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分析范文

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分析范文

时间:2022-08-04 04:27:29

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分析

摘要:基于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征与“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高度契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与担当。中职语文可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品味“工匠精神”,通过深度解读帮助学生领会“工匠精神”,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工匠精神”,通过习惯养成促进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工匠精神

在中央高度重视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引领下,许多中职学校开始把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融入相关学科和专业教学中。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对质量追求完美、苛求极致的精神。它要求工匠具有出神入化的技艺、新奇精湛的技能,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不仅是“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工匠精神”的由衷赞美。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作为培养工匠摇篮的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学科,在“工匠精神”的培育方面应有更大的担当和做出更大的贡献。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对如何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有以下建议。

一、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品味“工匠精神”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宽广的视野,结合学生学情分析和专业特点,有意识地探索中职语文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内在关系的切入点,带领学生品味语文教学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入脑入心。例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在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对其思想内容进行深度阐释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对其人物塑造、艺术形象进行体验与鉴别,对其表现手法、语言风格进行感受与欣赏,让学生深刻感受《红楼梦》之所以在文学艺术上取得后人难以企及的伟大成就,皆因作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工匠精神,皆因“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无尽付出与投入,才练就了这一部流芳百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巨著。又如,在教学老舍《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位平凡中又不平凡的母亲形象:不仅勤劳朴实、热情真诚、宽厚忍让、坚韧刚强,而且在母亲身上还流淌着一股坚守本心、将事情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她的手能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让“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这是母亲的“工匠精神”最鲜活的明证和最生动的写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涉及“工匠精神”的好文章还有很多很多,如《劝学》《卖油翁》《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等。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本身固有的意义,让学生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品味传诵千古的“工匠精神”。

二、通过深度解读帮助学生领会“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富含哲理、思想深邃和启迪人生的文章。教师应以深邃的目光,多触点、高站位地对这些闪烁着“人文性”光芒的文章进行深度解读,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让学生在接受作者思想熏陶的同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追求真、善、美,以及形成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为中职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和领会“工匠精神”的着力点。例如,《人生的境界》是冯友兰先生的一篇哲学论文,也是中职课本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在教学时,可以从深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者对生命珍贵的情感入手,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境界由低到高依次有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种境界。这四种境界分别对应为自己谋生存的需要、为自己谋利益的需要、为社会做贡献的需要和为超越自我的需要。实事求是地说,只要不违纪违法,为自己谋生存、为自己谋利益无可厚非。但是,为社会做贡献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工匠精神”,更值得学生学习和弘扬。

三、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工匠精神”

社会实践活动是由课内教育纵深拓展到课外体验的一种教育载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基础模块)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出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2]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不断提高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化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竞争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让每一个中职生毕业以后踏入社会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例如,笔者结合本校专业特点,组织开展了以“认识专业、了解专业、爱我专业”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邀请合作企业高管或出色校友到校举办专题讲座,让这些能工巧匠现身说法、传授匠人心得,让学生近距离地学习和感悟“工匠精神”。其次,基于课外阅读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在丰厚的文化土壤中找寻、品味、领悟“工匠精神”。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深刻、更独到的感悟。此外,中职生深入企业或单位参加顶岗实习、实训也是学习、培育“工匠精神”的最佳时机,学校应抓住这些有利契机,大力宣传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等优秀传统文化及工匠精神。

四、通过习惯养成促进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良好的习惯是“工匠精神”养成的前提。对中职学生而言,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行业规章制度等,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一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许多中职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或胡思乱想等,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小组合作、翻转课堂、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度。二是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较多中职学生完成作业或考试时普遍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比如,请假条常常出现落款、姓名和日期上下对调,借条的数字没有大写等。为此,在教学中过程我对他们进行反复训练,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及内容要求,通过不断强调、反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习惯。我校组织学生参加全省“那最美……”征文竞赛活动。笔者所教班级有位学生自告奋勇报名参加征文活动。但是他的初稿写得很不尽人意,因此产生了放弃竞赛的念头。由于班上主动参加征文竞赛学生寥寥无几,笔者就鼓励她不要轻言放弃,在我的不断激励和精心指导下,该生重新搭建文章框架,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最终,他的文章获得了全省三等奖。这名学生事后感慨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轻言放弃,要学会坚持和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中职语文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解惑”。作为一种职业态度、精神理念和深层次文化形态的“工匠精神”,不是靠几堂课、几次活动和几次作业就可以培育出来的,需要一个长期而漫长的培育过程。因此,作为中职语文一线教师,应秉持“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的教学态度,通过全面阐释工匠精神、全方位厚植匠心文化、全天候营造工匠氛围,多渠道、多场景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工匠精神”浸润于心、历练于行。

参考文献:

[1]陈跃芬.立足中职语文课堂培育学生工匠精神[J].江苏教育研究,2019(Z6):71-73.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2009-01-06.

作者:何秋玲 单位:福建省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职语文教学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ywjylw/75066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