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创作论文:艺术创新与教导的文学启发范文

文化创作论文:艺术创新与教导的文学启发范文

时间:2022-02-01 11:45:32

文化创作论文:艺术创新与教导的文学启发

作者:乔延菊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德国表现主义女画家柯勒惠支也是二战时期的杰出版画家,创作出许多体现深受战争疾苦的百姓画面。艺术家运用粗犷而有力的黑白对比表现对法西斯战争的痛恨与抨击,表达画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患。而中国时期的艺术作品则是宣传又红又专的政治主题,以及工农兵成为创作表现主体,这一时期的艺术特征表现出强烈的对领袖人物的崇拜。随着社会政治稳定,进入八十年代,陈丹青走进西藏创作了系列《西藏组画》,让世人看到一群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的粗犷、强悍的生命,美丽而震撼,这是独特民族地域文化在艺术家的视角下所产生的巨大艺术感染力。之后,大批的艺术家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民生,纷纷表现自己身边的事物,普通百姓的思想生活状态。

20世纪作为波普艺术的最著名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他以商业广告的形式表现自己简单而又重复的画面,如:、玛丽莲•梦露、可口可乐等,高举消费主义和流行主义的大旗,反映西方迅猛发展的商业化和工业化大潮。所以与其说每位艺术家都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记录和反映出特殊时代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如说是民族文化对其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当代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忽略文化因素之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力量使得当今社会以信息爆炸的方式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西方的“国际化”、“非理性化”的前卫艺术冲击着中国当代艺术,人们强调和西方接轨,但往往有些会脱离本土把西方的东西照搬过来。忽略了民族文化思想内核,忽视了艺术的精神内涵。具体表现在一些青年艺术创作者缺乏对生活的深度体验和独特的审美判断,导致作品中对风格的理解,只限于题材和样式的复述,画面构成要么复述照片、要么主观臆造,没有很好地解决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没看到艺术必须与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盲目表现,随波逐流。尤其在商业文化冲击下,许多年轻人盲目追随市场导向,标榜所谓“看不懂的即为艺术”,加之快餐文化的影响,在基本造型能力未得到解决之前,匆忙转向抽象和表现主义的行列中来,于是一部分画即便炒作卖出,也像一次性消费品一样,很难画出具有收藏价值的精品。

与较火的油画市场相比,版画创作相对显得“颓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美院宋源文教授曾说过,国内版画界有一个明显问题,版画家修养不高,有相对偏低的倾向。究其原因,其一是现在不少从事版画创作的人由于绘画基本功薄弱,无法驾驭其它画种,于是选择了版画,利用版画的技法来掩盖自身专业和文化修养的不足,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缺少精品。其二就艺术市场而言,版画作品价格较其它画种偏低,影响到版画家的创作激情,版画创作队伍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不断流失。再以当前热门的艺术设计为例,近几年美术院校招生呈现局面,在专业选择上艺术设计尤炙手可热,那么艺术设计应该人才济济,然而有人却称现在中国高端原创的艺术设计处于“缺席”状态,处于“泛设计的无设计状态”。

究其原因:其一,近年国内美术院校招生呈局面,使得艺术院校严重被天赋不足,素质低劣的生源充斥。其“热门”不是社会的需求,而是入学的门坎低。其二,与社会上“过洋节日”一样,存在对母体艺术、民族、民俗文化忽视,艺术设计美的根断裂等现象,作为市场化的艺术设计,大多已无文化传统的本源而艺术精神迷失。没有了继承也就没有了创新与发展。其三,艺术天赋的润泽和审美潜能开发被科技同化。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本是现代传媒和图形时代的必由之路,然而,过于追求科技图形的眼花缭乱导致人文精神和艺术审美与创造的缺失,使设计艺术教育降到了培养操作员和技工训练的学术层面。

从时下中国科技图形时代的动漫可以看出,许多动漫形象只是对日本动漫形象的复制,缺乏原创。与此相比,作为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们永远记得《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娃》、《西游记》等经典老动画,而深入人心的恰恰就是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民族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艺术语言的“国际化”趋势本是自然,但如果忽略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五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艺术赖以生存的环境,脱离这片支撑的土壤,艺术是不具有生命力的。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决不能只靠创作的激情去盲从,其生活积累、思想倾向、性格气质、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最终完成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青年艺术创作团体的整体素质,无疑要回归到专业艺术院校的教育中来。相对于西方的个体意识,中国文化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而在中国艺术教育的构建中,整体两个字的概念,往往只注重了个性的张扬和表现欲望,在本身自由的艺术语境中,师生往往忽视了这一文化之内核。对应艺术现实中,有精微就失去大体,有了笔墨就失去传神,有了科技资料就失去原创,有了素描、色彩技能,就失了整体画面的作品意识,重技而不重艺了,特别是在部分艺术青年中,有了个性的自由就忘掉民族大义和文化的民族精神了。正如,在讨论过洋人的圣诞节与过民族的传统节日的电视谈话中,有青年学生说:外国洋节日好玩热闹,而中国传统节日比较有规矩,相比之下更热衷于过洋节日。像这样,祖宗、父母都不尊崇了,那何为礼仪之邦之子孙呢?

上述文字,主要是想借文化心理内核的道理说明,我们在艺术人才素质教育中必须贯穿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我们说艺术教育中之教材、教法各自一体,但盲目随从,前卫派的行为艺术种种个性渲泄都是因失去了文化内核的支撑而产生的。一味注重所谓的艺术个人化、边缘化,对传统采取颠覆的态度,然而创造新的东西总是对旧东西要有所扬弃,但那不叫颠覆。在发展的时代,艺术家要置身其中,了解不断发展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意识,获得深层次的感受,获得情感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正确认识生活之源对艺术家的作用。使创作出的作品有益社会、有益人民,否则脱离这一审美领域的原则,作品徒具官能感知之愉悦,怎能引起观者的心灵震撼?《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说过,一、真正有作为的艺术家要有时代感和使命感。二、有作为的艺术家要热爱人民的生活,要为人民服务。三、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继承才有创新。四、德艺双馨,要注重人品修养。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此强调注重本民族文化因素的同时,还要正确对待西方与民族艺术问题。现在一些青年学生常将西方现代艺术作为中国前卫艺术样板,加之院校现行教学体系是西方形式,因此很容易使学生感情上盲目贴近西方艺术,而忽视千百年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精髓。因此这也是我们的艺术教育中必须贯穿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艺术创作必须“九九归一”于文化的光照中,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应注重向民族的、民间艺术学习。但也不能一味闭门造车,应该将世界的和民族、民间艺术,原始艺术、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并由此延伸到东西方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及不同观念,作为借鉴继承的依据,通过深入研究、鉴别、吸收、消化,融于个人风格之中,产生令人难忘的独特面貌。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早年赴法国留学,学习西画,但他吸取西画之长,最终还是继承中国绘画优秀传统,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另一位大师吴冠中先生,在其著作《文心独白》中,调侃说“自己吃过印象派的奶……但写生方式却有意投靠‘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石涛门下了”。

在画家陈丹青的某次学术讲座上,现场有人赞美他的娴熟速写技巧,陈丹青说,“我的速写无疑得之于民族传统的熏陶”。足见民族传统文化在画家们心中地位。著名旅美画家丁绍光,基于中国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民间传说等题材,打破传统中国画技法,采用中西结合的装饰语言来表达,使画面产生出清新秀美的装饰趣味,吸引并征服了整个世界画坛。而另一位已故旅美画家陈逸飞,其作品用西方的具象写实油画技法表现中国传统的东方女性美,画面恬静、典雅又充满东方的神秘色彩,观者无不被其传递的东方神韵所折服。

像这样的成功画家举不胜举,这些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画家们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注重对民族文化的思想诠释,是将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融汇贯通的典范,值得年轻艺术工作者尊崇与学习。总之,无论怎样的创作形式,终归要求创作者在作品的意境、形式、趣味、风格、技法及抽象、具象等诸多视觉因素中,寻找语言的人文精神,创造具有文化根基的自我。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中的盲目追从,以及艺术教育中的作画重技不重艺,不求整体,观察形体只注重局部、相互间仿求技法的相似,而无作品原创意识等等,都是因文化浅薄,没能悟出艺术的真谛。我们在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广与博”的关系,“根和源”的关系亦是很重要的,而艺术素质之成果,必须表达出文化精神。因此,在文化背景之下,文化因素的明了与注入是艺术素质培育之中不可变的要素,是培养优秀艺术家之源。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创作论文:艺术创新与教导的文学启发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ysjylw/61522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