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析京剧音乐化改革思想的浮现范文

浅析京剧音乐化改革思想的浮现范文

时间:2022-04-25 03:32:27

浅析京剧音乐化改革思想的浮现

【摘要】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先生曾赴欧游学,回国后提出改良戏剧的19项建议,其中有4项建议是关于音乐改革的。这些建议在之后我国的戏剧改革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从根本上促成程派改腔创腔的成功。该文试图从程砚秋赴欧后的所见所闻与他所认识到的中国京剧现存问题,分析其京剧音乐改革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关键词】程砚秋;赴欧游学;京剧音乐改革思想

程砚秋(1904-1958),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程砚秋三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衰败。六岁时,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艺。十三岁到十四岁这一年,程砚秋正式参加营业戏的演出。在这一阶段,程砚秋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得到很多舞台实践的经验。①这一年,程砚秋遇到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罗瘿公先生。罗先生帮助程砚秋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并引领他找到了应当发展的道路,这对程砚秋一生的发展都是很大的帮助。程砚秋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远赴欧洲游学,游历了6个国家。在此期间,他除了大量观摩以外,还赴大学听课,钻研法语等,回国后他通过各种方式介绍欧洲戏剧,发表大量论文,包括《程砚秋赴欧考察音乐报告书》《巴黎剧场一瞥》等。他在考察报告书里,提出关于改良戏剧的19项建议,其中关于音乐改革的建议,一是实行乐谱制,以协调戏曲音乐在教育政策上的效果;二是音乐须运用和声和对位法;三是逐渐完成弦乐为主要的音乐;四是完全四部音合奏。那么,这四项音乐改革建议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程砚秋于20世纪30年代赴欧游学的背景

此时,程砚秋任南京戏曲音乐院院长一职,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希望通过游学可以扩大自己的见识,考察并吸收西方戏剧有营养的部分,为中国的戏剧发展作出贡献。在程砚秋赴欧游学的前两年间,梅兰芳先生也曾赴美访问。所不同的是,梅兰芳是赴美演剧,是把东方戏剧介绍给西方,这是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相沟通的先声。而程砚秋此行赴欧,是为了学习考察西方的艺术,将以改良中国的戏剧,并希望通过戏剧艺术来促进世界和平。他在出国前,在致梨园公益会同人书中说:“砚秋每想替我们梨园行多尽一些力,多做一些事,但是砚秋的学识太浅陋,能力太薄弱了,怎能负起这样重大使命呢?”因此便产生了游学西方的动机。②

二、关于戏剧改革中“实行乐谱制,以协调戏曲音乐在教育政策上的效果”的建议是如何产生的

(一)程砚秋赴欧游学时的所见所想。程砚秋此次赴欧游学,参观了莫斯科、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各国音乐学院和剧场,他在接受《世界日报》记者访问时曾说道:“意大利在戏剧界,为先进国家,其所制乐谱,各国竞相宗法,谱入戏曲,比较言之,当是意大利为首屈一指。”③程砚秋看到,欧洲各国的文字语言,虽无法统一,但其戏剧精神是统一的。欧洲歌剧,皆有乐谱。一个乐谱,以意大利戏词唱来,固能抑扬中节,铿锵入妙;以其他各国戏词之唱来,也有相同之结果。欧洲各国的语言文字各不相同,但是各国戏剧演员都能以不同的语言成功的演绎,就是因为他们有全欧洲相同的乐谱。戏曲音乐之所以发生教育效果,除开词句以外,还有音节与表情等等,这些都是由于乐谱决定的。能够听得懂词句固然更好,听不懂就以国语在小册上传播也行,如既听不懂又不用小册子,只要有各地方一致的音节与表情等,也就能收到相同的教育效果。欧洲人运用乐谱,完成了戏曲音乐的欧洲风俗,同时又各自完成其国家的教育效果。④

(二)由欧洲所见反观中国京剧存在的问题。中国戏剧,唱者各自为腔,而无所谓谱。程砚秋认为:“从前的“九宫大成谱”之类,已是前一个时代的东西了。昆曲衰败以后,皮黄名曰“乱弹”,本是不讲究要一定的谱,但如果要皮黄负起教育的责任,则合于现时中华民族和世界人类的要求的新创作为必要,要这创作在各地方有一定的效果,则不可不有一定的谱。假定创作一个政治剧或社会剧,其中一段词句,如果没有一定的谱,则演唱者可以随便增减或改变字句,或以不同的调子唱出来,则其感情不同,其教育效果也必然各不相同。⑤

三、关于戏剧改革中“音乐需运用和声和对位法”的建议是如何产生的

(一)程砚秋赴欧游学时的所见所想。程砚秋赴欧游学时看到,欧洲的许多教育,比如宗教教育、伦理教育、政治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全是以艺术为手段,他们给予国民的教育,是用戏曲音乐为教科书。他们从小学开始,就让学生读剧本、听音乐,中学大学也是如此,戏曲音乐可说是他们的国民教育、基本教育,他们人人都会弹奏几样乐器,人人都读过各种剧本,人人懂得和声、旋律、对位法。程砚秋在巴黎参观国立戏曲研究院时看到,他们的研究院所设立班级不仅有提琴科班、钢琴科班、指挥科班、唱歌班等,还有专门的对位学班,可见欧洲学校对于和声与对位学的重视,他们认为这就是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是一定要会的。欧洲的音乐,无论大规模的交响乐还是戏剧中的伴奏乐,就连乞丐在路边奏着的,也有和声和对位法的运用,欧洲这种复合的音乐是非常伟大的。

(二)由欧洲所见反观中国京剧存在的问题。中国当时的音乐,旋律尚不十分健全,和声对位法等运用的更是少之又少。相比较,欧洲的音乐是复合的音乐,而中国的音乐则是单声音乐。此次赴欧作此对比,实感中国音乐是不如欧洲音乐的柔和、复合、伟大而完全。

四、关于戏剧改革中“逐渐完成弦乐为主要的音乐”的建议是如何产生的

(一)程砚秋赴欧游学时的所见所想。欧洲人唱戏,以提琴为主要乐器。他们的戏曲音乐是以弦乐为主的,次为管乐,再次才为打乐。柔和的弦乐擅长表达情感而又不会喧宾夺主的引起观众的注意因此忽略演员的戏剧表演。

(二)由欧洲所见反观中国京剧存在的问题。中国戏曲音乐的伴奏,乐器是以打乐为主,弦乐和管乐反而是次要的。以打乐为主,虽会营造出一种热闹红火的场面,但也会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热闹的伴奏中而忽略了演员的表演。弦乐柔和优美,适于表现剧中人物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打乐过多,则易破坏戏剧中表现心理活动的氛围。

五、关于戏剧改革中“完全四部音合奏”的建议是如何产生的

(一)程砚秋赴欧游学时的所见所想。欧洲的音乐是复合的、完全的、完整的音乐。他们的音乐最少有四部音,包括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这些声部是以合奏形式出现的。这样的音乐是完整的、丰富的。

(二)由欧洲所见反观中国京剧存在的问题。中国戏场上的配乐,讲究使用五音。这五音分别是金(锣钹类)、丝(胡琴、月琴、丝子等)、竹(笛箫类)、革(大小鼓类)、木(绑板等),这些乐器单独演奏的话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但是在中国的戏场上,这些乐器完全没有出现四部音的合奏。由此可见,中国的音乐与欧洲相比还是较为单一,重视旋律而不讲究和声对位与声部。四部音的合奏是没有的,就连低音乐器也少见得很。赴欧游学,是程砚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中国京剧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程先生回国后提出的戏剧改革建议,充分影响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间的京剧音乐改革,他独到的理论见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像程先生这样能够亲自动笔治学,以学术态度对待艺术的名伶,在京剧史上是非常少见的。这也构成了程砚秋在中国戏剧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作者:高君 单位:太原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析京剧音乐化改革思想的浮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yiyuelunwen/73245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