模向郊区涌入,使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成为郊区职业学校招生的一个重要来源,这也使得郊区职业学校的招生相比于中心城区而言更具优势。此外,各郊区政府部门都十分重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与前几年相比,现在学校普遍感觉“不差钱”。与此同时,随着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以及职业教育自身改革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的这种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差别呈现一些新特点,由此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通过我们的分析和调研,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如何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中职校师资队伍,对郊区学校而言更具有挑战性。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也是一个难点,对郊区学校而言,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其综合素质,在现实中比中心城区难度更大。我们对2012年本市中心城区和郊区职业高中的“生师比”(在校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的比)作比较,结果表明,郊区每个专任教师要多承担四个学生(见表1),郊区教师工作压力相对更大,特别是新疆班的老师等,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在对郊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如下一些不利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情况:一些教师不安现状,一心想往中心城区的学校跳,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从外地新来的毕业生不是想留下来好好工作,而是作为进入中心城区的过渡和“跳板”;另外,由于郊区职业学校师资比较紧缺,尤其是骨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因此这给教师的“充电”和培训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的上岗培训,难度不小;另外,对于基础课教师,由于职称评定跟普教系列走的,因此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还有,由于各区的一些限制条件,从行业企业聘任兼职实训教师也存在制度上的障碍。

二是非上海户籍学生比例郊区要明显高于中心城区,特别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度应重点聚焦在郊区学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上海对外开放度的加大,职业学校的生源结构在发生变化,非上海户籍学生比例在逐步提高,这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占了绝大部分,而郊区是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员的主要聚集地,因此郊区职业学校非上海户籍学生比例要明显高于中心城区。据对2012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统计,全市86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共计毕业生39834人,其中郊区学校毕业生占56.67%;非上海户籍毕业生共9000余人,其中郊区学校占61.83%,高于总体比例近5个百分点(参见表1)。根据预测,未来几年上海本地中职生源将进一步呈下降态势,因此如果要保持现有每年招生4~5万人的规模不变,非上海户籍学生势必要进一步充实本市职业学校,按“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至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非上海户籍学生的比例将达到40%左右,而按地域分布,大部分学生将落户郊区学校。这将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并且这一挑战主要体现在郊区学校。如:根据奉贤区教育局提供的材料,从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就读本区职业学校的人数增长了6.2倍。浦东新区2012年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就读职业学校的比例占当年招生总数的24%,比2010年提高近12个百分点。对郊区职业学校而言,近年来一方面外来生源不断涌入,另一方面师资队伍又跟不上学生数量的扩充,导致生师比节节攀升,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浦东新区中职校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生师比分别为20.4:1、20.8:1和21.3:1,而这三年上海市中职校总体的生师比分别为18.3:1、17.4:1和17.2:1,呈下降态势。

三是从专业布局看,一些艰苦和紧缺专业主要分布在郊区职业学校,扶持的重心应向郊区倾斜。为满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紧缺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006年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一项扶持艰苦、急需专业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政策,确定一批“专业奖励”目录,选择有条件的部分中职校开设奖励的专业,对于就读奖励专业的学生由市教委给予每学年学费标准的奖励,鼓励本市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2012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39834名毕业生中,就读奖励专业的学生共9607名,其中郊区毕业生占64.86%,高出郊区学校56.67%的毕业生比例8.2个百分点(见表2)。可见,艰苦和紧缺专业在郊区职业学校的分布要高于中心城区。四是郊区职业学校在经费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通盘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经费使用的规划性和有效性。上海市教委要求,至2015年,要确保34%的教育费附加足额用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性经费不低于普通高中并同步增长,确保职业院校财政性经费在教育财政性经费总额中的比例。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方面,郊区教育部门和学校普遍感觉“不差钱”,但同时,也觉得有时经费不知道如何使用,上面对经费管理使用的要求和下面实际需求有时会存在不匹配现象。有的区(县)反映,市财政和教委对经费的使用有明确的要求,但与实际需求在时间点和使用范围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会造成经费结构性结余和阶段性结余。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配套经费问题上,由于郊区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较高,但对于区(县)管的学校,市里只给指标,不配套经费,使得郊区学校的办学压力较大。

二、推进城区与郊区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四个方面当前郊区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与中心城区相比而言的比较突出的差异,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供参考:

一是通过组织、制度和经费等保障措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政府部门要努力搭建平台,加强郊区与中心城区的沟通、职教与普教的沟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沟通,积极推动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和普职教师的流动,以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引进,人才引进向郊区倾斜,缓解郊区师资数量紧缺矛盾和结构不合理矛盾。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在绩效工资、职称评审等方面对郊区职业学校教师给予倾斜。完善师资培养培训的网络体系和制度建设。对在郊区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一线专业教师和贡献突出的教师一方面要加大表彰奖励的力度,同时要加强培训的力度,使他们既能安心本职工作,同时能不断充电,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结合郊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任制度,通过政策规范和引导,建立企事业单位派遣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乐于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职业学校有条件聘请企事业单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的长效机制。另外,应加强普职融合,从长远看,中职校应充分利用普通高中的优质师资资源,增强基础理论课的力量,这样既可以缓解师资紧缺,又可以减少职称评定中的风险等。

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非上海户籍学生的管理制度,一些试点工作可在郊区学校先行。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非本市户籍学生进入上海尤其是进入郊区职业学校的数量今后几年会持续增加,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将会更加严峻。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各省市、以及各区政府层面,要逐步实行联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非本市户籍学生的管理制度,包括入学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升学就业制度等,逐步形成单行的法律或法规,加快建立统一的电子学籍制度、教育券制度等,有些工作可在郊区职业学校先行试点,然后逐步推广,从而达到对非本市户籍学生有效管理的目的,保证地区职业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是在继续增加对郊区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使用重点,要由硬件条件建设投入向软件建设方向倾斜,扶持一些重点项目和重点专业的建设。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提升内涵建设的需求也在日益加大,教育费附加中除了安排学校硬件建设项目,还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校内涵建设,如师资队伍建设、重点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以及开展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等项目的研究和实施等等。再有,虽然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城市教育费附加可以作为郊区尤其是薄弱区县的财力补充,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时调整,通过加大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专业等的扶持力度,在经费投入上进一步实行倾斜政策,加快缩小郊区与中心城区的差距,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对于兼职教师的聘任,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以吸引行业企业及城区的人才流动到郊区学校,还有,对于新疆班的老师等,也要有一定的专项补助。另外,既要细化经费投入考核机制,同时要按提高经费使用的规划性和有效性原则,根据各区实际情况,按需使用,不搞使用比例的统一标准。

作者:陈嵩黄芳

被举报文档标题:职业教育差别化管理机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zyjylw/63841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