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文教学实施美育教育几点探索范文

语文教学实施美育教育几点探索范文

时间:2022-10-24 04:22:52

语文教学实施美育教育几点探索

【摘要】美育的因素在语文教材中处处有所体现,它需要语文老师充分去发掘并借助教学逐步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机渗透,使美育教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得以贯彻。为此,美育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思路,找到最适合学生吸收的营养,选择恰当的时机,有的放矢地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深入思考,提高认识,指导行动。

【关键词】美育教育;语文教学;教材

一、借助直观形象,感受美

小学生对美好的事物有着共同的追求,但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原因,他们对美的追求仅仅是凭直觉,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他们去感受教材选文中的美。教材中的很多难点往往蕴含着美的精华,教师如果因势利导加以突破,在教学中抓住审美活动中直觉形象和美感之间的情感呼应迅速直接这一特点,紧扣教材内容,借助创设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可以使他们披文入境感受美。比如,巴金的《鸟的天堂》一课,该文朴实无华,于平淡自然中透露着朴素优雅的美。但课文中揭示美的句子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却存在一定难度。如“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学生乍一读很难一下子悟出这句话的含义。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入境,动情,悟理。课前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盆长势旺盛的菊花和一盆已枯萎了的菊花放在教室窗台上。课堂上,先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从定义出发了解“生命力”是支持生物生存、生长的能力。接着让学生现场对比观察判断窗台上的两盆菊花哪一盆的生命力强。两盆菊花的鲜明对比使学生很快进入情景的体验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再进行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让学生凭借菊花的直观形象,总结判断出一般植物生命力强弱的依据——茎、枝、叶、花、果等的长势。然后让学生重新默读课文,思考句子的含义,他们很自然的就会得出结论:“因为榕树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所以作者才会发出‘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的赞叹。”这样,教师凭借直观形象,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一般到具体再到一般,即抽象——具体——抽象的思维训练过程,由感知到悟理,情感得到升华,认识得到发展,披文入境,不仅感受到大榕树茂盛挺拔的形态美,而且领悟到它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精神美。

二、品味词句,鉴赏美

语文课本中蕴含的各种美,都是凭借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妙词佳句往往对揭示美起了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词句,让学生在反复咀嚼、体味的过程中,心灵受到陶冶和感染。  例如,《詹天佑》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抓住“詹天佑面对外国人的耻笑,坚定信心要把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铁路修好”一段描写中闪烁着詹天佑伟大的爱国精神的关键句子,让学生反复吟诵推敲,体味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变换语序的方法启发学生深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之心。让学生思考:如果把该段中“不但”后面的语句放到“而且”后面,把“而且”后面的语句搬到前面,行不行?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递进句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思考后可得出这样的认识:“这样变换句序不行。”理由是:“‘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后面的分句能够表示在意义上更进一层。如果修路失败,中国人自己就丧失了信心,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有勇气站出来承担修铁路的工作,而且从此中国还要任由外国人摆布和宰割,这样的后果远比外国人讥笑我们产生的后果严重得多。”改变句序,推敲句意,鉴赏品味,不仅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悟出了一条宝贵的哲理:信心和勇气是詹天佑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信心和勇气是来自于詹天佑对祖国无限热爱的赤诚之心。

三、联系实际,领悟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深入社会,调查了解,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恰当地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借助亲身感受,领悟美的真谛。比如,《穷人》《凡卡》等文章既是外国作品,又远离学生现在的生活。怎样使学生通过学习文章了解沙皇俄国统治下俄国旧社会的黑暗,透过黑暗,看到今天的幸福,从而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的美好呢?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教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在新旧社会的对比中分辨善恶美丑,认识悲惨和幸福,体会苦难和甜蜜。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课外读物中,到家长、邻居、亲戚朋友中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耳闻目睹中外新旧社会农民生活巨大变化的事实。课堂上教师再通过播放视频资料和层层设疑,让学生逐步深入悟出造成渔夫和妻子桑娜以及凡卡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沙皇的黑暗统治,进而启发学生明白在旧社会,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农民、渔民如何勤劳能干,他们仍然摆脱不了穷困潦倒的命运。再联系今天自己身边农民、渔民的幸福美好的生活和命运加以对比,形成鲜明对照,使学生从心底发出“还是社会主义好”的由衷赞叹。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不失时机恰当地联系社会或生活实际,是披文入境领悟美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留心观察,发现美

美就在身边,只要对自然、人生、社会满怀激情,留心观察,注意捕捉,就会发现语文教材中所描写的美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课堂中所学的文章,指导学生拓展到课外去寻找美,发现美。比如,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七月的天山》等写景的文章,除了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品味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不仅要“读万卷书”,更应该“行万里路”,倡导他们利用假期或周末亲自到这些景点去转一转看一看,亲身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进而对文章所描写的美有进一步的深刻体会。再如,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将心比心》《她是我的朋友》等赞美人与人之间大爱的文章,教师既要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也要将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外,发动学生到社会上、生活中找一找、看一看,自己周围的人中是否就有着文中人物的影子,从而让他们进一步体会人间的奉献之美,受到思想教育。这样由课内及课外,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会留心观察的同时更加能领悟到语文中所蕴涵的生活之美。

五、指导行动,创造美

教学实践证明,“美”仅靠看是远远不够的,否则即使发现了美,但却不能把发现的美记录下来成为学生自己的作品,也只能徒留遗憾。所以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留心观察发现的美见诸行动,指导他们创造美、记录美、实践美。基于这种来自教学实践的认识,语文教师应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观察、表达、导行熔为一炉作为美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比如,为了让学生完成“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作,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忆、听、寻、颂、创”的美育五步系列训练。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课外书中,哪些文章的内容是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着让学生把发生在自己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闪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光彩的人和事挖掘出来分析给别人听,并让他们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再让学生开展“寻找美的影子”“雷锋的足迹”等活动,使他们在视、听觉所能涉及到的一切场合去留心观察,发现美,然后用笔去赞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组织成立“送温暖小队”“学雷锋小组”“红领巾志愿者”等,使学生活跃在校内校外、城市农村……把心灵美转化为行为的美。在这美育五步系列训练中,学生既有在课堂上对美的直观感受,又有在课外对美的亲身实践和体验,美育教育贯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宋其蕤.语文教学美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2]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南京师大学报,2001,(02).

作者:庞钵 单位:山东省邹平市梁邹小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语文教学实施美育教育几点探索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ywjylw/74316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