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村职教发展问题分析范文

乡村职教发展问题分析范文

时间:2022-03-09 05:57:25

乡村职教发展问题分析

一、从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然而,我国的农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农业的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都不高,这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产出率的提高,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据有关调查资料,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0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0%,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竟高达76.40%。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只有88万,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就占了60%,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0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个技术人员。在美国,农民受教育年限平均为12年,我国只有5年。在美国,一项先进技术在全国推广只需一年半时间,在我国平均是6年。我国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30%,且质量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国际市场上无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临近,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就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充分认识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质和量的方面都有了一个根本性的飞跃。到1998年,农村职业中学共有6201所,招生数为129.27万人,在校生数为311.88万人。在全国多数地方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办学网络,为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农村青少年和广大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农业类专业和农村急需专业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农村职业中学实验示范基地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新型劳动者,涌现出了一大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典型。但是,农村职业教育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招生难。由于经济形势及就业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滑坡,办学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今年普通高校扩招后,由于舆论引导不当和一些地方调控不力,农村高中阶段扩招主要倒向普通高中一头,农村职业教育受到严重冲击。据有的省不完全统计,今年农村职业学校的新生报到率平均不到60%。二是经费不足,条件不足,师资不足。《职业教育法》和国家规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政策措施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地方对农村职业教育在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政府和全社会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局面尚未形成。经费投入少,教育附加费也不能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改善步伐十分缓慢。一些省职教专项经费也在逐年减少,一些县对中等职业教育统筹不够,各部门重复办学现象严重,教育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办学效益不高。

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大多是生产一线淘汰下来的旧次设备,有的缺乏起码的教学、实习、实训设备,更谈不上教学设施和手段的现代化。不少地方职业学校教师合格率明显低于普通中学,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短缺和不合格现象更为严重。三是教育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强。部分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脱离当地经济和社会实际的倾向,从专业设置到教育教学都延用普通教育模式,与当地经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实验实习基地的生产管理水平缺乏先进性和示范性,办学实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弱,加之办学经费、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和吸引力不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服务能力不强。总的看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喜忧并存,机遇和挑战并存,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搞得好,可深入发展;搞不好,将停滞与滑坡。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前途究竞如何,关键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如何对待。我国职业教育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证明,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同时,它的发展也很脆弱,很容易受到冲击,也很容易走弯路。发展职业教育比发展普通高中需要多得多的投入,它的起步难,发展难,一旦崩溃,要再恢复就更难。如果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迫切需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迫切需要大批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中初级人才的关键时刻,再让农村职业教育倒退甚至崩溃,那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巨大的损失。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是一篇大文章。现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已经有了发展,但总体来说,还刚刚开始做。各地各部门要狠狠抓它10年、20年,必会大见成效。”

三、全面理解、认真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一)全面理解全教会精神,正确对待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在确保‘两基’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对于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人民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缓解初中升学压力,创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提高国民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增加居民消费,带动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但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发展普通高中。据有关国际组织调查统计分析,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为2000美元以下时,职高与普高的比例一般为7: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以上,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职高与普高的比例才会逐步下降。我国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0多美元,北京市也只有1300—1400美元。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农村专门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的主要手段。从长远看,我国高教发展规模是,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从现实看,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后,据初步了解,县以下的高考录取率一般在30%左右。1999年高校扩招的幅度不算小,但县以下仍有60%多的高中毕业生上不了大学,如果再盲目扩充普通高中规模,那么现在扩招的这部分学生基本上也是将来的落榜生。老百姓努力让子女上普通高中的根本愿望是希望子女将来能考上大学,但目前高教发展规模又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盲目发展普通高中,不仅使片面追求升学率愈演愈烈,而且由于目前农村高中后职业培训设施和制度还很不健全,会造成大批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只是带着一般的语文和数理化知识回到农村,缺乏创业知识和思想准备,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不利,而且还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根据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农村地区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应该在适度扩大普通高中规模的同时,重点放在职业高中的发展上。

(二)加强舆论宣传,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正确引导群众望子成龙的良好愿望,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舆论宣传的不断深入,加之高考录取比例的限制,群众对送子女上职业中学学一技之长,毕业后回乡创业逐步有了新的认识,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在农村并没有彻底改变。由于城乡差别的存在,加上全国就业形势紧张造成低层次人才相对过剩、职业教育“立交桥”不完备、部分职业学校质量不高等原因,导致不少群众认为上职业中学没前途,所以,送子女上普通高中、考大学跳农门的思想还很突出。但由于高考录取比例和各地对普通高中发展规模的限制,这种思想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影响还不太大。第三次全教会上决定大学扩招后,人们对已持续几年的“普高热”加速升温的苗头认识不足,使不少群众对高考升学形势产生了盲目乐观,特别是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片面理解全教会精神,放松对高中阶段普职发展比例的控制,有的还下发文件确定普通高中扩招目标,给本已急剧升温的“普高热”推波助澜,使得1999年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受到严重冲击。80年代初期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白热化和今年“普高热”盲目升温、农村职业教育滑坡的教训再一次从反面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是老百姓的良好愿望若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就会产生新的甚至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二是农村职业教育刚刚起步,若政府不能在政策等方面很好地扶持和调控,就会影响其发展。所以,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把认识统一到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和总书记的讲话上来,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纠正轻视或忽视职业教育的错误倾向,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发挥行政调控的主导作用,根据高教发展规模确定普通高中发展规模,制止“普高热”的盲目升温,在农村普职招生比例的确定上,应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采取诸如降低农村职业学校的收费标准等综合措施引导学生分流;各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先培训、后上岗”的劳动用工制度,把住农村就业市场入口关。

(三)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职业教育的成本大大高于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投入。当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很差,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职业学校为了维持生存,提高学生收费标准,使职高收费标准比普高高,这种收费上的差异也导致一些初中毕业生选读普通高中。从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实际看,由于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所以就一定时期而言,农村职教经费的来源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级政府应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法规,落实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政府工作重点;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重要性的认识,把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作为生产性投入来对待,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性经费的大幅度增长,保证教育附加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

(四)构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继续深造创造条件。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恢复发展以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继续深造、提高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使一大批优秀中职毕业生的技能水平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的积极性。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要逐步研究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探索多种招生方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有一定比例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要“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深造的机会。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可采取多种方式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这给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铺平了道路。但从1999年的具体实施情况看,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完善。一是在中职毕业生中招生的比例太少,如安徽省,1999年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67610人,对口招收职业高中毕业生计划只有1747人(含招收普通中专和历届职高毕业生),升学比例只有2.5%,这与普通高中的升学比例反差太大。二是收费太高,据了解,高职收费比普通高校收费高出许多,客观上给本不多的能上高职的中职毕业生带来困难。这个问题若不很好解决,对中职的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大批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农村也是容纳高职人才最广阔的地方。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应在农村,大幅度扩大招收农村中职毕业生的比例,扩大农村中职毕业生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比例,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升学率。同时,高职发展刚刚起步,还需“扶上马送一程”,办学经费不能过早地市场化,在资金上需要大力支持,应该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降低高职学生的收费标准。

(五)加强《职业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和对农村职业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从职业教育的起步、发展至今,国家、省、地都制定了不少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法规,但许多地方贯彻不力,许多政策落不到实处,关键问题是缺乏像“两基”工作那样的督查评估机制,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干部群众的认识和政策水平还不太高,更需要强有力的手段去推动实施和监督落实。今后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督导检查评估机制,各级人大应定期对各级政府贯彻《职教法》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增强信心,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从教育内部来讲,农村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的惟一出路是增强信心,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在提高社会认识、加大政府重视和投入力度、完善职教“立交桥”、加强督导评估的同时,农村职业教育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1983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农村学校的任务,主要是提高新一代和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适应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中共中央的这一精神,为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后来中央的有关文件都强调了这一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始终贯彻中共中央对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把端正农村教育包括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作为农村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后,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意见》和第三次全教会后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经验交流会都重申和强调了这一点。当前,要努力改变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等与农业、科技结合不紧的现状。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及教材,使教学内容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二)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基本保证。要注重培养既有合格学历,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提高专业教师操作和动手能力。注意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实践能力较强的能工巧匠和专业户在学生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农科教结合,发挥农业科技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同时,要把既懂教育又懂经济,既能当校长又具有企业家素质的“双肩挑”型人才选拔到职业学校领导岗位上来。

(三)重视实验设备和学习基地建设。实验设备和学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前提。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就必须给职业学校配备一流的实验实习设备,使实习基地建设在技术和生产管理方面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为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创造条件,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致富本领的农村新型人才。

(四)实行产教结合。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包括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包括专业设置、教育内容等要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坚持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方向,走农科教结合的发展道路;二是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切实加强生产实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三是结合学校专业优势,积极发展校办产业,提高办学活力和自身的发展能力,同时为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创造条件;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择业的形势,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五)改革招生制度和办学体制。改革招生制度和办学体制是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和适应性的重要措施。农村职业教育应实行更加灵活的招生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应免试招收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农村青年入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和学分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政府统筹下,探索在农村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共同办学的办学体制。按照《职教法》的要求,认真研究和落实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方面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大力推行联合办学,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由教育部门独家办学的局面,形成强大合力,共同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在经费、师资、基地、设备、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被举报文档标题:乡村职教发展问题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zhizhaolunwen/59306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