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物教学实施性学习范文

生物教学实施性学习范文

生物教学实施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它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传授性学习”,它给学生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现行生物教材是围绕“有效讲解,便于接受”这一目标编写的,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教学的决定因素。只要处理得当,很多生物学的课程内容都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设计“情境”,激发疑问,确立研究方向

疑问是激发思维的契机,是贯穿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主线,但这种疑问并非传统的为激发学习兴趣而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基于“情境”的疑问,只有依靠学生对“情境”的亲身感悟、把握和理解,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发掘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或生活体验的内在联系,精心设置“情境”,诱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从而确定研究的方向。具体操作过程中,笔者的体会是:设置的“情境”一定要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才能确保学生的研究方向既能满足能力发展的需要,又有助于扎实掌握好基础知识。

二、重视知识,掌握方法,夯实研究基础

如果学生对要研究的问题一无所知,自然就无从着手,所以在实施研究之前,教师必须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比如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如何收集整理信息,如何开展调查访问等,尤其要帮助学生掌握评价信息真伪的相关知识,以便有选择地获得有用的信息。有的学生想了解生物学的突出成就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我就给他们介绍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可以上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也可访问有关专家,并提供相关书目、网址。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要有好的方法之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比如《双眼皮与单眼皮的遗传规律》研究工作中,有关遗传家谱图的制作、分析及有关概率的计算等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三、周密计划,认真实施,确保研究完成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有以下问题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

1、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毕竟是有限的,太宽泛的课题往往让学生无从下手,因此研究课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切忌大而空,要方向明确、操作性强。比如有关“环境污染”的研究性学习,可以《环境污染的影响》为题,也可以《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或者《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及其对人的影响》为题,但后者简洁明了,且研究方向很明确,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显然更适合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2、若是多人协作研究,则要分工具体,责任到人,既可防止工作中相互推诿,便于教师检查落实,也有利于教师对研究小组成员的个别评价。

3、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工作,往往由多个环节构成,且环环相扣。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研究中,首先要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然后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分析,最后还要将研究过程、结论形成文字,其中任一环节不能按时完成都将影响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进度,而中学生往往自律能力不强,所以研究计划中必须包含周密的时间安排,即每一环节都要限定完成时间。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则要完全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中心,教师一定要实现“角色”的转换,即由知识的“权威”和“裁判”转换为与“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切磋。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掌握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点拨偏差,但一定要掌握好一个“点”字,切忌全盘包办,特别要注意不能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为突破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障碍,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知识,也可以启发思路,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

比如学生在单眼皮和双眼皮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中,有一个小组调查了一个家庭,发现一对老夫妇均为单眼皮,但他们的成年女儿却是双眼皮,所以得出了与教材矛盾的结论,他们认为是一个新的发现,我在检查中发现后,安排这个小组的同学查阅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研究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后,对这个家庭进行了回访,原来其女儿是做了割双眼皮的美容手术。不但揭开了谜底,而且带来的启示可能影响学生终生。

四、讨论交流、全程评价,促进研究实施

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障碍,所以小组成员定期交流讨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交流讨论会上,教师可以分两个目标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并作好记录(供结题评价时参考):一是评价结果的正确性,二是就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因为研究性学习仍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这种活动更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同时研究工作往往很枯燥、很单调,所以为激励学生继续完成研究,评价时应以后者为主,即侧重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精神。

综上所述,结合现行生物教材展开研究性学习是可行的,既可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二者可以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