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教育性学习范文

高职教育性学习范文

高职教育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然而传统的教师讲授(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被动地接受的讲授教学方式(以下简称传统教学方式),当前在高职院校中根深蒂固,严重地阻碍着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研究性学习

在英文中,学习又有“研究”的意思,表明学习和研究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我国传统教育却要求学生阶段只管学习,研究则是工作以后乃至成名成家以后的事。甚至在传统的《教育学》中还把人的一生划分为成长与学习期、工作与贡献(包括研究)期、退休与养老期。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显然是把“学”与“习”分开,并且强调先“学”而后“习”。我国著名教育家茅以升教授把什么是学习及其先后关系阐述得非常精辟:“学的对象是理论,习的对象是实践,因此在学习里应求其统一。一个阶段里不能不有一定的次序,于是发生学和习的先后问题。这里主张的,是先习实践课程,后学理论课程,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是‘学而时习之’的大翻身。……”

研究性学习就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自主地选择并确定专门的研究课题来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这本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本文按习惯简称为“研究性学习”。我们之所以将其定义为教学方式,而不是学习行为,是因为它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并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而不是学生自发地、随意地自学,它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会学习,以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倡导积极的、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二、高职教育的多重属性及推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高职教育的多重属性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属性和职教属性,两者又分别包含学术属性与知识属性、教育属性与职业属性、技术属性。

(1)高教属性。所谓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是指高职教育是在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包括普高和中职)的基础上进行的高等教育(包括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即国际教育标准概念的第三级教育(高中后教育)。它是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共同属性。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又包含学术属性和知识属性。坚持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是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和解决现时就业问题的客观要求,是培养高职学生未来社会适应性的前提,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在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中出现了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只重视职教属性,而轻视甚至背离高教属性,主要表现在,只重视实践,而轻视理论;只重视职业性课程,而忽视知识性课程;只重视“应知”、“应会”,而轻视普遍规律。当然,高职教育是职业性教育,而不是专业性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强调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绝不意味着高职教育就应该弱化甚至抛弃学术性、知识性课程。相反,高职教育也应建立一套有高职特点的、完善的、现代化的知识课程体系,以使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职教属性。所谓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是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象,一般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岗定课、按岗育人,并且是以技术应用型和技艺型为主,而不是像普通本科那样以学术型或工程型为主。它是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共同属性。职教属性又包含教育属性与职业属性、技术属性。

教育属性是高职教育相同于普通教育的本质属性。其教育的目的可分为可能目的和必要目的。高职教育中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包含特定职业的特定内容的培养,多属于“必要目的”的范畴;而反映职业特征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这些包含普通教育的共性内容的培养,则多属于“可能目的”的范畴。

职业属性和技术属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功能属性。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界培养和输送以技术工人为主的技术后备力量的任务。年轻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获得将来求职生存的基本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所以,通过职业教育习得一项技能,学会一门手艺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说,技术和职业不可分割,任何职业都包含着技术,只不过不同的职业技术含量的多少、高低有所不同而已。除此之外,为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重视知识和技术。高职毕业生除了大部分马上就业,可能终生不再经受学历教育外(不包括非学历的继续教育),还有一部分,哪怕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是一少部分,在毕业后马上或就业后还要升入本科学习,乃至攻读硕士、博士,这也是一部分高职生和家长们就读高职的初衷。因此,高职教育所具有的职业属性和技术属性是不可轻视的。

2、高职教育需要推行研究性学习

(1)推行研究性学习是高职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要,研究性学习是与传统教学方式根本不同的教学方式。前者是为了发现而学习,走自己的路,创造新知识;后者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只能接受别人创造的知识。因此,高职教育必须用以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为突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

(2)推行研究性学习是高职教育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需要。知识领域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全部通晓,学科分化和分科教学固然是现代教育的进步,目前无论是在普教还是在职教都占主导地位,但这同时也造成了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和思考问题的局限性与片面性。研究性学习不但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而且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可通过各个研究课程把自然的、社会的、现实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看清世界的真实面貌,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整体化。

(3)推行研究性学习是高职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就非常强调为学要引以为乐。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本来是五彩缤纷的,探索自然和人类的奥秘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和情趣,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呆板单向,其过程枯燥无味,令人望而生厌。研究性学习恢复了教学过程的本来面目,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推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加入WTO后,高职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中国加入WTO后,外资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严格的管理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将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对待中国加人WTO后高职教育所面临的这一最大机遇和挑战,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大改革力度,推行研究性学习,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三、在高职教育中推行研究性学习完全可行

不可否认,由于各种原因,就群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等确实不如普通高校学生。在高职教育中能否推行研究性学习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要破除对研究性学习的迷信。据报到,198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生罗伯特·盖瑞斯特在例行作业时发现了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的《数学原理》中的一个错误,这是该书出版300以年来未被发现的一个错误,为此他的论文得了A+,被密西根大学破格录取为研究生。这样的例子还少吗?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没有机会读大学,但由于他的数学天分而写出的高水平的论文直接到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执教;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厂商美国微软公司的总裁在教育非常普及的美国仅仅是一个哈佛大学二年级的肄业生,不仅没有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甚至连本科文凭也没有。本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本院高职计算机绘图CAD教学中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和探索。实践证明,这种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不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更容易培养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完全可行的,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更节省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